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考察北岛、多多去国后的诗歌创作发现,正是在对早年经验的疏离与回溯的纠缠中,他们扩展(而不只是延续)了其自身和当代中国诗歌对政治的书写。作为1970年代末“崛起”的朦胧诗的两位代表诗人,北岛和多多去国前后诗作里中国经验和政治意识的延续与变异,体现了跨文化语境中当代诗歌寻求主体性、进行自我建构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1970年代末以降,中国诗人旅居海外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身处异域都为诗人们构筑了一个新的写作语境,使他们陷入一种布罗茨基所说的只有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语言的状态。在这一新的语境中,诗人们首先面临的或许是如何继续或重新写作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全球政治意识与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政治意识是邓小平理论的瑰宝。概括全球战略问题,预测全球化趋势,倡议建立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构成了邓小平全球政治意识的主要内容。协调全球政治与民族本土政治的关系,发展当代中国政治,是邓小平全球政治意识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4.
明清中琉邦交加速琉球文化的中国化进程,琉球朝贡使和留学生大量进出中国,与福建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用汉语写下大量的涉闽题材诗歌,这些涉闽汉诗或吟咏闽地山水,或与闽人交游唱和,或表达在闽地思念琉球故乡友朋。琉球诗人们以中国为本国,诗歌严格遵循中国诗歌格律,见证了中琉五个世纪的友好交往,具有文学和史学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运动对新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运动曾是当代中国政治运作的一种独特方式。分析六十多年来政治运动对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出,政治运动具有"超强的社会推动能力",通过政治运动曾一度提升了国家生存的能力、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培养了政治积极分子,弥补了制度的过程化不足;但政治运动的频繁运作也阻碍了政治制度化的发展,导致政治民主水平下降、政治价值逐渐一元化、政治合法性下降,带来了意识形态教条化。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实践的精华的集结,特别表现为政治制度在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双轨道演进中沉淀出来的优秀成果.它们既是人类政治本性导致下的政治生活的筛选与积累,又是人类政治思想内在逻辑的演绎.本文试图以中国政治发展为例简单阐释它们之间互为表里的相互链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8.
文章以2010年对澳门居民的一项问卷调查为基础,探讨了政治信任、政治效能这两类政治态度对不同类别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信任和政治效能对政治参与的四个类别有一定影响,但总体来看,政治效能的解释力度比政治信任稍强一些。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正定型于经过创新发展之传统“国—家”形态。运用历史政治学进路进行比较性考察可见,“国家”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类型之别:西方类型无视甚至刻意否定家、族,中国类型承认家、族之合法性,以国—家兼容一体的结构和精神为骨干,形成“国—家”形态。它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屡遭冲击却顽强维系,晚近一百多年间又经历了家、国脱嵌-再嵌合的过程,其强大历史韧性要求我们将其理论化为自主知识体系之基础性概念:“国—家”肯定家对人的生存论意义,承认家、族的政治合法性与治理功能,“拟亲化”机制广泛存在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家内亲亲之情弥散于国中;“国—家”是有情意的政治共同体,其政治以人心为枢纽,其政府是全员的、全方位的责任型政府,更大范围的天下秩序以家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作为一脉相承的政治文化遗存与当代中国的哲学思维有着深层的联系,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需要观照传统的积淀。政治主体分为"社会政治主体"与"政治权力主体"两个层面。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思维的根本缺失是"社会政治主体"认识的缺席与"政治权力主体"认识的强化,致使社会一般成员的政治认知、政治人格及政治参与意识先天不足,更缺乏政治权利意识,因而,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正是要从这里着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古称神州,在先秦的典籍中也有“神人以和”的古训,但后来我们民族淡化了神性信仰之维而强化了实用理性之维.而从西方来看,其诗学和神学有一个交汇之处便是现代主义.当代中国现代主义也应该汲取现代神性信仰的价值,以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性又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新诗学.基督教徒作家北村的现代主义诗学呈现出了这方面的鲜明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以王润华、黄锦树等人为代表的后殖民论述认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中国文学/文化的殖民,因而必须去中国性.通过分析他们的有关言论,及对应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性关系的梳理,可证明他们的后殖民论述的荒谬性.  相似文献   

