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关心的热点,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而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分析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增加经济对就业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运用就业弹性系数指标,从总量上和三大产业结构发展上对南通市的经济增长和从业人员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关键点、动力源、新渠道、新手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非正规就业、女性非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社会保护的概念、特征、规模、类型、现状、问题与对策展开了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某些方面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是,目前学术界很少把女性农民工从女性非正规就业这个整体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开展研究.然而,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非正规就业中的女性农民工的社会保护状况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非正规就业、女性非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社会保护的概念、特征、规模、类型、现状、问题与对策展开了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某些方面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是,目前学术界很少把女性农民工从女性非正规就业这个整体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开展研究。然而,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非正规就业中的女性农民工的社会保护状况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在此过程中,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日益凸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之间存在何种互动机制?是摆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距离充分就业的理想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弹性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必须继续坚持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关键行业、制定有效的投资政策、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法律制度体系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有效措施,有效促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6.
11月4日,二十国集团第六次峰会在法国戛纳闭幕,会议通过一项《增长与就业行动计划》,会议公报表明,与会各成员重申相互协作的承诺,并已做出决定以重振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确保金融稳定、推动社会包容并使全球化服务于人类所需。尽管国际舆论对于此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其效应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推动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本文利用1990-2012年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级面板数据,以产业经济发展视角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同时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西部地区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差异。同时,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动态发展,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具有阶段性。从未来发展看,须重视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推动有效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西部地区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并促进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8.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讲话。他表示,中国经济确定的发展目标,从现在看来是可以实现的。他并不是完全关注GDP目标,最为关心的是群众生活的指标。温家宝表示,这场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从容应对,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2012,(3):1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0日下午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共享经济及随之而生的新就业形态虽然受到广泛关注,但其与传统经济模式及传统业态的区别和联系尚未得到系统梳理。本文按照相关业态产生顺序整理了日本各个行业中已有的共享经济相关业态以及现行法律法规,并从劳动法的角度对共享经济下的新业态进行了分解重构,将其整理为以提交劳务给付成果代替提交劳务给付本身,进而规避雇主责任的"二者间关系",以及在劳资双方当事人之间引入第三方代为承担雇主责任的"三者间关系",并就两种情况下的当事人关系等进行了探讨。针对上述问题,日本现行法律法规主要从扩张雇主责任及明确个别法和集体法上的劳动者认定基准的方法进行应对。同时,针对当事人在特定就业条件下有权选择合同形态之现象;无法区分主业和副业,雇主责任难以明确之现象;工作时间越短,绩效评估越高,从而导致对工作时间要素的评价两极分化之现象等现有劳动法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对劳动者认定标准及劳动法规制范围进行重新审视,以立法、修法的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平台劳动的特点和类型,并重点将韩国平台劳动进行了分析。对于平台劳动对社会权的挑战,欧洲的首要议题是平台就业是劳动者还是自营业者,这将直接影响到与此相关的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等问题。而在韩国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将平台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本文认为,我们应与时俱进,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适用劳动保险制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险法》正在制定中,在立法过程中,关于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制度体系、统筹层次等问题引起热议。如何处理就业增长和就业保护的关系是立法的核心议题之一。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促进就业增长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安全性,增进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显然需要协调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为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本刊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历程及挑战,介绍国外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的经验和改革动向,以及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力流动、就业促进等方面探讨当前社会保障政策与劳动就业政策协调的关键问题,以期对当前改革和立法提供方向性、宏观性的思路。这一组论文也是教育部重点项目《中国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相关政策选择及协调研究》(02JAZ790015)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1.全球经济增长减缓不能创造足够多的就业岗位。2014年失业人口达2.01亿。2.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就业缺口居高不下,预计到2019年达8000万人。3.签订无固定期限就业合同人员越来越少,就业越来越不稳定。4.劳动收入增长滞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5.全球就业缺口造成全球工资缺口累积额呈逐年上升趋势。6.全球和世界各地的认知型职业在不断增加,体力型职业在不断减少。7.劳动力市场机制不能弱化。加强职业培训,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一个重要现象。工作是否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劳动力市场是否将越来越灵活?灵活就业人员比例是否已经过大,从而导致就业不稳定性增加?灵活就业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都是目前劳动者、政府官员、研究人员等经常提出的问题。《工业化国家就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问题》一文是国际劳工局就业战略司的官员,作者根据工业化国家发展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灵活就业与稳定就业,科学分析和评价劳动力市场,合理制定就业政策,完善就业统计调查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王亚栋对该文编译。  相似文献   

15.
德国的促进就业立法概况德国是综合和单项立法模式相结合的国家。德国除在《联邦社会法典》中列入内容较为综合的《联邦就业促进法》作为其相对独立的第三部分法律外,还制定了《联邦增加就业岗位法》、《联邦残疾人康复法》和《促进老年工人临时工作法》等相互配套的促进就业法  相似文献   

16.
如何评价工作保障性 衡量工作保障性的一些主要指标 要直接衡量工作保障性是很难的,人们通常用就业期和或有就业作为例子来说明.但由于平均就业期既取决于工人的自愿流动率,也取决于非自愿流动率,这就使指标本身变得很模糊.由于普通工人通常并不知道平均就业期变动的趋势,所以这种分析性指标在大众传媒上往往很少被报道.虽然工作稳定确实与工作保障性相关,但对两者不能一视同仁,因为大量的失业、不断的精减以及工作或有性(contingency)的持续增加,这些都使人感到工作保障性越来越差.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工作保障性程度下降的"忧虑",可能就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变化,而这种变化与一般就业期无关.  相似文献   

17.
韩永江 《中国劳动》2006,(11):12-14
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公布了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北欧国家芬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美国紧随其后,我国仅排名第46位。发达国家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拥有大量的科技研发应用人才,尤其在生产一线应用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当然,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爱岗敬业、发挥才干,也得益  相似文献   

18.
青年高失业率问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欧盟五国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以来,基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护弱势群体就业、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等综合目的,高度重视和努力探索解决青年就业的有效途径。欧盟五国主要通过采取积极调整就业布局,推进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就业法规与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社会资源整合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青年就业问题。欧盟五国在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上的相关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9.
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平  华迎放 《中国劳动》2005,(11):15-18
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就业形式和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城镇2.4亿从业人员中,国有、集体等正规单位就业人数逐年减少,由1996年的57.4%下降到51.1%,个体、自营劳动者等灵活就业人员达到1亿人以上,这个庞大的群体却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多是灵活就业,中断参保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续保问题已成为影响下岗职工从事灵活就业意愿、妨碍其再就业的不利因素.研究分析和解决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扫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体制障碍的关键问题,也是保护劳动者权益、解决"边缘群体"社会归属感,从而缓解我国面临的长期就业压力的当务之急.从社会保障必须适时地转向服从和服务于就业的角度出发,继续在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框架内运作恐怕难以奏效,需要在思路、制度及管理上做出重大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有利于促进就业,也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危机,还会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覆盖范围、制度设计和管理服务方面日趋普遍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