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出现各种职业倦怠问题,这对体育教师和体育教育产生很大危害。通过分析可知:小学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主要有社会、学生和教师三方面的因素。要缓解职业倦怠需要加强社会对小学体育教育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教师调整工作模式,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村中学能够按照国家规定正常开设体育课,但执行体育教学大纲在85%以上的学校比例较小;农村中学体育经费、场地、器材不足;体育教师待遇、职称偏低,思想不稳定,是影响河南省中等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新疆乌昌地区中学历史教师为个案,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从历史学科角度对教师职业倦怠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试图建设性地回答这一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4.
前言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职业倦怠。"职业倦怠"这个术语由英语中的"Jobburnout"翻译而来,有时也译为"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它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主要指人们因不能适应长期的工作压力、紧张情绪、人际关系压力等而产生的一系列情绪衰竭症状和身心疲倦状态。  相似文献   

5.
职业倦怠对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在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分别从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的视角,对职业倦怠的结构、影响要素等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以下观点:需求层次较低的员工更易产生职业倦怠,社交需要、受尊重需要未得到满足的员工易产生职业倦怠;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相比,对员工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更大;由于一些因素造成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员工易产生职业倦怠;公平感和激励强化有助于降低职业倦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激励因素为主、兼顾保健因素、合理设置工作目标、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环境等降低员工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代世界教育迅猛发展,各国正在建立面向21世纪的适合人的个性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管用一生的一次性教育”已被“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所代替。这就决定了教师也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接受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在职继续教育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需要。一、建立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规范体制,提高在职中学体育教师全面素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了解科技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和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时降低科技人员职业倦怠感,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采用摩斯腊克工作疲倦量表(MBI)对70名科技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5.9%的科技人员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呈现高度倦怠.科技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主要受到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资源、信息和控制感、公平感、职业特征和个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科技人员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措施,着重从心理干预方面入手,降低科技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减轻科技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充分发挥其潜力.  相似文献   

8.
从2001年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起,我国开启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我国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乡村教育,而最关键的人是乡村教师。体育教师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不平衡,导致各个学校的教师很难得到合理分配。每个地方的师资情况大有不同,比如: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整体偏低、师资配备不合理、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等。根据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要求,需要在教师的审核计划和标准上进一步完善[1]。目前,有很多学者调查了乡村体育教师的现状,但是这些学者只调查了一些基本信息,结合这些基本信息给予的建议较简单,还有很多问题未能及时得到解决。所以,有必要对岑溪市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个案对"2015年国培计划"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调查.作者对包头师范学院"2015年国培计划"的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培训特色等方面进行调查总结并反思,试为以后"国培计划"的培训提供经验与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一定体育素养和教育能力的合格中学体育教师 ,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德育教育 ,将德育教育融入体育课中 ,使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 ,明确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宋南争 《学术探索》2014,(9):153-156
民族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是我国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默会知识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对临沧市临翔区创新地在教师改革中的实践探索,通过确保自我反思时间,创建"特色教师工作室",加强多元对话以及打造"发现与赏识"校园文化环境,从而一步步递进式地显现,重构,彰显,传播教师的默会知识,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它不仅是教师职业品性和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对其工作状态及效益具有重要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师德育专业化是教师专业素养中德育维度的专业化,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内容包括专业德育知识、专业德育能力以及专业德育情感。师德培训、德育科研以及自我教育是教师德育专业化的途径。在"实践取向"的指导下,通过德育叙事、德育案例研究、德育合作研讨和德育专题考察等具体方法提高教师德育专业素养,从而促进教师德育专业化。  相似文献   

14.
教师成为研究者,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教学与研究结合,是研究型教师的典型特征。要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必须提升课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投身课题研究的实践,在研究中改进教学,在研究中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2000~2012年间CNKI数据库中关键词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部文献进行分析,绘制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关键文献进行提取,进而厘清这一时期教师职业道德领域的研究脉络与研究热点。运用Citespace绘制出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0~2012年刊载文献关键词共词网络知识图谱,探析中国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及其关注热点可以看到:21世纪以来,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随后几年研究进入了停滞阶段,最近几年将会是停滞后的发展阶段。对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热点进行探析,有助于把握其发展趋势和规律,对推动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对提高其就业能力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本文根据调查样本数据,建立Logistic和Stepwise回归模型,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选择影响因素并对培训收益率进行研究,发现职业培训对低学历者存在"挤出效应",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的培训机会和培训收益方面存在显著影响;与学校教育相比,职业技能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增长作用仍待进一步提高。据分析,政府必须统筹规划不同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培训资源;同时,为提高职业培训的效率和效益,必须对免费培训选择性的"提档升级",努力规避培训对低学历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共同实施的“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强调要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服务基层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增强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自觉性、坚定性。为农村培养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基于此,加强对定向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提升综合素质的自觉性,对于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仁爱之心、强烈责任感、人格健全、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卓越医生,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王华 《兰州学刊》2009,(10):178-182
新世纪农村再次面临土地改革问题。或许此时正是我们认真评估“十七年”作家关于农村题材、关于土地集中问题的思考和现代化想象,而不应因“政”废言。因为当年“十七年”作家正是与新世纪的作家一样面临土改之后,农村土地再次集中与农民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重估“十七年”作家这一方面的探索有助于新世纪作家创作中对农村土地现代化问题、农村改革问题的把握。“十七年”作家对于农村土地集中的可行性探索,合理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自身对互助组的需求;二是农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三是土地集中对人的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依靠传授师德的传统方式已经无力援救师德滑坡,甚至危及良好师德的生成。教师团体内部因约形成师德规范,即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不仅提供践行师德的标准,而且促使道德义务养成,彰显师德约制失德。教师个人内心的善与外在师德规范的善合一,自觉遵守规则和不断追求人性卓越。教师师德的建设过程起于师德规范制度而终于教师德性,起于教师的个人道德而经过师德,最终上升至教师师德制度。  相似文献   

20.
校本教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的驱动力。学校积极构建校本教研制度,聚焦于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以政府政策文件为导向,处于学校领导和专家的干预下,具有专业协作和评价考核的双重定位。校本教研实践采取冲突规避态度,受制于权力和人情关系,教师能动性受到制约。建立自然合作形态下的校本教研,需要打破权力和文化对教师的束缚,给争议以存在空间,将冲突转化为建设性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