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强 《社会》1991,(12)
犯罪猖獗的幽灵,长期地困扰着美国社会。它在给人们带来痛苦和损失的同时,也使犯罪预防的知识和技术发达起来。美国国家犯罪预防研究所认为,美国的犯罪预防经历着“从树林到森林的转变”:为单个主顾设计的犯罪危险控制系统,在原理和技术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精炼,可靠性已稳固地建立起来了。努力提高社区的整体安全水准,正成为“令人振奋而有着无限开拓前程的新领域。”“森林”,广袤浩瀚,其复杂性自然远非“树木”可以相比,如何在其中开展犯罪预防呢?美国社会首先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物质环境将社区作为犯罪预防的对象,犯罪预防人员首先面对的是与社区设施和建筑的特性有关的犯罪危险。这种物质环境制约着犯罪的类型、犯罪的变化,也影响人们对待犯罪的态度和行为。这里涉及到犯罪的生态学原理。犯罪作为一种反社会行为,它  相似文献   

2.
数千年来,传统的刑事防范对策均单一地注重于针对犯罪人、潜在犯罪人一方的“犯罪预防”,而忽略了以被害人,潜在被害人为本位的“被害预防”,因而在久不见效的预防效果面前,正日渐暴露出严重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与此同时,有关“被害预防”的新理论正日益为国际社会所重视。然而,无论何种形式、何种途径的被害预防,其关键均在于减少和消除人们的致害因素,因此,为使被害预防更加切实有效,就不能不对致害因素做一探讨。一、致害因素的概念如同犯罪原因一样,致害因素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性概念。广义的致害因素,当指一切足以导致…  相似文献   

3.
陆健 《社会》1989,(11)
(一) 从白领犯罪到官僚犯罪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习以为常地认为犯罪者总是来自社会低阶层。但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美国著名犯罪学家苏涩兰(E. H. Sutherland)提出白领犯罪概念并认为白领犯罪是社会中中高阶层的犯罪行为后,改变了人们的原有观念。现在,白领犯罪已是西方犯罪学、社会学乃至社会生活中广为接受的概念。中国也有白领犯罪,不过,中国的白领犯罪更具中国社会的特色。如再沿用苏涩兰的概念,不足以准确表达中国白领犯罪的特质。因之我想用官僚犯罪一词来替代中国的白领犯罪。官僚犯罪是指国  相似文献   

4.
钟其 《浙江学刊》2007,3(5):196-200
社会控制理论是当代犯罪社会学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工具,其为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作出了重要贡献。该理论在结合我国转型社会的现实国情基础上可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提供一种路径。本文以社会控制理论为核心,通过对犯罪青少年自身因素,国家公权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引导、预防、处置之道,以及影响青少年犯罪的诸种社会环境情势等的深入剖析,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是个体身心失衡、政府防控缺位和社会环境失序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许多专家调查研究表明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未成年人的个人心理、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及生理机制等主观因素,也有政治、经济、教育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在起作用。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绝对值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成为与社会环境污染、吸毒并成为三大公害,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是我们预防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现代犯罪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强 《社会》1991,(11)
七十年代末期,面对犯罪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灾难,鉴于矫正罪犯希望的破灭,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司法管理系的约翰·C·克洛特教授提出了对犯罪进行预先防范的没想。作为对此设想的响应,专事研究犯罪预先防范原理和操作技能,并进行业务培训的全国犯罪预防研究所(NCPT)于1971年宣告成立。以此为发端,一场旷日持久的现代犯罪预防运动在美国拉开了序幕。人们对这场运动寄予厚望,称犯罪预防控制策略是“新的、最有希望的创造性设想”。现代犯罪预防控制策略传统的犯罪预防,素以犯罪者为控制重点。无论对罪犯的惩罚报应,还是对囚犯的矫治改造,都是社  相似文献   

7.
姜尖 《社科纵横》2004,19(5):92-93
未成年人初次犯罪研究对于了解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犯罪呈“梯级式”大幅增长的原因 ,以及挽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6):107-111
中国的生态环境目前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环境保护中的渎职侵权犯罪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本文力图从分析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中的渎职犯罪的现象,描述这类犯罪的构成要件,总结这类犯罪现象的特征,分析此类犯罪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此类渎职侵权犯罪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的正常现象,其产生主要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无论是罪犯在生理上的特殊性,还是在心理上的缺陷,都必须通过其周围现实的社会环境才能转变为生理和心理上的致罪因素,因此社会因素不仅成为联系犯罪人生理、心理因素与犯罪的纽带,而且也成为探求犯罪原因的渊源以及制定刑罚的出发点与归宿.由于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未知情况,在犯罪学视野中刑罚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犯罪,刑罚的预防目的始终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从宏观来看,刑罚还应借助与其威慑性功能,把遏制犯罪作为刑罚的预防犯罪目的的补充与延续,将犯罪控制在社会可容忍的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但是,毕竟社会是刑罚的本位所在,所以刑罚的终极目的应是通过实然地控制犯罪追求应然的社会防卫,而不应仅限于预防与遏制犯罪.  相似文献   

