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西方文明的起源都与洪水神话相关,而造成中西神话系统巨大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的文明土壤所滋养的不同的文化心理.西方神话着重强调神性的强大,中国神话则看重人性的伟大.通过对中西洪水神话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到,根本而言,西方神话是神本位的而中国神话是人本位的.  相似文献   

2.
张丽 《齐鲁学刊》2003,(3):133-137
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在关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洪水灾难等神话题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也在形与神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特殊思维方式 ,显示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神话     
颜翔林 《社会科学》2007,2(12):158-164
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并不意味着神话和神话思维的终结,而神话和神话思维却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活动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神话的典型表现是科技神话、国家神话、民族神话、英雄神话等样式,它们承袭了传统神话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有所变异发展,对文艺依然施加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审美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银霞 《殷都学刊》2009,30(3):146-148
中西神话在神话起源、神的形象及其变化、神的本性和婚姻文明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比较中西神话差异有助干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从而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5.
儒家神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有无神话?传统的文学本位观的神话研究和理性思维视野下,儒家似与神话无关。面对当今世界性儒学热潮,如何重新从儒家思想内部概念体系中发掘其文化价值和力量源泉以为回应,就成为一个新的命题。在儒学话语体系中,虽然没有和西方神话一词完全相对应的概念,但却有着与myth意义相通的神、圣及无数的圣言、圣话和数千年的圣物所见证的神话。文章即从神话概念的反思入手,立足神话意象和神话历史语境,探究信仰支配下的神圣叙事,在提示更新现代中国学术神话观的基础上,借镜于荀子解蔽精神和福柯人文科学考古学的求真思路,以及几千年来的宗庙礼乐实践的现实语境,重审儒学与儒教之争,提出儒家神话的当代课题,利用具有文化基因和原型编码意义的神话这一可以直接上溯到文明源头的超学科概念工具,介入中华文明探源和经学系统,论证儒家话语体系中的圣、德、天命、礼仪等核心概念的宗教学、神话学背景,从神话与仪式的对应关联重新考察儒家思想的礼乐之根,超越儒道对峙的两千五百年小传统,发掘儒家神话背后更加深远的华夏大传统与复数的古史线索。具体而言,儒家神话可从以下六个层面进行探源研究:以凤、麟、玉等圣物为代表的儒家神话意象系统;以圣人崇拜为基础的尧舜禹汤文武圣王谱系的儒...  相似文献   

6.
河南女娲神话的演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娲神话主要产生在河南省的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西部一带,随后沿黄河向东传播,与自东向西的伏羲神话在河南的东部地区交汇、融合,从而丰富、发展、变异,并产生新的神话与传说.对女娲神话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神话演变的方式,区分神话与传说、原生神话与后起神话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英国汉学家倭纳撰写的《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一书对于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神话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热心传播中国神话、传说以及相关民间信仰、宗教习俗的同时,也散布并强化了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神话的诸多偏见。其所持的"中国神话贫瘠论"强化了西方世界的相关偏见,这一偏见成为烙刻在"中国神话"上的标签。一部现代中国神话学史,就是在不断对"贫瘠论"进行申辩或反驳的过程中展开的。该书的强烈西方中心主义立场警示中国乃至东方的神话学者建立起一门"有差异的神话学"。其广义神话观对探究"神话"这一文类的边界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8.
