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在临终前写过一组《挽歌诗》,他设想自己死后的凄凉境况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里问:陶渊明的“亲戚”是谁?“亲戚”指哪个范围里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78年版)说:“亲戚——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陶渊明诗中“或余悲”的首先应该是他的家人,不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外人。现代汉语的概念套不进古代诗里去。  相似文献   

2.
金冬梅 《社区》2005,(14):18-18
“家帮家、邻帮邻;遇纠纷、调解灵……”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上街街道4个社区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社区中上至60岁的老人,下至上小学的孩子,人人都知晓社区中的“三字歌”,有谁违背了“社规民约”,立刻有人编成“三字歌”加以批评,有人做了好事也会在“三字歌”中传送。久而久之,“三字歌”成了社区的一景。放学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在弄堂里念起来。有的过路人听了,还专门抄了下来“,我们那里也有这样的情况,带回去给大家提个醒。”上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还准备将“三字歌”印发到家家户户。“‘三字歌’共有34句,最早来源于蛟池街社区,现在已…  相似文献   

3.
这是好多年前的一个中秋之夜。晴朗的夜空中,几朵游云拂过皎洁的明月。熊熊篝火旁,各中队演着自己代表性的拿手节目。我们中队的小芬在全校唱歌也是有名的。今晚,她唱了一支我们在中队里从没听过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此时,果真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这首歌真是太美了!童年时也喜爱唱歌的我,很想知道这首歌是什么名字?歌里是“高高的谷堆”还是“高高的土堆”?是“谷堆旁边”还是“谷堆上边”“,土堆旁边”还是…  相似文献   

4.
女孩故事多     
有一首好听的歌是这么唱的:“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我们把歌词改一下,那就是“女孩故事多……”现在,我们就来讲个女孩故事。太空大会战在那遥远的银河系外,有一颗星球叫深蓝。深蓝星球一对姐妹乘飞船访问地球,结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元所……”、“有所……”、“何所……”三种句式的结构形式提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看法“无所”相当于“无”,“有所”相当于“有”,“何所”相当于“何”。“有所”、“无所”既可作动词使用,也可作副词使用。“何所”作疑问代词或副词用。  相似文献   

6.
完美的男人     
那天的统计课讲的是“可能性”。教授说,当我们发现一个人或一件事有A或B的可能性时,概率比同时有A和B的可能性要大。然后他举了一个例子,“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试验。题目是,什么样的男子是最完美的。换句话说你们最想嫁给什么样的男子。来看看在多少男子里可以发现一个这样的人。”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所有的女生都很兴奋:“他要富有”;“一年至少挣10万”;“大概在30个男子里会有这么一个人”……同学们如此说。  相似文献   

7.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伟大的祖国,各民族欢聚在一堂,庆贺我们翻身解放……”歌的溪流,歌的江河,在内蒙古草原上汇成一片歌的海洋。——题记在祖国广博的大地上的北部边疆,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巍峨长城和澎湃的黄河把它紧紧拥抱,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它晶莹闪耀,它便是我的家乡——内蒙古!天下奇观响沙湾在内蒙古神奇的沙漠中,最引人入胜的是响沙湾。因为这里的沙子会发出响声,故名“响沙湾”。金色的阳光下,只要你的两只脚一踏上沙坡,立刻就会陷进沙子里,迈一步,退半步。若是有朋友相随,三五人并排坐在沙子上,同时快速往下…  相似文献   

8.
释“方”     
阅读古籍,常遇到“方……里”或“方……”这种句子。如:“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论语》)等等。 对“方”的注释,主要有三种。 一是认为方即平方,方某某里,即某某平方里。如:《孟子·梁惠王上》:“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62年北京第一版)注:“即九千平方里……”《大学语文(修订本)》(华师大出版社83年6月第二版)注:“当时人认为天下的土地,方千里者九处(九洲),即九千平方里。”《先秦文学作品选》(吉林人民出版社80年4月第一版)注:“当时的学者阴阳家邹衍等,说中国有九洲,并假定中国有九千个平方里。”  相似文献   

9.
一儿歌,我国古代文献中一般称作童谣。《国语·晋语》载卜偃引“童谣”,韦昭注:“童,童子;徒歌曰谣。”《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引周宣王时童谣作“女童谣”,颜师古注:“女童谣,间里童女为歌谣也。”从韦昭、颜师古的注释可以看出,古代文献中的童谣,就是指男女儿童口头所唱的歌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儿歌。明杨慎对童谣的解释较为具体: 《尔雅》曰:“徒歌曰谣”。《说文》  相似文献   