13.
渤海国中京西古城位于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境内,是由唐朝时期活跃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靺鞨族政权所建立的平原都城。该都城在建造形式上分为内城和外城,其内城部分整体规划严谨、布局中轴对称、功能分区明确、园林艺术精湛,形成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皇家园林景观,并对渤海国此后“五京制”的巩固以及平原都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整理考古资料、分析文献壁画和勘测古城遗址等研究方法,对渤海国西古城内城节点建筑所组成的复合式园林建筑景观群进行景观复原,累计模拟朝殿、寝殿、廊庑、井亭和后苑等五大类共计八处的渤海式园林建筑。通过以园路遗址残存、建筑布局规划、建筑使用功能和出入口朝向等参照要素为依托,进一步模拟复原出内城区域的园路走向,还原渤海国初期的皇家园林景观,并对其特征进行探讨与论证。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意识的维度考量中国当代诗歌的自然书写,可以发现,在新时期以前,中国当代诗歌一直受到政治语境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更多是渴求驾驭自然和与自然为壑的思想流露。新时期以后,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中国当代诗歌在自然书写中从自发的生态批判到自觉的生态诉求,无不印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这种进程,既是中国当代历史嬗变的文学表达,也是诗人因应社会发展在自然书写中对生态伦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综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凭借其强大的政治势能,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决策指挥作用。从小组政治的视角出发,我国抗疫取得重大成功的经验是:在确保党的全面领导的前提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疫情形势做出适应性决策,始终确保“党的领导在场”,派出中央指导组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领导系统和执行系统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实现疫情防控政策落地。就此而言,有必要重新审视领导小组推动中国抗疫的内在逻辑及其重要意义:一是因为领导小组具备决策、监督与执行这三种功能,所以其能够以最高效率参与抗疫;二是领导小组的强势介入和高位推动,确保了中国抗疫的有效性;三是基于领导小组成功解决诸多重大危机的案例分析,不难发现,领导小组是成功解决中国重大公共危机的重要治理机制。总之,在“中国之治”视角下分析中国抗疫何以成功,从领导小组出发,既可以丰富我们对于中国成功抗疫的经验解释,又可以增进我们对于领导小组的学理认知。  相似文献   

16.
实现均衡阶层话语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正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话语权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就政治文化而言,古代宗法礼治秩序与儒家伦理纲常的残存、当代马克思主义主体政治文化的信仰危机以及参与型政治文化的缺位,无疑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话语权失衡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7.
章罗生 《东方论坛》2023,(1):24-38+2
陈廷一纪实创作的数量、畅销与影响等位居当代中国作家前列。题材选择的重大与独特,文体形式的多样与创新,人物再现的典型与鲜活,描写方法的生动与通俗,是他传记创作的总体特色与风格内涵。而贯穿其报告创作始终的,是他鲜明的家国大爱、深沉的责任担当与崇高的浩然正气。他之所以没登“大雅之堂”、在文学史上无地位,主要是因我们屈从于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纯文学”“话语霸权”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立场”“中国价值”和“创新性发展”,正视“纪实时代”的“大文学”现实,重视对陈廷一等纪实大家的研究,从“大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更新观念,挑战传统,重构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写中,变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雅俗共赏”“双翼齐飞”为纯文学、通俗文学与纪实文学的“虚实互补”“三足鼎立”。  相似文献   

18.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凝结而成的一笔重要的政治财富。对于正在经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群众路线这一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具有深刻的意义。从历史经验看,中国共产党人实行群众路线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与它所处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而在制度保障方面有所欠缺。村民自治实践使群众路线在新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新的阐释。这种新阐释一方面有助于克服村民自治所遇到的阻力,另一方面又赋予群众路线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崭新意义。群众路线的新阐释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具有学理价值和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步探索、维护稳定、稳步前进和进入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巨大成就包括七个方面:政治理论丰富,政治稳定,政治制度逐步健全,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党的执政能力显著增强,政治文化快速发展,法治建设成就非凡。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有五个方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三者统一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基本经验;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理论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战略;必须将中国的政治发展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加以统筹考虑。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成就和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北回汉农民为例,分析民族地区农民的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