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判断动词的用法 判断动词有和两个。的否定形式是,口语音说作。的否定形式是。在疑问句里如果后没有疑问语气词,口语音说作。 和的用法 约有下列六点: 1、说明人或事物相互之间的从属关系。例如: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藏语拉萨话不同声调类型的组合设计了双音节词库,并对这些双音节词内部的韵律参数,包括音节时长、音高和音强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韵律词内部不同位置上的音节时长、音高和音强分布模式。最后对藏语拉萨话中双音节词的韵律节奏模式与双音节词重音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验结论也验证出藏语拉萨话韵律词重音一般位于词尾音节。  相似文献   

3.
拉萨话与普通话在音节构成上共性较多。拉萨藏族居民使用的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存在发音位置偏移、喉塞音尾音、元音开口度、声调调值等变异,因中小学生、干部职工、商贸人员等人群不同而有差异,其社会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 藏语方言划分 目前,关于藏语方言的划分方法,在国内外藏学界和语言学界颇有差异。 在国内:以金鹏主编的《藏语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1983年)为代表,基本上反映了集体的意见,即“国内藏语可分为卫藏、康和安多三个方言。”书中对方言的分布情况和内部异同做了如下的描述:“卫藏方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康方  相似文献   

5.
汉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代词用法和代词语音演变的考察以及和现代汉语方言的比较,详细论证了汉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汉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关系表现为第三人称代词和近指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远指代词在用法和语音上具有衍生关系;(2)古汉语代词“其”是现代南方某些方言中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共同来源;(3)作为指示代词用法的“之”在上古并非表示泛指,而是一个典型的近指代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把闽台闽南话开尾和-i、-u尾韵韵母、鼻尾韵韵母、鼻化韵韵母、鼻化喉塞尾韵韵母、与开尾和-i、-u尾韵相配的喉塞尾韵母、收-p、-t、-k塞尾韵韵母、声化韵及其收-尾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一一进行对应比较,从中窥探其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沈荡话指示代词系统中的四类指示代词作了详细的描写,认定该系统为特殊的“双层二分体系”。文章按指示对象的不同把指示代词分为方位处所指示代词、指人或物指示代词、时间指示代词、性状程度或动作方式指示代词四类。各小类指示代词在近指、远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分为零距离近指、有距离近指、远指、更远指。  相似文献   

8.
汉语代词在历史上往往发生一种特殊变化,即由一个疑问代词跟一个非疑问词组合形成一个复音式疑问代词,这个复合式疑问代词又可以通过省缩原来的疑问词部分而保留起初的非疑问词部分,然后成为一个新的疑问代词,这一过程又常常伴随着音变。汉语史上代词的这种变化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汉语代词历史演变的一种特殊规则。注意这种特殊变化,对于研究汉语代词的历史演变及探索汉语发展变化的规律,都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少数民族传统汉语教学的回顾与思考的基础上 ,指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引进汉语水平考试 (HSK)以后出现的情况 ,进而阐述了开发汉语能力 (HNK )考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汉语人称代词复数表达形式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甲骨刻辞到明清白话 ,汉语在人称代词复数表达形式上经历了一个从无标记到有标记的发展过程。上古汉语使用单复数同形的表达方式 ,中古以后 ,随着“人称代词 +辈”的语法化 ,导致了“们”系列标记的产生。在汉语史上 ,“人称代词+们”曾一度发生合音化。明代以后 ,随着合音字“俺”、“您”、“亻昝”的解体 ,汉语人称代词的复数表达形式趋向于定型。  相似文献   

11.
付敏 《琼州学院学报》2014,(3):52-55,67
汉语和日语的人称代词在用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日语人称代词的种类多于汉语,而使用的频率却远远低于汉语。其原因与敬语表现、授受表现、感官形容词、感官动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一1.1 河南方言词,指的是河南省人经常使用的方言词。河南方言词,有的只在省内使用,我们称为狭义的河南方言词;有的还在省外使用,我们称为广义的河南方言词。 1.2 普通话词,指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的词,既包括口语词,也包括书面语词。普通话词,有的跟标准音完全一样,我们称为狭义的普通话词;有的跟标准音不完全相同而有明显的对应规律,我们称为广义的普通话词。  相似文献   