10.
郑开来 《社会》2001,(5):19-21
“白领” ,20世纪的都市新崛起的一群。在今天的中国提到这个字眼 ,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往往是那些外企职员的身影 ,他们的形象总是与年轻、时尚、商务、高薪、现代化的写字楼、舒适的居所、前卫的消费娱乐方式联系在一起。但从来源于西方社会的基本概念看 ,“白领”的内涵仅仅是相对“蓝领”而言 ,无年龄、收入、单位性质之分 ,只要工作不是体力劳动 ,就属于白领阶层。从这意义上说 ,“白领”其实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 ,他们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中坚。新旧世纪之交 ,一次面向“白领”的调查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进行。受访者男性占60 % ,女性占40 % ,年龄从22岁到52岁 ,其中既有不少外企职员 ,也有在国有企业、私有企业、政府机关、新闻媒体、文教卫生单位任职的“白领”。透过他们对各自生活方式和原则的描述 ,透过他们对心目中“白领”形象和“白领”文化的评说 ,可以引出这座现代大都市中许多耐人寻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条件预防:犯罪预防的有效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伟 《社会》2002,(3):46-47
为了避免被发现和抓获,为了得到预想的犯罪收益,犯罪人在实施具体犯罪行为时,总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寻找合适的目标.特定的时空条件和侵害对象存在的状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形成方便某类犯罪发生的情境,比如夜晚偏僻之处,与独行的妇女相遇便形成强奸犯罪或抢劫犯罪的情境.要改变这种情境,尽量减少形成犯罪发生的便利因素,就要采用条件预防模式.条件预防模式是指针对特定类型或特定区域犯罪发生的情境,通过改变现有的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管理、控制方式和环境,减少犯罪机会的犯罪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探讨我国日益严重的信任问题。指出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风险社会和社会转型当前两大时代背景来重新审视当前中国的信任问题。以“杀熟”、“三鹿事件”等事件为例,分析当前中国信任何以遭受破坏,并针对社会资本的建设,思考当前我国社会信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袁宪音 《社科纵横》2003,18(5):43-44
本文从犯罪的社会原因及个体原因入手 ,剖析了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 ,揭示了不良的人生观、偏离的需要结构、犯罪动机以及性格等其他心理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对于制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对策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理—社会模式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模式,将其运用于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从心理—社会模式考察,则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与其成长的社会环境的交叉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且心理—社会模式对于治疗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的法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珣 《社会》2002,(7):43-45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如果伤害、杀人等犯罪在家庭内发生 ,必然会毁灭一个家庭并牵连造成其他相关家庭的损害 ,还会带来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这一视角来看 ,“家庭暴力”绝不单纯是“家庭内部事务” ,它既破坏家庭和睦 ,又影响社会稳定 ,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已被公认为国际公害。在中国 ,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 ,几乎使得“打老婆”成为天经地义的、无须外界介入的事 ,加之“清官难断家务事”等观念的影响 ,导致目前我国被害妇女难以迅速、方便地获得有效救助 ,众多妇女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到侵害。本文尝试以法社会学的视角来考察“家庭暴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犯罪转移     
无论犯罪预防工作人员如何成功地帮助了个人和团体免受犯罪侵害,都难以将整个社区的犯罪率降低。原因在于犯罪转移。犯罪预防的方法虽然能影响犯罪的外在行为,但对于罪犯内在的犯罪动机却无能为力。当罪犯认为某一目标缺乏可趁之机的话,就会另辟“蹊径”。这样,就出现了犯罪转移问题。如果罪犯发现你的家无隙可乘,他就会到你家隔壁去。如果你所在街区的所有住宅都无缝可钻,罪犯可以到了一个街区去。对于一个从事特定类型犯罪活动的罪犯来说,一旦所有实施这类犯罪的机会都丧失,他或许会尝试另一类犯罪活动。(一些现象表明盗窃犯通常不参与抢劫,反之亦然。)或者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各种犯罪活动的  相似文献   

17.
江伟人 《社会》2004,(8):57-60
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是一个 世界性的社会难题,也一直是我国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的重点之一。随着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犯罪包括重新犯罪的构成、特点、原因等亦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但同时也带来了金融犯罪的新问题,它们破坏着正常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给国民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金融犯罪成因,加强金融犯罪防控机制的建设成为学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张威 《社会工作》2016,(4):7-38
德国的家庭专业社会服务经历了“从个体到环境”“从介入到预防”“从监督问题到支持家庭”的历史演变。保守型福利国家和社会法制国家的框架、较强的国家性和社会福利市场经济思想、独特的社会教育学思想,造就了当今德国“高度立法化、高度机构化、高度职业化”的家庭专业社会服务及其法律体系。其“政府的高度统领性和参与度”、“预防思想”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双重视角,对中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犯罪主体为青少年,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本文着重就其中的社会因素作一粗浅透视。一、典型调查和众多个案表明:“家庭结构缺陷,家庭教育失误”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大原因。据杭州、上海、北京市统计,在5,021名违法犯罪青少年中,由家庭的不利因素导致犯罪的,有1,274名,占25.2%,四起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就有一起与家庭有关。据某工读学校对三年来入学的297名学生的家庭调查,其中因家庭溺爱而导致失足的学生竟占一半以上。在国外,由于家庭各方面原因所造成的青少年犯罪也占相当比例。据美国一个调查报告指出,他们国家青少年犯罪原因,与家庭有关系的占60—70%;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