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在当今的商品经济大潮中,人们几乎无时无日不在接受各种广告信息;而幽默广告以其轻松、惬意以及充满情趣的魅力成功地营造传播、感染、促销的最佳契机。探究起来,是因为幽默广告具有如下较为明显的艺术特性,首先,幽默广告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其次,幽默广告一般都具有“新”、“奇”、“乐”的特点;第三,幽默广告往往都能“寓庄于谐”。  相似文献   

2.
商业催眠术     
王开林 《今日南国》2013,(10):55-55
你听说过潜意识的广告吗? 1957年9月,“潜意识广告”首次登场。当时的调研专家维卡瑞认为,“意识”实际上看见的只是眼睛呈现的一部分,而广告实际上是利用消费者的潜意识知觉进行广告刺激。于是,他做了一次实验,在电影放映过程中,用很弱的强度在银幕上不时映出“请喝可口可乐”以及“请吃爆米花”的字样。  相似文献   

3.
广告“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我国广告的一条重要思想性原则。文章在论述确立思想性原则依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广告法律的规定,对广告的思想性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广告的内容应当健康,不违反社会公德;广告的内容必须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形象;广告语言文字要规范,做到语言美。  相似文献   

4.
梦想家     
台湾《梦骑士》广告一出,哭倒一片。这是一支引起情感共鸣的广告,更是一次引发情感共鸣的事件营销,唤起普罗大众重新审视“梦想”。毫无疑问,它是成功的。关于“梦想”这个词,听起来已渐觉疲乏。自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一系列以“梦想”为名的节目、广告、选秀活动蜂拥而出.好像全国都冠”梦想”姓。似乎进入“梦想”大家族.就能麻雀变凤凰.平淡晦涩的生活即刻就七彩无穷了。那么请问,什么是“梦想”?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广告术是依照心理学法则的”。好的广告,是在用各种技术提升注意力,并有效地促进受众的“记忆”与“联想”。一则广告如能使人们在引起极大关注的同时,产生适切的联想,并由此而获致长久的品牌印迹,那么,这则广告就必能奏效。事实上,广告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作用过程,也正是如此:诉诸感官、引起注意,创造印象、引起记忆,赋予特色、激发联想,坚定信念、导致行动。因而,有效的广告心理策略就在于:突显自我、唤起注意,使广告顺利进入受众心灵感知领域;制造印象、引导记忆,使广告在受众心智中获致长久印迹;发掘联系、激发想象,使广告在受众心目中拥有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交际是语言选择和语用环境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也是语言交际的“干涉-适应”原则的应用过程。广告宏观语用环境的“干涉”与“适应”的主要形式有:1.社会文化语境;2.受众对象;3.广告目的。广告微观语用环境的“干涉”与“适应”的主要形式有:1.利用微观语境辨析歧义并获得准确信息;2.利用微观语境设置悬念;3.利用微观语境推断出句子意义之外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干涉”没有价值评价。无所谓消极和积极。  相似文献   

7.
“我是个普通人,但我见过许多不普通的人。”“您见过的不普通的人是指哪些人?”“中国的科学家和科学考察队员。他们为国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然而科学家却说:“李乐诗不是个普通人。她简直可以说是个奇人!”李乐诗中等身材,不胖不瘦,黝黑的脸膛,“五七”干校式的短友,极其朴素的次看。给我的第一印像,她是个藏族妇女,而绝对不会以为她是在香港长大的广告设计师、画家和摄影家。李乐诗今年54岁,她两次背包环游世界;两次去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四次去南极,六次去北极;三次去高极(珠穆朗玛峰)。为了…  相似文献   

8.
公平是广告伦理的核心概念。在理论上,公平源自“不伤害”的先验公理,能够与广告的信息共享和价值共创的关系本质相契合,并发展出结构化的广告伦理价值体系;公平的“等利害交换”原则蕴含着直觉正义和理性博弈,奠定了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得所当得”的积极伦理关系;消费者因具有“劝服知识”(Persuasion Knowledge)和“道德性广告素养”(Moral Advertising Literacy)而能够成为公平原则的道德行为主体。在实践中,广告行业组织将公平视为重要的自律原则,包含广义公平、竞争公平和对消费者的公平三层含义,同时,公平与其他伦理原则一起形成无结构的共现关系;媒体对广告失范行为的舆论监督聚焦于司法惩戒和单向的消费者关护;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和评判则表现出对抗性的“等害交换”特征。综上,在理论和实践这两个范畴中,广告公平的属性、伦理学取径、地位、含义以及公平关系背后的主体这五个认识维度都存在着分歧,笔者尝试开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对话,旨在消除成见,为广告伦理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要想青春不老,冬梅豆粉真好。”当诸如此类的广告语跃进你的眼帘、鼓进你的耳膜时,也许广告的内容本身你并没记住,可这些精彩的言辞,早已融入你的记忆;当你步进商场决定你的购买行为时,也许这些熟悉的言辞就会被你再次从记忆中唤出来,影响并决定你的购买行为;而当这些看来似平常的广告语不径而走,家喻户晓时,广告主在消费者心中的美好形象毫无疑问便建立起来了。这,便是广告标题的巨大键力!日本广告心理学家)11胜久在《广告心理学》中有占:“广告要先抓住观众的眼睛和…  相似文献   

