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摄影技术的出现,曾让艺术界感到恐慌,摄影是否会取代艺术,也曾是艺术界争论热点。但是如今,廉价轻便的数码照相,让摄影已不再局限于使用昂贵笨重的器材,智能手机即时拍摄、即时发送图片到网络的功能,可以使拍摄无时不刻地进行和传播,使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拍摄者和被拍者,也成为图片的传播者。敏于观察的蔡广斌抓住了这种时代现象,以他精湛的技巧,在传统宣纸上渲染出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当代水墨作品,成就了他的《自由·他拍》系列。  相似文献   

2.
机器是在动力的推动下实行技术操作的机械装置。纺织工业是具有充足意义的机械装置的第一个例子。棉纺织工业由于许多机器发明而迅速地成为近代大工业的最早的典范。我们知道,发明和应用机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由于这种技术革新不是对社会上任何人都有利,因此,每当一种机器发明和应用以后,不可避免地遭到相当大的阻力和激烈的反对。“需要是发明之母”,这确是一句至理名言,为18世纪英国纺织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所证实。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需要机器,那么任何天才的发明也是无济于事的。  相似文献   

3.
机器是在动力的推动下实行技术操作的机械装置。纺织工业是具有充足意义的机械装置的第一个例子。棉纺织工业由于许多机器发明而迅速地成为近代大工业的最早的典范。我们知道,发明和应用机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由于这种技术革新不是对社会上任何人都有利,因此,每当一种机器发明和应用以后,不可避免地遭到相当大的阻力和激烈的反对。“需要是发明之母”,这确是一句至理名言,为18世纪英国纺织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所证实。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需要机器,那么任何天才的发明也是无济于事的。  相似文献   

4.
伊莱亚斯·豪(Elias Howe)多年来一直在试验使缝纫机械化。一天夜里他梦见自己被野人抓住了;他们给他一个最后通牒:要么发明一种可以缝纫的机器,要么去死。他交不出机器,所以野人就举起长矛来杀他。当长矛戳下来时,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11日,北京电影制片厂老干部活动站举办中国电影百年摄影作品展览,一张题为《大师相会》的彩色照片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这张照片记录了著名画家齐白石与京剧大师梅兰芳戏装会面的情景。《大师相会》因为是梅兰芳生前第一张彩照而载入中国摄影作品史。照片的摄影者李维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满族电影摄影艺术家、北影厂照相科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虽然乔治·W·布什和妻子劳拉的婚姻历经风波得以幸存,但代价是显而易见的。"人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在过去21年里,我忠于我的妻子,"乔治·W·布什于1998年对一个记者说。当时卡尔·罗夫(Karl Rove)已着手为他竞选总统清除他的历史记录中的不利成分。然而,比未经证实的通奸瑶传潜在地更具破坏性的是某种不仅仅是谣传的东西:乔治在成为一个再生的基督徒之前因醉酒引起的对待妻子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照相手机、数码相机以及网络的盛行,人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由此产生了各种失实图片.对新闻摄影行业和新闻真实性原则造成了巨大冲击.为此,在"读图时代"只有坚持和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强化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完善的行业相关机制,以法律人,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8.
100多年前,当卡尔·奔驰先生在德国的一个小城里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时,也许他只是把汽车看作为马车的取代物,绝对不会想到,汽车有朝一日成为The Machlne Tbai Changod(改变世界的机器)。  相似文献   

9.
杰利·尤斯曼(Jerry Uelsmann) 1934年6月11日生于底特律。1957年在罗彻斯特理工学院获得艺术学士学位。1960年在印第安那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1960年开始在佛罗里达大学教摄影,1974年成为这所大学的艺术研究教授。目前从教职上退休,生活在佛罗里达的干斯维尔士。尤斯曼1967年获得古根海姆奖金, 1972年获这一艺术基金的国家捐款。他是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摄影教育协会的创办成员,“摄影之友”的前任理事。在过去的50多年里,尤斯曼在美国及其他国家举办了100多次个展。其摄影作品被世界许多博物馆永久收藏,其中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中心、位于乔治·伊斯门故居的国际摄影博物馆、华盛顿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斯德哥尔摩现代艺术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10.
每年,汤姆都会发现一个他感觉能给自己带来财富的事业。几个月之后,他开始灰心丧气,并很快放弃了。一次,汤姆决心做个发明家。他对许多成功的发明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它们做出一些显著的改进。当工作开始变得困难起来时,他判断这个职业并不适合自己。汤姆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其中一个便是业余摄影。他决心成为一名艺术摄影家,并以此作为收入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艾伯特·厄舍尔,是著名的经济史家,也是第一位美国技术史家。在20世纪前半叶,他对技术发明产生等问题具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的发明思想涉及反对发明先验论的观点和机械过程理论,他第一次引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发明过程中的顿悟,并且提出发明是累积综合的过程。然而,他深邃的思想没有得到后人的呼应和支持,今天重新挖掘厄舍尔的技术发明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虽然毕昇没能发明印刷的机器,但是他的活字印刷术却闪烁着中国古人的智慧,深深地影响了400年后的德国人谷登堡。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一些人思想中形成了对摄影这门艺术的一种曲解,认为摄影就是照相,就是原封不动地反映现实生活,所以在评价摄影作品时往往以象和不象为标准。这显然是不全面的。与此相反,也有人提出,摄影既然是一门艺术,就不应该受现实生活的约束,要“为艺术而艺术”。在这两种思想的支配下,便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有的摄影作品反映生活不深刻,过于写实,缺乏艺术感染力量;有的作品则过于朦胧,很难让观众看出作者的意图,自然也就失去了摄影的艺术价值。针对这两种情况,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汪华 《华人时刊》2004,(11):36-39
2002年五月上旬,一条新闻震动了全球感光行业,美国伊士曼一柯达公司宣布,其董事会正式选举叶莺女士担任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这是华裔女性第一次出现在世界500强企业高级领导岗位上。  相似文献   