赫哲族的创世神话、自然现象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族源神话 ,产生在人类的童年时期 ,是万物有灵、神灵崇拜的结果 ,反映了原始人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陈斯鹏 《文史哲》2006,1(6):5-14
根据最新文字考释成果分析,楚帛书甲篇神话是一个脉络清晰的有机整体,它所描述的是整个宇宙的形成及其秩序的确立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大阶段,即天地开辟及宇宙秩序的初步确立——宇宙秩序的破坏及其重整和巩固——宇宙秩序的精密化,是一个包括了原创世和再创世的完整创世神话,其中创世神雹、女填即伏羲、女娲。楚帛书神话作为现存先秦时代唯一完整的创世神话记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与近世民族调查所得的西南苗瑶或中原汉人所传伏羲女娲神话,在类型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后者很可能是受到以印度文化为中介的西亚洪水遗民神话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是在西方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现代政治思想,但它被赋予"终极理性"的意义,作为普世共同接受的价值、信仰和体制,从而被神话化了.社会神话的存在形态决定了社会神话的功能和影响力,自由主义民主神话的存在形态分别是概念的意识形态化、思维方式的模式化.以及由于将抽象概念具象化而产生的实体崇拜.认识自由主义民主神话化的内涵和存在形态,使自由主义民主去神话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国清 《晋阳学刊》2004,(1):98-100
就神话母题而言,各民族的神话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却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精神色彩。羿和赫拉克勒斯这两位神话英雄恰恰说明了这一切。对二者不同的结局和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原因以及二者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特征的分析与考察,可以展示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元叙事与太阳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叙事可定义为关于太阳运行的最初叙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太阳神话。本文通过研究元叙事与太阳神话的关系及分析太阳神话中元叙事的印痕,探讨叙事的初始形态与形成原因,以期增进对叙事起源和演进规律的理解。元叙事对人类认知发育影响深远:太阳在先民视觉上的从东到西以及在夜间想象中的从西到东,为叙事提供了深层结构与基本冲突,这种周而复始运动所导致的循环论,启发了以圆为贵的叙事思维。构建中的中国叙事学应有独属于自己的思路和体系,元叙事无疑应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周凡 《河北学刊》2007,27(6):45-51
正式出版于1947年的《启蒙辩证法》是在1944年油印本的基础上增改而成。作改动的地方不仅是书名及文题,也体现在对文字的润色和内容的调整上。这些变动反映出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的有意疏离以及由意识形态批判向总体性"终极揭露"批判范式的转换。在《启蒙辩证法》中,法西斯主义的"事实神话"是研究的起点,而叙述的起点则是"启蒙",同时,为了阐明启蒙的衰退,作者又回溯到历史上的神话。所以,《启蒙辩证法》不仅存在着启蒙与神话的纠缠,而且存在着现实神话与历史神话的纠缠。《启蒙辩证法》既从黑格尔那里汲取了关于启蒙自身具有内在缺陷的观念,又借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之名及其表现方式,但是,"启蒙辩证法"却与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根本不同。启蒙理性不是把自身表现为一种有待完成与提高的开放形态,而是呈现出一种无可救药的结构性衰竭与失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理性的这种态度更戏剧化地表现在他们对康德道德学说所作的萨德化理解上。因此,《启蒙辩证法》不仅是后黑格尔主义的,也是后康德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黎族火神话传说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具特色的神话整理者,他用神话题材创作小说,与其小说史研究的学术活动有关。《补天》典型地表现了鲁迅对中国神话的复原和重建。《补天》表达的人以快乐为最高目标,快乐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思想内容,对我们仍有着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的小说创作带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形成了在贵族的信念、认知及思想体系支配下所建构的贵族神话。“贵族神话”概念建立福克纳的贵族意识与其艺术世界的关联,从批判的视野可以观照福克纳创作中在贵族看来是绝对真实、对他者来说却具有蒙蔽性和虚构性的神话思维。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景颇族的创世史诗勒包斋娃为例,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神话具有鼓舞精神、维系民族团结、规范道德行为的功效,并论述了神话在社会进步、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指出了神话研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凯恩斯开始,经济学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流行着一种这样的观点,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出现了"失灵"并需要政府的干预.美国次贷危机由恶化而迅速地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认为"救市"已刻不容缓,纷纷采取了强力干预市场的措施,期望通过政府干预,让市场重新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来.然而,市场失灵也许只是由一些被称为"经济学家"的人强加给市场的不实的罪名,充其量只能算作是某些经济学家的"猜想"或"臆想".而这个猜想却犯了一种常见的、被称之为"归因谬误"的逻辑错误,即将没有因果关系的不同现象错误地联系到了一起.人类理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但对理性的过分夸大只会招致灾难.历史上,自负的理性不但没有对社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反而极大地破坏和阻碍了它的健康发展.我们愿意相信,21世纪的世界经济方向只能是越来越市场导向的,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