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张所地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353-358
本文在H-S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超级投机者,构造了股价对信息的过度反应模型,对中国股市价格过度反应进行了分析,超级投机者的趋势追踪,产生交易的"故意效应",导致股价远远偏离基础价值.  相似文献   

2.
股票市场的有限套利:一个行为金融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结合有限套利与非理性个体对股票市场的套利者收益、资产价格特征进行考察。通过引入趋势交易者,发展了有限套利模型,并得到了套利者期望收益和市场波动性的解析解。然后对较宽范围内参数的可能取值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套利收益同套利者能力和个体交易者的非理性程度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套利者不但无法稳定市场,反而会促进资产价格的波动。  相似文献   

3.
<正>过度自信是人们普遍表现出的一种经常性心理偏好,而企业管理者往往比一般人表现出更强的过度自信。管理者过度自信既是其自身效应最大化的需要,也是市场竞争选择的结果,同时又受到企业决策环境和治理环境的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行为偏差会影响企业融资、投资、并购等方面的决策,进而会对企业价值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过度自信作为一种典型的决策者非理性行为特征,会对交叉持股供应链成员的决策产生影响。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存在过度自信的交叉持股供应链的决策问题。考虑到供应链成员的过度自信特征,在制造商和零售商均完全理性、仅制造商过度自信、仅零售商过度自信以及二者均过度自信的四种模式下,本文构建了制造商与零售商交叉持股的供应链模型,运用了Stackelberg博弈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讨论了过度自信及交叉持股比例对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影响,并通过数值仿真对结论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当市场环境较好时,交叉持股的任何一方过度自信程度的提高会使自身利润下降,而使另一方利润提高;当市场环境较差时,制造商过度自信会使双方的收益都受损,而零售商过度自信会使自身利润提升,使制造商收益下降;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通过调整交叉的持股比例来调节过度自信对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上海期货交易所铝、铜、橡胶和燃料油期货合约两种投资者结构的分账户数据,分析不同类型投资者交易失衡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收益、价格发现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人投资者和投机者的交易失衡暗示其寻找最佳买多或卖空时点的能力不足,存在明显的过度自信、过度投机和羊群行为,加剧商品期货价格波动;(2)机构投资者和套期保值者常常表现出与个人投资者和投机者相反的交易意愿,他们能够较好地把握买入与卖出时机,且更愿意冒险持有头寸,有助于缓解商品期货价格波动;(3)商品期货价格的变动趋势表明机构投资者和套期保值者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商品期货价格的未来走势,他们极其乐观或悲观的交易失衡可以向商品期货市场传递有效的信息和时间信号。因此,提高机构投资者和套期保值者的成交量(持仓量)比例,优化投资者结构,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降低期货价波动风险。此外,大型投机者的交易活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商品期货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资产价格泡沫现象的频繁发生,实业家和学者开始重点关注泡沫生成、膨胀的演化过程。本文通过引入导致预期发生变化的三个影响因素(过度自信、资产缺乏弹性、流动性过剩),扩展了现有的噪声交易者(DSSW)模型,揭示由噪声交易者对资产价格预期发生变化而造成的非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的生成及膨胀机理,分析得出:三个影响因素促使资产价格预期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非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生成及膨胀;并利用MATLAB软件对非理性资产价格泡沫膨胀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噪声交易者占比、非知情噪声交易者占比、过度自信影响因子、资产缺乏弹性影响因子、流动性过剩影响因子越大,非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速度越快、波动幅度越大,这对防止泡沫膨胀速度过快、过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是考虑顾客(包括投机者和战略消费者)行为和风险因素的定价及配给问题。垄断厂商在需求不确定的有限时间内销售定量易逝商品,追求既定收益下风险最小的定价目标。投机者追逐买卖最大利润,战略消费者力求购买支付最小,二者在厂商不变价下基于市场预期价格安排购入时机。研究结果表明,厂商、投机者和战略消费者的行为策略间存在博弈均衡;在均衡价格范围内,投机存在是增加或减少厂商期望收益取决于价格和销量变化的收益效应;投机者投机不确定需求可分散厂商收益风险,投机确定需求只会激励消费者战略购买;定价辅以配给既可遏制过度投机,又可平衡战略购买;厂商承担的风险随价格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基金管理人行为对股票市场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金管理人作为股票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者,其投资心理和行为将会对股票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基金管理人过去的成败经历对其现在的投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投资心理和行为对股票市场交易量、价格波动性和基金管理人自身投资业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管理人过去经常失败的经历将使其变得过度悲观,过去经常成功的经历将使其变得过度自信;股票市场的均衡预期股票交易量和均衡价格波动性总是与基金管理人过去的成功经历正相关;过去过分成功或过分失败的基金管理人都不会在未来取得最好的实际预期业绩.  相似文献   

9.
