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培志 《社科纵横》2012,(10):85-87
促进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既需要有关社会融入的理论关照,也需要相关制度安排的有效践行。根据青年农民工群体的特性,以社区为载体满足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现实需求,有助于实现青年农民工深层次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2.
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既是实现青年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重要举措,也是不断完善当下青年农民工服务与管理的客观需求。天津滨海新区"青年农民工融入社区"项目在探索新形势下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制度建设和路径选择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健全以社区为依托实现青年农民工深层次城市社会融入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种社会变迁,也是一种个人重新定位与适应的过程。社区青年正是我国社会变迁中青年适应社会而产生的新生现象。单位保障的弱化,使得青年在对工作机构的依赖感降低的同时对生活社区的归属感加强。中国社会的行政品性使社区必须接受现实,承担起以前由单位承担的许多功能。因此,生活在社区的青年与社区的互相依赖有所强化。青年的好奇心和渴望被认同的需求构成了社区参与的内在动机,而要真正体会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需要他们的积极投入和参与,与社区形成实际互动。  相似文献   

4.
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践社会学研究的发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符平 《社会》2006,26(2):136-158
青年农民工适应城市的实践受到乡土世界、想象世界、城市世界和实践世界交互作用的影响,其形态和逻辑被四个世界型塑。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都是其实践世界之社会与人际关系结构的直接反映。他们通过实践性惯习的生产与再生产方式,来寻求一种界定并表达自身身份的社会适应性。这足以使他们应付城市的一般生活,并不一定需要获得现代性来适应城市。乡土性在他们的生活中仍然发挥着较大的路径依赖作用,获得一些现代性特征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适应、融入城市。青年农民工实践世界里诸多冲突关系和限制因素直接导致他们难以适应和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5.
马洪波 《社会工作》2015,(3):45-57,125,126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其既为社会结构所型塑,又影响并改变社会结构的面貌,特别是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视。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工群体长期游离在城市的主流社区之外,没有完整地享受到城市的保障和服务,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成为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以往的研究通常较为宏观,大多从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政策倡导,而本文从社会工作的实务视角出发,通过文献回顾、对农民工状况的实证分析,以及对实务工作者的深入访谈,对社会工作与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契合面和着力点,以及介入的优选路径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城市农民工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是社会工作适切的介入层面;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是社会工作的着力点;社区支持模式是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社会融入优选路径。  相似文献   

6.
邓睿  郭东杰 《浙江学刊》2022,(4):94-107
农民工在居住空间上的分异将对其城市劳动供给产生差异化影响。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本文使用熵均衡匹配、因果中介分析等方法,评估居住空间分异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居住在商品房、保障房或单位社区的农民工工资率比对照组高10.24%;混合居住结构并未显著提升农民工的工资率。机制检验证实,居住在商品房、保障房或单位社区的农民工更易融入城市生活关系和工作环境,同群效应刺激其形成积极的劳动行为偏好。此外,居住在商品房、保障房或单位社区对新生代和自雇农民工工资率的促增效应明显大于第一代和受雇农民工;居住在市区老旧社区和城中村、市郊社区对新生代和自雇农民工工资率的抑制效应相对突出。  相似文献   

7.
季伟 《社会工作》2008,(18):49-51
城市社区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而建立,凝结着社区居民各方面的利益。居民本应具有较强的社区认同感,然而当前城市社区认同感的缺失却日益严重。通过对南通市崇川区学田街道的实证调查,本文认为培育城市社区认同感,既要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社区服务文化建设和社区管理文化建设;同时需要鼓励、支持和动员居民参加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抒历 《社科纵横》2011,(11):90-92
青年农民工在社会化进程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支持网与其父辈群体相比,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其摆脱经济困境,更重要的是谋求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自身价值。而社会支持网支持者的缺失,使预期发展未能获得足够的物质、精神支持和认同需求,反而导致现实困境,进一步引发犯罪。因而,需要从多维度构建起青年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要加强社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的建设,加强社区的城市管理功能的建设,加强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的建设,加强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的建设.就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而言,当前,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与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型相结合是现实的需要,此外,推动社区建设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加强资源...  相似文献   

