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 ,面对外来影视作品的激烈竞争 ,不少国产影视作品不敢应战 ,只求得奖 ,上座率、收视率极低。一批有志有才的广东影视艺术家知难而上 ,他们创作的影视精品 ,既得奖 ,又获得较高的上座率和收视率。如电影《烈火金钢》、《警魂》、《花季·雨季》、电视剧《情满珠江》、《英雄无悔》、《和平年代》、《外来妹》、《家园》等。其成功的奥妙在于认真钻研接受美学 ,巧用种种科学软件战胜外国影视作品在拍摄资金、科技水平、明星阵容等方面的硬件。本文还分析了广东影视精品实现大众化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当前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众多,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也有一些作品存在价值观问题:在历史观方面,放逐历史的真实性,夸大历史的偶然性;在审美观上,认为美即形式,将美感降为快感;在人性观上,将人性理解为"情"或"欲"。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只有努力克服这些问题,才可能创作出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3.
关于数字技术与影视创作观念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在影视创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应该冷静地看待数字技术对影视生产的价值.数字技术的确为影视创作(尤其是电影)提供了重要的美学表现手段,但同时也要看到,从创作手段来看,传统的影视拍摄手段仍然有无尽的开掘空间,数字技术的魅力在于为故事讲述服务,为影视素材的艺术化转换服务,为影视作品的人文理念服务.  相似文献   

4.
浙江是海洋大省.灿烂的海洋文化、优美的海洋风光为浙江海洋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文在分析了浙江海洋影视产业发展现实意义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国家级海洋影视产业带的目标定位与"基地加景区"的发展模式,并指出浙江海洋影视产业发展必须加快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重视文化与资本的结合,创作出海洋文化韵味浓郁的影视作品,走集团化之路等.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注重实践创作基地建设,先后成立影视制作中心、影视信息中心、影视动画部三个产学研创实践基地,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承担影视作品创作任务。同时积极寻求与广播影视、网络传媒行业以及相关单位合作,共同打造影视艺术精品,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凡是"好看"的民族题材影视作品,都是因其传递了对"每一个人"切身体验的关怀而显现其美学力量的。譬如,面对利益如何取舍,是每一个人都会时常遇到的问题;面对关乎生存的大利大益如何取舍,也是每个人一生中难免遇到的问题。蒙古族题材影视艺术正是通过"利益取舍"这个事关人性的问题,来揭示不同民族的不同性格,不同性格支配的不同行为,以及不同行为折射出来的不同境界,以激发观众审美兴趣的。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本土民间美术造型是以黑龙江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题材上分为:为神造像、自然摹写、吉庆呈祥、生活起居、民间传说等.黑龙江本土民间美术造型以神秘崇拜为主,反映了北方地域文化特色的风俗内容.  相似文献   

8.
抗战题材一直是抗日胜利后我国影视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曾拍摄了多部脍炙人口抗战题材的电影,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文艺思想的复苏与逐渐繁荣,反映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也开始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区分影视文学与影视作品的角度 ,对影视文学之于影视作品做出了工具性的定位 ,并由此生发出影视文学强烈的叙事性、突出的说明性、文字的简约性和结构的跳跃性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绚丽的幻景和奇异的魅影为特色的玄幻小说(或称奇幻小说)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炙手可热的创作题材。在西方"魔幻"叙事的影响下,网络玄幻小说往往从本土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挖掘想象的素材,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本土的"奇幻文学。然而,本土的奇幻叙事应如何纳入本土文学的整体经验,才能获得新的文学生命?在后革命与后现代的文化氛围中,玄幻写作又如何营构自身的"差异美学",避免陷入一种"本质主义"的文学观?以"关系主义"的视角考察玄幻小说,有助于厘清玄幻小说与主流文化的关系,辨析作品与社会、文本与历史脉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方琼 《学术探索》2012,(11):93-95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云南的多元民族文化主体几乎就是由各民族的不同民俗风情构成的。自1996年云南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思路以来,云南文化产业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索出了"政府主导、民族文化主打、旅游助推、龙头带动、文化事业产业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分析民俗文化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助推"民族文化"的"主打"作用具有十分重要而直接的意义。本文从当代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云南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历史渊源,分析了云南民俗文化的类型与特点,论证了云南民俗文化在云南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新农村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民族兄弟的努力下,在经济、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仍存在当地人口素质低、所处环境恶劣、农业设施滞后及教育水平低等制约因素,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给该地区带来了化解城乡体制障碍、提高参与建设能力及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的机遇,为了加速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职业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和劳动者素质、发展特色经济等措施,确保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创新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桑耀华 《学术探索》2014,(10):90-96
滇民族,古滇国的建立者,靡莫之属中最大的一个集团,汉武帝封其首领为滇王.但滇国归附汉王朝后,史书中就不再见到“滇”“靡莫”的记载.20世纪50年代,云南考古工作者发掘滇王墓葬群,出土了“滇王金印”及许多具有民族地方特点的青铜器,展现出“滇”是一个青铜文化高度发达的古王国.但考古文化与后来居住滇池区域民族的文化不相衔接,于是滇人是什么民族?到哪里去了?虽然出版了许多研究论著,但学术界仍觉得是个谜.本文提出:滇国的建立者是孟高棉族群中的孟人,他们消失在“蜀国”、在“交趾”古战场,并与云南建宁霍氏部曲“同归于尽”,其他则融合于(灾)民族中.  相似文献   