13.
话柳永(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从北宋中叶到今天,笔记、词话、词选、文学史一类书籍中关于柳永的资料不算少。但是关于他的生平,宋人笔记记载的都很简单琐碎,而且因传闻异辞有时不免互相矛盾。后世时代悬远,又没有人认真考查,一味辗转传述,真相就越来越模糊了,留给人们的总印象只是“士行尘杂”。这个总印象并不十分冤枉他,然而动机何在?他并非不会作文雅的词,不少歌颂宋仁宗和杭州、苏州、成都各地太守的作品就是这一类,是不是别有用心?他的词当代  相似文献   

14.
话柳永(二)     
(四)柳词家法柳永词自宋以来论者或褒或贬,或既褒且贬,赞赏的人称他善于描绘升平繁华景象,工于羁旅行役之言,写景抒情,“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或称道对慢词的贡献,指责的人几乎大家都认为柳永词俚俗尘下,淫荡狎亵。许多评论,虽从文人士大夫的立场出发,却也片面地指出了  相似文献   

15.
话柳永(三)     
(六)柳词也流传于上层社会宋仁宗时代词坛还没有进入百家争鸣的阶段,多产作家只有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寥寥数人,前三人的作品只流行于士大夫阶层的小圈子里,或是家妓演唱以娱己娱宾,唱的多属个令,比较单调。柳词却不然,通过伶工歌妓而广泛流传于社会,又多用新腔作慢词,曲调变化多端,音律谐婉,比起急管繁絃的短调,令人耳目一新。所以终北宋之世,在士大夫眼中尽管以俚俗为病,亦往往耳熟能详,除上文所述的宋仁宗和范镇以外,宋人笔记中还提到晏殊、张先、苏轼、黄庭坚、宋徽宗、王黼等。  相似文献   

16.
耿红岩 《兰州学刊》2008,(7):206-208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存在形式,口语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与书面语比较起来,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的求美律。我们追求口语表达的美化,就要寻找其求美的规律。所谓口语的求美律是指在言语活动中为提高表达效果说话人主动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又可称为求美策略,可分析为表层形式美律和深层内涵美律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进西方语言学中关于指示代词"冠词化"的理论,穷尽性考察上古9部传世文献中的"指示代词+NP"短语,探讨上古汉语指示代词是否存在"冠词化"现象,最终得出"此(斯)、是、彼、夫、其、之"等所具有的定指功能,是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功能之一,是指示代词本身就具备的功能。至于"夫",它不仅可以起宾语小句标示词的作用,而且可以用于关系从句结构之首,表示类指意义,甚至可以加在任何核心名词之前有修饰语的情况,起明显的标记NP作用,具有"冠词化"倾向。但是由于出现的频率较低,且始终没有发展出句法强制性,未能成为如其他语言中出现的定冠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了海盐沈荡话人称代词的"格"问题。该方言点的人称代词系统有两套形式,我们称之为"第一式"和"第二式"。单数第一式为"我侬(我)、奈(你)、伊奈(他)",复数第一式为"我拉(我们)、娜拉(你们)、伊拉(他们)";单数第二式为"吾(我)、奈(你)、伊(他)",复数第二式为"佤(我们)、娜(你们)、娅(他们)"。第一式常用作主语,也用于单说或强调,第二式常用作宾语、定语。  相似文献   

19.
汉语理解中代词所指的分析与确定王苏仪一、引言1、近二十年来,自然语言处理工作的蓬勃发展,大大促进了语言学研究而语言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又导致自然语言处理颇有成效地展开。当今语言学研究与自然语言处理工作的逐步深入,促进了代词所指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在...  相似文献   

20.
怀集县是广东省北部的一个主要流行粤方言的县。这里的粤语以县城的下坊话为代表语,它与广州市粤语的比较起来,具有如下的语音特点:1.部分非组字在下坊话中读双唇音[p]、[p■];2.古知母、澄母部分字读[t]声母;3.古见系字有齿化的现象,在流、深摄三等前读[■]、[■■];4.古全浊声母无论平仄大部分字均读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5.有以不圆唇元音[E]作主要元音的系列韵母,读这些韵母的字广州话主要元音大多是[a];6.咸摄开口三等、咸摄开口四等[-m]尾变[-n]尾、[-p]尾变[-t]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