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而临社会关系是社会有机体的经络,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正如社会是一个多元组合的复杂建构体一样,社会关系也不是单一的,而是由相互关联的诸多要素和层面所构成的复杂系统。认识社会关系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基本特点,对于深化唯物史观的研究以及全面地认识社会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关系系统的复杂结构弄清社会关系的涵义及其形成机制,是我们认识社会关系系统复杂结构的基本前提。所谓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是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文中指出:“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程是社会结构转型的物质承担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工程是人们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的社会实践过程,是社会结构生成与变迁的实际承担者,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主战场”。社会结构一般系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互相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是由社会主体的行动关联方式、状态和过程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一定的社会结构在社会工程实施中生成,一定的社会结构又在社会工程创新中变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在社会工程设计、实施中由理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总体性范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哲学表述,是一个有着内在的严密逻辑关系的整体。社会主义本质论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既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又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未来发展方向。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是关于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如何相适应、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如何协调统一的观点和主张.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宗教作为社会子系统与社会主义社会整体的关系,二是宗教作为社会要素之一与其他社会要素的关系.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简称“适应论”,二是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关系相协调,简称“协调论”.其中,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关系协调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一批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应运而生,导致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区治理的发展。为此,文章拟在通过分析社区自治中三个主体——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是一个总体,其中有着不同层次的重要理论问题。其实,任何社会的伦理道德也都是一个由不同层次构成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总体。为什么道德会有不同的层次?众所周知,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它是调节人们相互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有着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概括起来,就表现出不同的层  相似文献   

7.
结构作为社会或者社会个别环节的内部组织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整个社会以及社会范围内的任何亚系统都具有结构。大体分来,社会系统是由政治、经济、价值观三个主要亚系统构成。为了认识“综合性”整体,就社会范围内而言,依次分析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价值观结构是必要的。对楚国社会结构进行分析,自然也应循此程序而逐次展开。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程是关于社会发展模式设计和实施的实践活动,社会工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建构新的社会关系和结构模式去促进社会发展。社会问题不同于社会工程问题,社会问题是引起社会工程问题的问题,是社会工程活动的出发点,社会工程问题的实质是社会关系宏观模式与社会运行秩序的关系问题,集中表现为基本政策问题。政策的主体结构、基元结构和客体结构及其辩证关系构成了政策问题的结构特征,其中政策的基元结构涉及的问题才是社会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活动息息相关,不可须臾或离,构成血肉关系。因此,民法始终居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经久而不衰。民法本质和作用及其与经济的关系,是民法理论中的主要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涉及,虽不是专门论述,却予以普遍意义的分析,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一) 马克思说过,他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在主编《莱茵报》时,“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指的是“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这些引起论战,最后是“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他“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他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他还把研究的总的结果,简单地表述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能否构成一个标准?搞社会主义要不要生产力标准?这一问题首先涉及到对生产力标准涵义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次以及由此构成的两对矛盾为内在根据的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自然历史过程中,人类利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因此,考察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就“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够把握社会本质的内在规定,明确社会发展的真实内容,才会有基本的历史线索。同时,由于“一个  相似文献   

11.
社会支持网络与村落经济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缘起 社会学自创始以来,社会结构一直是社会学家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社会是由人组合而成的复杂有机体,组合方式的多样性直接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社会网络是社会结构的概念,是指由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网络分析是一种较年轻的研究方法,从60年代兴起、70年代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发展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这一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基础,围绕“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的“全球发展论”、经济与社会整体推进的“全面发展论”、“要发展自己”的社会发展主体论、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论以及洞察纵横、空间,全面布局的发展战略论,是一个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我国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领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周恩来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的真知灼见。他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协调社会整体结构和社会部分结构的关系,使之趋于优化,他对社会进行动态性考察,为我国社会变迁及社会现代化探索正确道路。周恩来社会学思想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注重社会主义整体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 ,它的总和构成社会结构 ,因而人的相互关系构成社会结构的核心。社会总体结构的层次性 ,可以从两种不同的方面来研究 ,一种是包括生产力结构的社会总体结构 ,即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 ;另一种是在生产力结构基础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识的社会总体结构 ,它包括基础性结构和建构性结构两个层次。社会结构的建立和发展 ,都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 ,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选择和建构 ,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这就使人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构成互为动力的关系。它们既互为创造者 ,又互为创造物。所以 ,“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认为 ,社会结构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基础的 ;社会结构的选择和建构 ,不仅是为了人 ,而且是由人所创造 ,由人所推动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是由它的国家体制所决定的。所谓国家体制 ,实质上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问题 ,而政党制度则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因此 ,政党制度必须和国家体制相适应。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种国家体制就决定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所谓政党制度 ,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等形式 ,同时也规定着政党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地位。由于各国的“国体”及其“国情”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都谈到社会主义社会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资本主义“痕迹”的问题。但是,在林彪、“四人帮”猖獗时,一直把这种“痕迹”作为资本主义的“残余”、“复辟温床”加以讨伐,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极大混乱,给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危害。“痕迹”和“残余”是有区别的。据我们所查:所谓“痕迹”,按照俄文是:或。这两个词译成中文是:“脚印”、“足迹”、“遗迹”。所谓“残余”,  相似文献   

17.
[提要]牧区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变迁是一个重要但尚未被深入探讨的问题。1949年以来,牧区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发生了三个阶段性变化。集体化时期,牧区社会的组织架构由部落体系转变为公社或牧场的总体性组织。在牧民社会关系中,以公社为单位的地缘关系和以大家庭为中心的亲属关系取代了部落关系的主导地位。去集体化后,牧区社会的组织架构转变为“家庭—村落”的联结体系,社会关系向小家庭中心的近亲关系和村落基础的地缘关系转变。21世纪以来,小家庭的自主性因牧民流动性增强而强化,社会关系有朝着利益化与情感化并存格局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这句话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特点,指明了我们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划分阶级的标准与消灭阶级的标准消灭阶级的标准是什么?划分阶级和消灭阶级的标准是否一样?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阶级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论上本来是清楚的.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按照财产状况划分阶级”.列宁更对“阶级”下过定义.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又说“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人是生活于一定社会结构中的存在物。人的发展问题实质上是人和社会关系的问题。《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重塑》在关于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的研究中 ,破除了传统的人与社会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 ,以现代社会转型为背景 ,对人的发展作了历史的考察 ,从而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人的发展的必然性、合理性 ,指明了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重塑是现代化进程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讲政治”思想,包括他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质论: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强调要从政治的角度认识和处理事关大局的问题,提出“讲政治”的一系列基本要求。这些思想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质是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回答应当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探讨邓小平“讲政治”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