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军 《学术交流》2005,(9):20-2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升华,同时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科学发展观具备了完整的文化系统论、文化价值论和文化主体论的基础。因此,科学发展观必定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文化纲领,成为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再到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倾向。在战略意义上,“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而先进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先进文化的引领、社会才能朝着正确、快速、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因而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才能保证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才能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才能克服落后文化的影响 ,才能实现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揭示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这三种形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既是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又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目标,既是物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联结的纽带;“管理民主”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既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又是巩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成果的充分保证。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强广大农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和理解,教育必须先行。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同时,要把教育科技事业与思想道德建设统筹规划,共同实施,使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技文化素质同步提高,为农民自身和农村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只有把先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建设融合起来,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先进文化的内涵与我们的吸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要跻身于世界先进的行列 ,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 ,是快速提升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世界先进文化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 ,它涵盖了历史每一时期的先进成果 ,其中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科学的、技术的、观念的、习俗的、物态的等诸方面 ,大致可分如下几个层面 :(1)能够保障并促进社会发展的制度文化 ;(2 )能够引导人类前进的思想观念文化 ;(3)能够不断解放生产力 ,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文化 ;(4 )能为人类提供享乐的、蕴涵精品意识的娱乐文化和物态文化。我们注重学习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 ,坚决反对依样画葫芦 ,全盘照搬。我们主张在吸收中有所创新 ,在创新中有新的发展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李卓 《学术交流》2007,(4):32-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随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社会转型带来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多样化。遵循矛盾思维的规则,正视社会矛盾、深入分析社会矛盾,才能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平等、平和、有序、融洽相处的局面。鉴于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以党的先进性统领社会和谐。在此前提下,发展社会事业,以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协调社会运行机制;创新社会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文化作为竞争力,必然要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关系所决定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实践共识共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促进社会文化变迁,重建社会文化伦理和文化秩序,重建和拓展文化公共广阔空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变革一切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创设和开拓自我价值增值和交换实现的制度平台,塑造全面发展的自由的社会新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在邓小平、江泽民生产力理论基础上的第三次重大发展,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科学发展观认为:应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产力是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都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资源和环境是生产力组合和发展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因素,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注意处理好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生产力要素应合理流动,要跨区域进行生产力要素配置,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者相辅相成,更能增强综合国力;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活力,加快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范俊玉 《社科纵横》2005,20(4):184-185
在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推动文化的综合创新。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文章主要探讨了科技文化创新、政治文化创新和管理文化创新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李仁武 《探求》2004,1(3):21-25
重视和加强文化力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文化力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经济力的物质推动、政治力的制度保障,更需要有文化力的精神驱动,以增强社会主体参与实践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6,(10):51-55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确定的发展战略,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用更宏观的学术视野,破除文化建设就是单纯投入的观念,树立文化既是生产力、也是发展目标的思想,把城乡文化一体化放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下进行考察,明确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及其基本要求,正确认识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所面临的主要障碍,科学建构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实现路径,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张谨 《社科纵横》2004,19(5):18-19
为了增强国际与地区竞争实力 ,解决文化建设与人、经济及社会发展诸方面的矛盾 ,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势在必行、时不我待。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考察 ,建设文化大省也是切实可行的。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才能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鲁岩 《学术交流》2003,2(11):123-126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余显礼  刘小薇 《社科纵横》2010,25(1):144-145,148
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的一面旗帜,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用先进文化武装群众的提出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落后,导致农村成了滋生邪教组织的温床。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与反邪教的关系,构建反邪教的农村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基本功能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文化的本质来看,文化构成国家或民族的内涵,体现其个性与魅力,是精神和灵魂。历史告诉我们,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它决定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和伦理取向。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之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和谐文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论培育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积慧 《学习与探索》2006,3(5):180-18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培育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培育新型农民才能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实现乡风文明,才能在农村真正实现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8.
闫方洁 《创新》2010,4(5):107-109
马克思恩格斯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建设先进、和谐文化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存在客观性的论述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的、能够反映中华民族历史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文化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与人的本质关联性的论述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发展规律性的论述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和把握文化领域的特殊规律,在此基础上推动文化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自利到互利:中国股市文化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市场和社会经济都是人性的一种演绎,即文化一人一制度的社会演化逻辑.互利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互利文化是股市的主流文化.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依赖于股市文化实现从自利到互利的文化转型,主要包括政府对股票市场功能定位从融资到投融资的转变、投资者从"博傻"行为者到价值投资者的转变、上市公司从"圈钱"型到责任型的转变等.股票市场的逐利必须以互利为前提,股票市场中的各参与主体才能实现多赢的博弈格局,才能实现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化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柱 《学术交流》2004,(12):138-141
“文化力”是相对于“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而提出的概念。其实质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民族精神、民众素质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文化力体现了文化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印证本质。文化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它已被当代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文化力可从多个角度来揭示,但主要的还是“精神力”和“知识力”两个维度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力,锻造文化力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