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章斌晖 《理论界》2012,(9):60-61
本文对学界关于强迫交易罪的犯罪客体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认为市场交易秩序为强迫交易罪的客体;并对强迫交易罪这一罪名是否存在核心要素进行剖析,认为其核心要素是违背他人的交易意志,并指出强迫交易罪中的交易行为的性质是市场经营行为而非一般交易行为;最后对强迫交易罪与非罪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刑法对于强迫职工劳动罪的规定并不完善,所以在这一犯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关于法律竞合的问题。强迫职工劳动过程中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行为的应当数罪并罚;强迫职工劳动引发被害人自杀、自残或者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应当按照想象竞合犯的原则进行处理;强迫职工劳动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发生竞合时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3.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人体器官,不能按照《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确定,而应当根据刑法的目的与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确定;应当承认违法的相对性,本罪的被组织者对自己的伤害结果不成立共犯;组织是指使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一切行为。对自己决定权的尊重存在一定界限,被害人对重伤害的承诺原则上无效,只是在例外情况下阻却伤害行为的违法性;出卖器官的承诺存在自主缺陷,因而不是有效的承诺。本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不是对立关系,以强迫、欺骗方法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同时触犯本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从一重罪论处。  相似文献   

4.
强迫交易罪司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强迫交易行为频繁发生。在强迫交易罪的司法实践中,也遇到一些困难。正确地界定强迫交易罪中的暴力、胁迫的含义,划清它与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等相似罪的界限,以及其一罪与数罪的界限,对于刑事司法实践正确认定本罪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自愿供述"是与"沉默权"密不可分的两个基本术语,目前,学者们对两个术语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笔者认为,必须从术语的来源出处谈起,在理论上厘清"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自愿供述"的事实内涵和法律内涵,从而进一步探讨我国"沉默权"定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强迫劳动罪是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原第244条规定的强迫职工劳动罪进行修订后确定的新罪名。修订后的强迫劳动罪拓宽了犯罪主体和对象,增添了犯罪手段和形式,加大了刑罚惩治力度。但在犯罪手段的有限例举问题上仍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发展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证据体系,证明了此原则之关键并非在于是否确立,而在于如何在事实发现与权利保障的权衡中准确界定其适用范围。由于我国立法中还尚未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本文认为确立此原则已成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的当然选择。当前我们的课题是正确定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并建立保障机制以防止该原则趋于形同虚设之势。  相似文献   

8.
论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既遂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立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既遂标准时,需要对现行刑法第240条第1款与第2款的关系予以准确界定。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基本罪状所蕴含的行为是"拐卖",而本罪又属于行为犯,则对本罪的既遂标准的认识就要取决于对拐卖的理解。本罪的既遂只能以妇女、儿童是否被出卖给他人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确立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既遂标准时,需要对现行刑法第240条第1款与第2款的关系予以准确界定.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基本罪状所蕴含的行为是"拐卖",而本罪又属于行为犯,则对本罪的既遂标准的认识就要取决于对拐卖的理解.本罪的既遂只能以妇女、儿童是否被出卖给他人为标准.  相似文献   

10.
"狡猾"罪论     
在汉代"狡猾"一词多出现在律令劾文中,是一个罪名,指惑乱主上、倾乱朝政,贪污受贿、营私舞弊,以及为脱己之罪而诬告他人等具有"诡诈性"的犯罪行为.但是,如同汉代其他罪名一样,"狡猾"之罪又具有罪名模糊、不易操作等特点,随着立法技术的进步,在三国时期此罪被更加具体而量化的条文所替代."狡猾"之罪从刑法典中消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张应准确理解贿赂犯罪中的利益要件,“为他人谋取利益”不应成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行贿罪构成要件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应修正为“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谋取利益”。同时对贿赂犯罪中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法理分析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洗钱犯罪"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犯罪之一.目前这种犯罪已渗入我国,而且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对这种新型犯罪进行认真研究.本文主要阐述了洗钱犯罪及其对我国危害的程度以及应采取的对策,以便我们对此种犯罪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examining the determinants of fear of crime has arguably raised more questions than it has answered. This exploratory study addresses one of the compelling questions that remains unanswered: what is the role of ethnicity, both at the community and individual levels, in understanding variation in fear of crime? Guided by racial or minority group threat theory, we examine the relative sizes of both the Black and Latino populations as indicators of minority group threat to determine their role in understanding individual fear of crime in a city where Latinos represent a much larger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an Blacks (Miami-Dade County, Florida). Furthermore, the race and ethnic backgrounds of the respondents are also considered to evaluate their role in understanding variation in the fear of crime. Using both Census tract-level data and data collected from a NIDA sponsored grant that was part of a larger study about physically disabled residents, 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in Miami-Dade County where Blacks are highly segregated from whites,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Latino population is a predictor of fear of crime among white residents. Implications of this finding are considered, including a call for more nuanced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predictors of fear of crime within multiethnic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4.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犯罪,对我国刑事法律中关于刑事管辖权、虚拟财产、网络共同犯罪的认定等诸多问题都带来了冲击。为此,应当对刑事立法进行完善:确立网络犯罪"长臂管辖权"原则,增加多边合作;加强网络犯罪的司法解释;承认片面共犯和继承的共犯;增设单位作为网络犯罪的主体;完善刑罚种类,增设资格刑。  相似文献   

15.
酒后驾车这一困扰我国多年的社会问题,自《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便有了刑法的严格约束,然而《刑八》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却在法律的适用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对此,应当从醉酒的标准、"醉驾入刑"的立法背景和目的等方面,严格区分罪与非罪、危险驾驶罪与其他相关罪,合理地适用该罪名,使《刑八》真正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16.
关于如何修改受贿罪构成条件的规定以更好地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衔接,更有力地打击贿赂犯罪的讨论由来已久。从我国受贿罪的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打击受贿罪的实际需要来看,我国现行受贿罪的立法把"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构成条件的规定扭曲了受贿罪的本质,导致该罪构成要件理论的纷争和司法实践的困惑,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有关受贿罪的构成条件和其他国家有关受贿罪的立法规定,建议取消"为他人谋利益"的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7.
陈红 《学术探索》2003,(2):20-22
2l世纪的到来给我国的整个经济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会计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比如,如何通过会计防止环境污染,如何通过会计防止经济犯罪,如何通过会计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 极性,如何协调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等等。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毒品纯度与涉毒行为之定罪量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刑法第357条第2款之规定使得我国刑法理论界及司法实务界对于涉毒行为中的毒品纯度问题极为轻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惟数额论",因之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定罪与量刑上的显失公正。毒品纯度不容置辩地与涉毒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密接相关,其不仅影响罪犯处刑的轻重,而且关涉行为的定性,即牵及行为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问题。对涉毒行为欲实现定罪与量刑上的公允,就必须彻底摒弃"惟数额论",对毒品纯度进行充分考量。  相似文献   

19.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能力与其年龄密切相关。立法上始终贯彻“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和“从宽处罚”的原则,对其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作出了及其严格的限制规定。但如何确定犯罪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触犯的罪名等,在理论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规定了十余种妨害司法的犯罪,这些罪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实践中易于同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混淆。本文根据刑法、相关法律规范和司法解释,对这类犯罪的正确认定进行辨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