14.
张婷婷 《学术探索》2014,(12):95-101
文章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影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新世纪少数民族影视在传播民族文化中面临的四大困境:影视体制机制决定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少数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有局限性,影视传播的民族文化内容受多种因素制约,受众数量直接决定少数民族影视的传播效果。提出新世纪少数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传播,国家应从政策上加大对少数民族影视的扶持力度,少数民族影视所传播的民族文化应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少数民族电影创作应避免模式化倾向,同时,要增强少数民族影视的商品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云南影视文化基地建设的思考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增同志提出的建设云南影视文化基地、把云南建成“东方好莱坞”的目标是发挥云南比较优势、推进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建设云南影视文化基地,要有具体的项目和内容作为支撑,同时也要有良好的体制环境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6.
滇边跨境民族研究六十年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边实践的流变和国家建设的转变影响着滇边跨境民族研究的叙事范式。建国初探重在清晰滇边跨境民族模糊的面相。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紧张的国家关系使跨境民族研究集中转向北部疆域,滇边跨境民族研究涅无新的推进。直至八十年代,国家守土固疆和富边强国的意志延伸到全国边境,跨境民族研究为现实服务的理念成为急迫的国家需要,滇边跨境民族研究才再度得以补课建基。研究雏形的丰腴和完善,又将滇边跨境民族研究带入了争鸣的斡旋。这些争辩的话语使许多云南本土的边疆学研究者回头静心关怀实证,从滇边跨境民族真实的生境来哲思,发现了更多新鲜的研究理路和更加深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中央的重大战略,这为云南省社会事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也对云南省的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桥头堡的过程本身就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过程,是以开发促进云南社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云南的社会事业要起到推进桥头堡建设的作用,就要结合云南的实际,走一条既在各项行业的指标上能和全国有可比性的社会事业发展之路,又符合云南实际情况有本省特色的社会事业发展之路。应坚持从多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在社会事业上实行分类指导,深刻理解多民族、多山区和边境线长的区域社会事业的特殊性,遵循其特色和发展规律,制定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因地因族因事制宜,促进云南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云南这个中国对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应为我国树立一个充满生态环境魅力、多元文化相互尊重和谐共存魅力的“七彩云南”形象,让人们通过云南认识我国在这造福人类的两个方面的亮点和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由民生新闻带动的社会民生类节目,以其百姓的立场与视角、平民化的叙述方式,在日趋白热化的电视节目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然而,平民化中的"低"视角、"浅"内涵、"俗"文化,也把社会民生类节目引向低俗化,这一部分归因于节目本身在选题内容、表达方式、监督职能与互动设置上的过失性"越位"与蓄意性"反越位",更深层次地归因于媒体追逐经济利益与满足受众低俗趣味的双重机制,致使社会民生类节目游走在平民化与低俗化之间。  相似文献   

19.
郭家骥 《学术探索》2009,(3):102-109
云南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云南的民族关系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云南的民族关系状况直接影响着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稳定的大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云南的民族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和谐因素,批判和纠正左倾错误的影响,通过改革开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云南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历程,总结了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经验,揭示了云南民族关系面l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巩固云南民族关系长期和谐发展的局面,实现全国全省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锦美 《学术探索》2012,(7):159-160
本文试图论证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可能性、结合的形式及相互间的影响,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找到新的路径,从而繁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传承方式,有利于传承我省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弘扬和发展我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从而传承和发展我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使之在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中绽放出一朵更加艳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