展望理论、投机交易和共同知识假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春鹏  吴冲锋 《管理评论》2004,16(8):3-7,52
本文基于展望理论研究了证券市场上投机者的投机交易问题。在展望价值框架下.证明了投机者的共同知识分布假设会使得投机者不能形成交易。进一步通过引入投机者的不同投资心理和基于投资心理的展望价值模型,解释了投机者对未来的不同认知分布是形成交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延迟信息的正反馈交易者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实  王磊  黄鹤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291-295
证券价格偏差往往会产生一种锚定效应或框定效应,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证券价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这就会导致正反馈交易.正反馈交易是一种短期投机行为,正反馈交易者在资产价格上升的时候买入,在价格下降的时候卖出.这种短线投机现象将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因此,研究正反馈交易者的行为特点和控制手段就有极强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可能导致正反馈交易产生的原因.在考虑了投资成本和信息到达率对套利者和资产价格的影响后,本文建立了价格反应模型,从数量分析的角度研究了正反馈交易者产生的原因及行为特点.最后就如何引导和控制短期投机现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宫晓莉  熊熊  庄新田 《管理科学》2018,31(3):149-159
 金融期货市场既存在平常信息引起的连续性波动,又存在突发冲击造成的跳跃式波动,金融市场波动同时具有扩散性和跳跃性特点。同时,金融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的跳跃和波动行为存在着风险溢出效应和羊群效应等。并且,金融资产收益在跳跃过程中呈现出非高斯属性,正态分布假设不能刻画跳跃和波动中的程式化现象,如噪音分布的尖峰厚尾、有偏特征等。        考虑到金融期货序列分布的尖峰厚尾、有偏、非对称现象,采用非对称、有偏的广义双指数分布刻画收益率非高斯特征;同时考虑到金融波动序列的时变性、集聚性和异方差性以及收益与波动之间存在着杠杆效应,将有偏的广义双指数分布引入到收益序列和波动序列均存在跳跃且跳跃相关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构建广义双指数分布驱动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模型的优越性。根据模型的似然函数估计式,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迭代求解广义双指数分布驱动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参数,将构建的模型应用到中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中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各自的跳跃和波动行为特征以及市场间跳跃和波动的风险关联性,包括对两类市场跳跃形态的非高斯特征分析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指数的波动协同性描述,以及股指期货与现货间的跳跃溢出行为、跳跃强度和跳跃大小分析等。        研究结果表明,广义双指数分布驱动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较好地捕获了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特征;股指期货收益和股指现货收益上涨与下跌概率呈现非对称性;股指期货波动强度高于股指现货波动,而股指期货波动的持久性低于股指现货;股指现货的杠杆效应表现更强;股指期货和股指现货市场存在双向跳跃溢出效应。        研究结论有利于理解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跳跃风险传染机制,对于深入认识期货和现货市场的风险溢出关系、促使投资者规避风险和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原油是具有战略和金融双重属性的大宗商品,原油的金融属性导致其价格波动必然波及商品期货市场。本文研究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商品期货的影响。通过选取2001年1月-2017年5月沪铜、沪胶和大豆等三类代表性商品期货的收益率日数据,通过使用相关性结构断点和VaR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原油价格波动对三类商品期货的风险传导。结果发现:我国商品期货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相关性都呈现某种"周期性",其周期大约为七年;从收益率视角来看,2008-2014年的高相关性期间,三类商品期货与国际原油的收益率存在明显的正向联动关系;从风险传导来看,三类商品期货与国际原油在不同风险状态下的传导效应有着明显的区别和规律,尤其是在高相关性期间,国际原油对三类商品期货的风险传导呈现出某种由高到低的"阶梯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根据Bessembinder和Seguin (1993)的研究成果,将成交量和持仓量分解为可预期部分和非可预期部分,并考虑了正负已实现半方差和成交量、持仓量的不同冲击对期货市场的不同影响,构建了量价关系基础模型、基于成交量和持仓量分解的量价关系模型和量价关系非对称模型,并利用中国铜铝期货高频数据分别对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与成交量和成交相对增量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与持仓量和持仓相对增量均存在负向相关关系。预期成交量和非预期成交量均对价格波动有正向影响,但非预期成交量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大;预期持仓量和非预期持仓量均对价格波动有负向影响,但非预期持仓量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大,即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主要是由代表新信息的非预期成交量和非预期持仓量引起。相比于下偏已实现半方差,成交量和持仓量对上偏已实现半方差有更强的解释力。正的成交量冲击比负的成交量冲击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大,持仓量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量化分析了我国原油期货与国际基准原油、上证指数以及人民币汇率之间的风险溢出关系。