10.
唐鸿铃  齐芳 《社会工作》2012,(11):77-79
作为"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传统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对社会工作支持有新的利益诉求。社会工作可以从制度、社区、企业、家庭等层面针对该群体从不同角度提供最直接、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帮助他们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要加强社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的建设,加强社区的城市管理功能的建设,加强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的建设,加强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的建设。就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而言,当前,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与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型相结合是现实的需要,此外,推动社区建设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加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窦影 《社会工作》2011,(1):87-89
作为城市中第二代移民的农民工子女,其城市融入存在着诸多障碍,如何解决是关乎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试图从已有的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中存在的困境入手,从增权理论角度,对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提供途径,提升其城市融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何谓社区与社区何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小章 《浙江学刊》2002,2(2):20-24
本文首先通过追溯“社区”一词的来龙去脉 ,说明社区的本质内涵 ,进而结合社区社会学的有关研究 ,分析作为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社区在现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境遇和前景 ,最后联系我国社会现实说明社区在现代城市社会中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乡-城移民社会融入的实践策略研究:社区融入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娥 《社会》2010,30(1):127-151
本研究基于社区融入的视角,探讨中国乡城移民的社会融入的实践策略与理论模式。作者梳理出移民的社区融入的组织化、专业化、政策行动和文化融入这四项实践策略,以使各社区能及时回应移民普遍性需求,提供制度支持,改善政策环境,营造融入文化。作者还提出了在社区实务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移民的社会全面融入的理论模式的重要性,即从跨社区融入的广度视角与决策融入的深度视角,推动乡城移民的社会资本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与发展,实现全面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群体已成为进城务工人员的主力军,他们的生存状况及城市融入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现状出发,分析广西城中村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及其主要成因,并根据社会工作理论在制度和非制度方面为农民工设计相关的城市融入对策,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的增权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中“第二代移民”的农民工子女,其城市融入存在着诸多障碍,如何解决是关乎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试图从已有的农民工子女城市融人中存在的困境入手,从增权理论角度,对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提供途径,提升其城市融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社会化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出了问题。这篇文章通过对贵阳市农民工子女生存状态的考察,从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现状及缘由,提出从家庭、社区、政府以及舆论导向方面构建一个多元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所引导的是科技的创新与产业的升级,城市化的进程得以加速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在社会取得卓越发展的同时,现代化、工业化的到来也促使了社会风险的集聚,这类风险的出现是现代文明的直接后果,由此风险社会的存在形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城市化进程催生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产生,他们基于自身发展和理想目标的实现,大量涌入城市之中,成为了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风险形成的间接缔造者,同时他们又不得不面对社会风险对自身所造成的影响,涉及了生活、学习、教育、就业等诸多方面。国家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多种权利的保障。其中,作为公民基本权利获取路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于处在风险社会中心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于这类群体的社会福利制度构建,所需要凸显的是主体现实需求的满足,诸如:福利服务制度、职业福利制度、社区福利联合体,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最终实现市民化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社会化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出了问题。这篇文章通过对贵阳市农民工子女生存状态的考察,从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现状及缘由,提出从家庭、社区、政府以及舆论导向方面构建一个多元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人口老龄化和新时代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实务在促进越来越多的随迁老人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武汉市B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支持随迁老人参加志愿服务、协调建立“银龄学院”、帮助组建随迁老人自组织、促进老人参与党建工作等服务,有效地满足了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增进健康、丰富文娱活动、自我实现等需求。由于随迁老人参与积极性差异大、参与范围有限及参与时间不稳定等现实问题,从个人、人际和环境层面提出增强个人能力、增强参与意愿、创设便利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