10.
《笑傲江湖》的华山派多年来一直有“气宗”与“剑宗”的纷争,气宗坚持以内功心法为本,而剑宗以剑法招式为先,各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二三十年就血雨腥风一次。广告界长期以来也存在着两个较大的区别主张,一派主张“广告是科学”,另一派坚持“广告是艺术”。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被广告广泛运用,是因为它恰好顺应了广告文体特点的缘故。其中“言外有意”的模糊语言,能激起人们的的联想、想象,使人们对广告注目倾心,难于忘怀;能产生暗示的作用.冲淡人们的防范心理,使广告更易为公众接受;能缩短广告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使广告信息的传输少受阻碍。  相似文献   

12.
商标广告的兴起,是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以爱国为内容的商标广告又是当时的重要特色。无论是政府还是商家,不管是厂矿还是企业,大多以“爱国”、“国货”为题材来做商标广告。这样的主题选择是所处时代特点所使然,用爱国主义来衬托商标广告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爱国商标广告的广泛传播又为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的发展提供了载体与平台。商标广告与爱国思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重点以天津《大公报》上所刊商标广告为载体,以现有研究和相关理论为基础,简略论述近代商标广告与爱国思想的共生与互动。  相似文献   

13.
哦,父亲     
曾在地铁里看到过一则广告:“上一秒,爸爸的儿子;下一秒,儿子的爸爸。”画面上的男人怀抱着一个幼小的婴儿,一脸幸福。  相似文献   

14.
香港回归与民族地区旅游市场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迎香港回归为前提,提出了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利用“’97旅游年”这一大好气候,通过旅游市场营销和广告策划,吸引中外旅游者在香港回归后来大陆民族地区旅游观光,使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尽早参与旅游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还对在香港和深圳策划一次具有轰动效应的广告宣传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告、商标“出奇”制胜谈陈大明广告、商标的重要促销作用,往往表现在广告的“出奇”制作,商标的“出奇”名称上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广告出奇制胜。即在运用“一惯性广告策略”中采取“出奇制作”取胜。美国的麦克唐纳公司所经营的快餐业,之所以闻名于世,蜚声...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2月16日,凯迪拉克《一触即发》预告片,号称“首部微电影先锋巨制“,第一次正式提出“微电影”的概念,并在网络上引起激烈反响,2010年亦被命名为微电影元年。凯迪拉克《一触即发》就是一个广告,但这种微电影广告与传统植入式广告相比较,观众并不反感。  相似文献   

17.
李笠翁一生不断搬家和出游,自谓“一生多半在车船”,当是实录。单说长游,就有五次:最早的一次是康熙三四年间游粤;紧接着是康熙五至七年游京师连着游晋秦;回金陵住了一年多后,于康熙九年游闽;又隔一年,游楚;最后是康熙十二至十三年第二次游京师。此外,笠翁还在68岁高龄时,于贫病交加之中作了一次湖州之游。在别人,外出大都是“乐”游;而在笠翁,则是“苦”游。在别人,是衣食无忧,到外面长见识,增阅历,或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而在笠翁,则是去“就食”,即像牧民“逐水草而居”找饭吃。别人是“吃饱了饭”去游玩“消食”;而笠翁却是“饿着肚子”出游“找食”,自谓“为饥驱而走四方”。当然,“苦”中有乐,“饥驱四方,遍历名胜”;同时也有收获———除“化缘”得“食”之外,还收获了诗文,也收获了友谊。但是,笠翁出游,“苦”是主打,“乐”是陪衬;“苦”是正业,“乐”是副产品。  相似文献   

18.
论“关心点”理论与广告促销曾向英一商品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而人们购买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和人们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心理活动越强烈,购买行为就越容易发生,而不同消费者对于消费需求及满足需求方式的关心点是不同的,因此;商品广告应从研究商品...  相似文献   

19.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在做一份普通事,仅此而已。”为人低调,不喜张扬;但做起事来却严谨有加,甚至近于苛求。这就是田刚——一位普通却又不凡的广告影视片导演。  相似文献   

20.
请看下面这则广告:CokerefreshesyouLikenoothercan.这是一则可口可乐广告。该广告有两重意思:若观can为名词“罐、听”,其完整意思是Cokerekeshesvonlikenoothercanrefreshvon(可口可乐,与众不同);若视can为情态动词,其完整意思则是Cokerefreshesyoulikenootherdrin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