通过构建收益率和波动率的静态和动态网络,本文对我国原油期货与国内外市场之间的信息流向的强度、方向和动态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发现,我国上市的原油期货与国际基准原油之间的信息关联密切,与股票市场以及汇率市场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同时,在构建的原油-股票-汇率系统中,我国原油期货处于信息的接收方,国际油价波动信息对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存在明显的正向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2018年3月上海原油期货INE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以来,目前已成为规模仅次于WTI和Brent原油期货的第三大国际原油期货,随市场容量的持续增长,上海原油期货在准确地反映市场基本面变化的同时,具有更为灵敏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如何判别中国原油期货是否有助于规避全球原油市场对中国股市的风险溢出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拟从动态条件风险溢出的角度探索上海原油期货对中国金融市场稳定的有效性。选取了2002至2020年约4000多个日度数据,分别对比了4种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与2组股票综合指数的相关影响。基于DCC-MGARCH模型,本文依次研究了多元国际原油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动态关联性、重大突发事件对二者相关性的影响以及采用CoVaR量化了风险溢出效应。本文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对两组股票综合指数的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两组股票是原油进口国和出口国;中国(美国)结构突变点时间点分别是5(3)个,这与突发性重大经济、政治等事件的时间点高度吻合;国际证据表明,INE对中美股票市场的CoVaR最小,且原油期货市场比现货市场CoVaR更低。本文揭示了一些新的证据,验证了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启动有利于实现与国际风险脱钩,并建议风险监管部门改善系统性风险可以采取平滑对冲重大突发事件期间的风险溢出。  相似文献   

16.
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将改变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交易行为,进而对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在假设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构建理论模型揭示投资者结构和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并据此对中国股票市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波动性变化进行理论预测;然后以2007-2016年期间的沪深300指数和投资者结构数据为样本,运用GARCH类模型对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机构投资者比例和一般机构投资者比例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随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关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套利交易者比例增加、投机交易者比例减少都将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显著降低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机构投资者比例增加将强化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减弱效应;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鼓励股指期货产品开发和完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强化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Mean-CVaR约束的股指期货动态套期保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尚蕾  郭崇慧 《管理工程学报》2012,26(2):141-147,118
本文建立了基于最小化均值-条件风险价值( Mean-CVaR)的股指期货动态套期保值模型.模型的主要特点与贡献在于两方面:一方面,考察了置信水平和可变交易费用对最优套期保值决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二元误差修正的时变条件相关GARCH模型估计套期保值比率,优点是不仅考虑了股指期货与现货价格序列之间存在的协整关系,而且更好地拟合了收益残差序列存在的异方差性与相关系数时变性的特征.最后通过对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的套期保值模拟与实证测算,得出能够动态调整的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以实时追踪与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上海期货交易所频繁调整大宗商品期货的交易保证金,以期抑制市场风险。这种调整措施给中国钢材市场的价格发现过程究竟会带来何种影响,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上海期货交易所于2010年11月29日上调钢材期货保证金比例和2012年5月2日下调保证金比例这两项措施,采用基于VECM模型的信息份额方法,定量测算了中国三类钢材市场对钢材价格发现过程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调升期货保证金的措施可抑制钢材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提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调降期货保证金后,期货市场对价格发现过程的贡献度仍占1/3以上;电子交易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受期货保证金调整影响较大。在钢材期货价格剧烈波动时,电子交易市场作为价格发现工具能引导其它两类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