10.
赋诗与歌诵     
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三·〈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中说:赋诗就是歌唱入乐的诗,诵与歌意义本同,所谓“不歌而诵”,不过是汉人妄生分别的区解。他举例说: 但歌诵原是互文。先就动词方面看,……‘公使歌之遂诵之’……可见是同义的。再就名词方面看,《小雅·节南山》说“家父作诵”,《四月》说“君子作歌”,《大雅·崧高》和《烝民》说“吉甫作诵”,《桑柔》说“既作尔歌”,可见是同义的。但这些话都靠不住,俞平伯先生已商榷之。作为旧话重提,今为撮录其要,参以己意,辨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乐府”,汉音乐机关名,后沿用为一种诗体,似乎成为文学史上常识性问题了。其实,唐代以前的所谓“乐府诗”,并不只是一种“诗体”,而是有乐谱能够唱的歌曲。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云:“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这句话是从《尚书·尧典》来的,前面就是经常为人所引用的“诗言志,歌永言”。可见我们的古人总是把诗与歌,义与声联系在一起的。宋人郑樵在《通志》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我国民间歌舞苑地中,凤阳花鼓可说是历风霜而不雕的一种劲草。其足迹之深远,早已为人们所注目,但追溯其历史,却是不太容易的事。过去坊问流行《花鼓》戏本里,在《凤阳歌》之前有这样一段唱词: 紧打鼓,慢敲锣,你老听我唱栽秧歌。别的歌儿都不唱,听我唱唱“凤阳歌”。说明凤阳花鼓早年所唱的原是“栽秧歌”,打花鼓的也就是唱秧歌的。秧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年,大江南北的农民在插秧和耘田时,要群唱秧歌。为了兴歌、节歌、送歌,还要敲锣打鼓,有时还有舞蹈。艺术与劳动相结合的这种美好传统,逐渐形成一种风俗。南方各地方志里,多有记述。  相似文献   

13.
文言里,“之”字出现频率高,用法十分复杂。如果不确切掌握“之”的含义和用法,就会给我们阅读古代作品造成一定的障碍。 “之”字既可作实词,也可以作虚词。作为实词,它的用法有两种,即动词和代词;作为虚词,它的主要用法是助词。  相似文献   

14.
前人在评述《水浒》时往往喜欢与《史记》相提并论。金圣叹说:“《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胡应麟说;“近一名士听人说,《水浒》作歌奄有丘明太史之长……信宇宙间未尝无对也。”但立论的根据是什么却往往避而不谈,或述而不详。这两部书体式不同,风格迥异,相距1300多年,何以能作比较?即令比较,则又有哪些相似  相似文献   

15.
云南高原中部,有一片红色的土地,那里恐龙化石可以堆成“山”;那里元谋人的“牙齿”号称“中国最早”;那里耸立的泥土成为了“森林”;那里生长的牡丹被誉做“中国最大”……那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好客的彝族等25个民族,他们的文明如金子一般辉煌;他们的民俗似画卷一样绚丽;他们的文化象大海一般精深;他们的民风若火焰一样热情。生活在大山里的他们崇尚阴阳和谐。山有公山母山、水有公水母水、树有公树母树;他们以歌为伴、以舞为魂,世世代代传承着古老的文化的习俗,他们是火把照亮的民族。那是彩云之南,一个叫楚雄的地方……火的民族楚雄,…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秦始皇的姓名是什么?”也许不少人的答案会是“赢政”,而且许多书上也是这么写的。然而,如果我们打开《史记》,就会看到司马迁的记载却并非如此。虽然《史记·秦本纪》里说:“秦之先为赢姓”,可是在《秦始皇本纪》中却说:“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在《楚世家》中说:“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秦始皇本纪》的末尾还有一段评论说“吕政残虐”。这样一来,在记述秦始皇的史迹最详备的文献《史记》之中,不但有关于其祖先为“赢姓”的记载,而且还有他本人“姓赵氏”,叫“赵政”或“吕政”的说法。那么,这位始皇帝究竟应该姓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艺术形象是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形象的创造。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里说:“戏剧应该是人生的镜子,风俗的榜样,真理的造象。”黑格尔也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表明艺术与形象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众说纷纭,有肯定的亦有否定的,如狄德罗说:“歌  相似文献   

18.
汽车沿高速公路向北京机场飞驰,坐在车上的我心中一片明媚,因为“我要去太阳岛”。“……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一句久远的歌词合著轻松惬意的调子从脑海里跳出来。不过,歌里唱的是哈尔滨的太阳岛,而我此番要去的,却是上海的太阳岛。岛主陈逢坤,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华商,在那个茅草丛生、遍地沼泽的荒岛上,投资7500万美圆(的合6亿多人民币),短短3年,便大手笔地创造了与这个岛名同样灿烂的一片辉煌……太阳岛上,陈逢坤的办公室里,他指著墙上一张160多人的合影说:“这就是我的‘全家福’。”“真的吗?”我从心里一下子蹦出个头…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祖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能歌善唱的成员。自古以来,壮族人民酷爱唱歌,常以歌代言;并且每年都有定期聚会唱歌赛歌的传统风习,这就是人们所共知的“歌圩” (壮语叫“窝坡”(okbo)、“龙桐”(roengzdongh)等等,各地称法不一)。歌圩是壮族人民歌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与作文》里,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入则孝》。其中有一条:“称尊长,勿呼名。”对我的教育最深。有一次,我去卖店买东西,正好爸爸去买菜。买完东西一算账,钱不够了,我就在卖店门口等爸爸。过了一会儿,我看见爸爸骑自行车过来了,就喊:“爸……爸……”喊了两声,他也没有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