15.
独特爱好,使他成了“基地”当初唯一的摄影记者1923年秋,陈书元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城西关一位开明士绅家中。中学时期他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20世纪40年代为数很少的摄影爱好者之一。1948年陈书元高中毕业后,南下汉口考上了武汉大学。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陈书元上了不到一个学期课,就因战争而中途辍学。1949年春,在外结识了大批流亡学生并受到进步思想影响的陈书元返回已经解放的故乡,报名参加了解放军,分配到文工团当编剧和演员。不久,他又被选调到商丘步兵学校任教。1953年,由于陈书元会照相,遂以校报摄影记者的身份,参加了在广…  相似文献   

16.
陪首长出差,刚进软卧车厢把行装摆放好,身后便走进一位老汉来。老人前前后后背了两三个包裹,紧跟着,身后又走进一位姑娘来,看样子她是老人的孩子。摆放行装的时候,我帮老人把一个个包裹摆上高高的行李架。有一个包裹我看出是照相用的三角架,他回答是的,他喜欢摄影。 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了。他说他上过黄山,在山顶上拍过一张非常好的照片。黄山顶上,正对着上山的路有一棵松树,叫迎客松;开始下山时也有一棵松树,叫送客松。当时他站在送客松下。看到山腰处云海翻滚,其形象极象数十只帆船穿行于大江之上,他立刻联想到三国故事“草船借箭”,便举起照像机,欣然拍下了这一镜头。回到台北,他的这幅作品登在《台湾摄影》上,还获了奖。  相似文献   

17.
"新政"时期,是继洋务运动西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西北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机器工业为西北的近代化奠定了工矿业基础,各类机器工厂和矿物学堂的开办,为西北用近代方式培养了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这对西北后来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他们同新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在西北整个近代历史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为北洋政府时期西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政"时期,是继洋务运动西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西北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机器工业为西北的近代化奠定了工矿业基础,各类机器工厂和矿物学堂的开办,为西北用近代方式培养了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这对西北后来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他们同新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在西北整个近代历史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为北洋政府时期西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前毛泽东主席曾与工作在徐州的党、政领导人谈到"徐州,应是养生学的发祥地"的话题。他,不无强调地指出:"尧时有位叫篯铿的,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养生学家。尧封他到大彭,也就是徐州市区周围这块地方,建立了大彭国。"为突出重点内容,主席尤着意地指出:"彭祖为开发这块土地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以至具体到"他带头挖井,发明了烹调术,建筑城墙,为开发这块土地付出料极大的辛劳"的程度。作为国人,是应悟民间百姓泛传"人生寿长莫过彭祖","民族烹事源自彭祖",特别"‘雉羹’首创、令三皇五帝第一帝唐尧‘受寿永多’且‘封于大彭’"之毋庸置辩!  相似文献   

20.
马钧,字德衡,魏国人,生在扶风(今陕西省扶风县),他是三国时代杰出的机械发明家。马钧是穷苦人家出身,非常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他创造和改革了很多生产工具。当时劳动人民尊称他为马先生,还送了个“天下至巧”的称号。 当时织绫机非常笨重,效率也很低。绫是一种提花的丝织品,径线分成六十综,每一综用一个踏板,操作起来很费劲。马钧决心改革这种织绫机,把六十综并成十二综,还改革了一些别的装置,操作轻便,比旧的机器效率提高了十二倍以上。马钧改革的织绫机,为后来制造和推广家用织布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