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阶段,学生由写活到习作,常感到无话可写,情长话短,茫无头绪。究其原因:一、生活积累少;二、语言贫乏,写作技巧差。从教学方面来讲:常规习作要求限制学生自由表达,应试教育苦苦相逼,使学生习作兴趣和欲望被慢慢泯灭。在教学中我据新课标要求:注重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增强习作自信心,营造自由表达空间,让孩子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把习作当作自己内心的需要,让习作课堂成为师生共度生命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程标”里,不再像过去那样统称为作文,而是1—2年级叫写话,3—6年级叫习作。小学阶段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逐步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意思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如何让学生达到此目标?我认为,教师要做的是:用真情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妙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说:作文应该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所以在作文教学当中,要在开阔学生习作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下功夫。在习作的时间、空间、任务上多给学生些自由,放开手,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习作气氛中无拘无束,敢想敢说,自由奔放,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5.
对某高校四组学习者的书面表达中词汇强势语的调查结果表明:英语专业比公外学生、二年级比一年级学生使用了频数更多、范围更广的词汇强势语;学习者在书面表达中超用very,not only…but also,always等词,一年级超用的情况比二年级更严重;副词、形容词和短语是充当词汇强势语的主体,情态动词、代词和强调动词所占比例较低;高年级学生运用词汇强势语的能力强于低年级学生,词汇强势语的习得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得到加强;词汇强势语的运用能力与书面表达水平成正比关系,即书面表达水平越高,词汇强势语的运用能力就越强。  相似文献   

6.
在普通化学课程中推行创新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在实践.通过让学生去看、去说、去体会、去表达等方式来感受化学的无穷魅力.教师通过创新理念的推行、重视情感教育、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法等方式全面推动创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学生的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做到有内容可写。很明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掌握技巧,促进学生尽情的倾吐。只有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文章才会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不断探讨.潜心钻研.逐渐认识到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好和乐.酷和爱”是作文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只有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让学生自由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呢?  相似文献   

8.
万丈高楼从地起,中年级作文教学是基础。三四年级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与表达力是有限的,他们识字、储词有限,编缀成文费力,在作文的道路上还只是蹒跚学步的娃娃。我们如果把他们手中的笔束缚在每学期仅有的几篇命题作文上,并用审题、布局之类限制他们刚刚萌动的表达欲望,这就像是硬要刚刚学步的孩子迈着成人的步子走路,有点强人所难。叶圣陶先生曾把生活比作泉源,文章比作溪水。他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如何开掘起步作文的一源活水呢?我们不妨把作文训练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从他们眼里的人、事、物写起,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自由表达,写出新意,即有表达需要时才作文。在具体指导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做到: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新的表达。这一表述让我们明白,习作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心灵的告白中展现生命的风采,使习作过程成为学生最具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的一种活动方式。有言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诚然,习作教学只有留给“高、阔”的空间,学生才能“任飞、凭跃”。  相似文献   

10.
小语界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曾说过:“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享受写作的成功与喜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享受到自由表达的喜悦。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的习作源于生活,重在积累,得益于练笔。小学语文中年级更应注重策略的运用,通过激发兴趣、洞察生活\阅读积累,丰富学生体验,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2.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年级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相似文献   

13.
正写话教学是为了能让学生有趣味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造的表达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一、二年级学生应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可实际上学生对写话缺乏兴趣,觉得没什么可写。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写作灵感的情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说话、写话,成了低年级老师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克服墨守陈规,不满足于  相似文献   

14.
建构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重在实践,要重点探究表达机制及其实现路径。以服务与保障为视角,建构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需要从党委指导政府领导的服务机制、社会支持与参与机制、家庭引导和介入机制、学校教育机制、个体成长机制等方面建设。同时,要从转变政府职能,设立青少年政府工作机构;发展青少年社会组织,推进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工作社会化;开设青少年利益诉求和保护课程,培养利益诉求和维权意识;畅通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渠道,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参加各类利益诉求实践活动等方面着手实现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写作大部分学生就胆战心惊,望而生畏,都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现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我想写”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表达熟悉的生活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快乐的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做事,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有一位学生在一次作文中...  相似文献   

16.
学生习作,让学生关注现实、喜欢表达才是目的。作文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不断积累,进行细致的观察与联想,在求真务实中写出自己的心声,抓住一切时间,一切场合为孩子提供交流的平台,适时指导,在参与过程中慢慢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作文指导要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强化学生体验,让学生产生“我要写”的积极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做的应该是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感受到了习作的精彩。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表现自我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享受的需要。”坚持写日记,可以丰富学生生活,进行大量自由灵活的练笔,积累写作材料;可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可以锻炼意志,培养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认识,塑造美好的心灵。所以要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写日记,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学生的作文信心得以增强,写作兴趣得以激发,表达空间得以舒展,进而提高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正确、适当的表达,不仅能让交流顺利进行而且还能让对方感到亲切。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能正确的运用日语,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也是学习者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因此,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要考虑日本人的说话特点。  相似文献   

20.
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勇于表达,写放胆文,鼓励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尝试倾听他人的习作,尝试读中修改,初步学会使用删除、增加、替换、调序等修改符号是中年段作文起步教学的目标。三年级的学生如何走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