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以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继续改善。主要情况是: 生活消费支出 年均增长8% 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4元,比1997年增加217元,年均增加43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年均实际增长3%。  相似文献   

2.
城乡差距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城乡差距的现状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总体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鼓舞下,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同步增长.1978-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加到6280.0元,增长了18.3倍;生活消费支出由313.4元增加到4998.1元,增长近16倍.  相似文献   

3.
"九五"时期以来,富阳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从1995年到2006年富阳市生产总值(GDP)由55.9亿元增加到238.4亿元,实际增长4.26倍,年均增长14.08%,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2.53倍,年均增长8.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84倍,年均增长9.97%。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生活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消费支出增长较快.以绵阳为例,2000年绵阳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06元,比1995年增长30.6%,年均增长5.5%.在消费支出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悄然发生了变化,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是,在消费结构变化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令居民消费比例正在失去平衡,这种消费偏差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城镇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份额的非参数恩格尔曲线模型,利用我国1991-200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医疗保健消费的恩格尔曲线、总支出对医疗保健支出份额的边际影响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弹性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分析和比较它们的城乡差异性。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差异性的重要原因在于城乡居民收入和总消费支出水平的巨大差距以及对农村医疗保健投入的不足。减小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差异性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农民的收入和总消费支出水平,并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供给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一、各项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内蒙古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各项消费支出全面增长。1993-2000年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支出由1585元增加到3928元,2000年是1993年的2.5倍,年均增长量为335元。其中食品支出由693元增加到1353元,2000年是1993年的近2倍,年均增长量为94元;衣着支出由292元增加到561元,2000年是1993年的近2倍,年均增长量为38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由147元增加到289元,  相似文献   

7.
一、华东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基本状况分析 消费支出包括8个主要方面:食品、衣着、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文教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每人年均消费支出数据为基础展开研究.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消费支出水平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GDP年均增长率接近10%的高增长,其中总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在60%左右,是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看,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而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在77%以上,因此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居民消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及消费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的规模不断扩大,由1978年的1759.l亿元上升到1998年的36921.l亿元,年均增长16.44%。居民消费总规模随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而发生阶段性的波动和调…  相似文献   

9.
一、我市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和利用的主要特点1.能源消费快速增加。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904.29万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加408.61万吨标准煤,增长82.4%,年均增长16.2%,高于九五期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3.6%的增幅,尤其是2003年的能源消费增幅高达26.5%。2.耗能主体集中在四大行业。2004年,在统计的34个行业大类中,能源消耗总量占全市5%以上的行业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四大行业能源消费量为797.61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8.2%,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能源消费占44…  相似文献   

10.
农户投入行为包括生产投入行为和非生产投入行为。生产性投入是指家庭经营的生产费用和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包括实物投入和现金投入两部分。 一、农户生产投入的现状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户的生产投入发生了较大变化。 1、生产投入快于生活消费的增长。1981年至2000年间,全省农户人均生产投入由30.34元提高到841.94元,年均增长181%;同期生活消费支出年均仅增长15.0%。 2、中长期投入增长快于短期投资。1985年至2000年15年中,农户用于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中长期费用支出由人均17.…  相似文献   

11.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省居民的购买能力逐渐增强,但未实现的购买力随着多年的积累也不断增大。我省城乡居民结余购买力由1995年的1048.2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60.1亿元,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16.5%。 1、收入水平增速放慢,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85年增长3.5倍,年均  相似文献   

12.
计量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仁船 《统计与决策》2005,(19):131-133
一、几个相关概念界定 大多数学者接受了西方学者特别是舒尔茨、贝克尔等人的对人力资本的界定,认为人力资本是一个人拥有的从事具有经济价值活动的能力、知识、技能和经验.人力资本的获得是需要一个投资过程,对人力进行的投资称为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正规教育支出、在职培训支出、成人教育支出、健康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和国际迁入的支出,这些支出形成人力资本.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构成,在整个人力资本投资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人力资本投资中所占比例也最大.  相似文献   

13.
耿林  王芳 《四川省情》2010,(2):9-10
“十五”以来,伴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四川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支出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居民收入增速偏低,城乡间、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消费是城乡居民为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包括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终点,消费水平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投资是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后形成的投资资金。投资主体是企业单位、政府、居民。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进行技术改造,用于增加学校、医院、文化和体育场所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消费与投资从根本上说来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消费是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投资于扩大再生产,投资于公共设施建设,则是为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将来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15.
出境游支出被低估国际游变花汇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7年我国正式开放出境旅游以来,出境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出境人数从1997年的500万人次增长到2003年的2000多万人次,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市场,年均增长高达26%以上,远远高于入境旅游年均增长8%的水平。然而,根据国家公布的出境旅游支出统计,1997年以来,我国出境旅游支出年均增长仅为6.88%,低于出境人数增长近20个百分点。2003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1.69%,而出境旅游支出反而下降1.37%。我们认为,我国出境旅游支出被严重低估,目前我国国际旅游业已经沦为花汇产业,如果不进行积极干预,未来我国国际旅游业非贸易外汇逆差将非常巨大。 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经济实现了GDP年均增长率接近 10 %的高增长 ,其中有10年的 GDP增长率超过了 10 %。在这 2 0年中 ,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由投资需求的扩张、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进出口额的扩大带动的 ,本文仅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改革开放以来 ,消费和投资的发展状况1.消费需求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都处在 6 0 %左右的水平 ,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变量。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保持持续、高速状态的基本依托点。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17.
张羽波 《贵州统计》2001,(12):43-46
经济增长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快,经济总量大,意味着可以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居民生活水平就能够迅速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2000年,我区实现GDP636368万元,与1978年的38945万元相比,增加了15.3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3.5倍,年均实际增长7.1%,“九五”期间,我区GDP更是持续高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速度达8.3%,与此相适应,我区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生活档次逐步改善,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居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小康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8.
王学义  张冲 《统计研究》2013,30(3):59-63
本文借助中国2001—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少儿和老年抚养系数)变化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老年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正影响,即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会带动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加。此外,本文还发现,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滞后一期系数都为正,系统GMM两步估计系数为0.51,表明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存在较强的惯性;人均收入增长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看看长春市居民的教育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20年需花费16.3万元不遗余力投资教育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最为普遍的消费选择。长春市被调查的80户正在接受不同阶段教育的子女家庭,上学期人均教育消费3879元,比1999年首次调查时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5%。5年间教育消费再上新高,主要增长高峰是2001年和2002年。前者年增36.8%,后者年增44.4%,两年教育消费累计增长近一倍。2003年之后,随着国家及我市政府严格整治教育收费,教育消费增幅明显回落。2003年教育消费增幅为3.4%,2004年前10月教育消费增幅为3.5%。教育消费增幅虽已得到初步遏制,可业已形成的标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半参数估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1993-200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半参数模型,对信息消费的恩格尔曲线、总消费支出和价格指数对信息消费支出份额的边际影响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仅对农村信息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而居民受教育水平、居民总消费支出以及价格水平均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居民总消费支出和价格水平变量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边际影响均存在一个极大值水平;价格水平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负效应要大于总消费支出对信息消费支出的正效用,而城镇居民信息消费中没有表现出这一特征。通过控制价格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可以缩小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