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白酒之乡,数千年来,酒与国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会好友要美酒助兴,作诗要美酒激发灵感,即使愁苦时也要借酒来消愁。历来人们饮酒都是一种豪爽的姿态,然而尽兴的同时也可能会伤了身体。  相似文献   

2.
肖锋 《决策探索》2010,(5):40-41
喝的是酒,喷的是口水,讲的是关系,办的是事情。 酒是用来吃的,亲朋好友也是用来吃的。酒是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只是农业社会的温情酒意,已蜕变为犀利的“攻关”工具。  相似文献   

3.
焦虑     
正王副县长最近很焦虑。王副县长很焦虑,是因为王副县长吃了一顿饭。那天晚上,王副县长的同学张大头请他到本县最豪华的兰苑大酒店吃饭。菜是最好的菜,酒是最好的酒。张大头还带了公司的两个美女来作陪。结束时,大家合影留念。先是张大头和王副县长照,然后是美女们跟王副县长拍。两个美女风情万种,一左一右,拽着王副县长的胳膊。王副县长非常开心。第二天上班,王副县长一边看文件,一边回味昨晚被美女"绑架"的情景。回味了一会儿,王副县长的心就"咚"地跳了一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白酒之乡,数千年来,酒与国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会好友要美酒助兴,作诗要美酒激发灵感,即使愁苦时也要借酒来消愁。历来人们饮酒都是一种豪爽的姿态,然而尽兴的同时也可能会伤了身体。  相似文献   

5.
喝的是酒,喷的是口水,讲的是关系,办的是事情。酒是用来吃的,亲朋好友也是用来吃的。酒是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只是农业社会的温情酒意,已蜕变为犀利的攻关工具。  相似文献   

6.
刘剑 《决策》2014,(1):I0016-I0016
茅台酒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品牌的代表,其酱香型白酒正在改变着国人饮酒习惯,成为中国白酒的引领者。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除茅台酒主导产品外,其次就是茅台王子酒。茅台王子酒出身名门,生成基因自然而然决定了它具有一脉相承的茅台酒的品质与晶位。  相似文献   

7.
岁末年初,各单位各部门都忙着搞年终检查考核.A局由B书记带队,到下属单位检查考核党建工作情况. B书记原本是某局的局长,平时好喝酒,而且每喝必用好酒,不然不高兴,对此群众颇有微词.上级为息民愤,就将其转到A局当书记了(A局是行政单位,局长是一把手). 上午检查C单位,因为上级有规定,"工作时间严禁饮酒,晚上可适当饮酒,但不得上高档酒和高档菜肴",所以午餐很简单.对于好酒如命的B书记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煎熬.他草草扒了几口饭,就催着大家往D单位赶.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希腊人认为喜欢饮酒的人是善于享受酒的乐趣的,酒能引起人体各部分的快感。 例如:鼻子能闻到酒的芳香,眼睛能看到那诱人清醇的颜色,舌头更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13,(6):134-134
胡润百富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政府打击官员铺张浪费的行动.已导致昂贵酒品和高档名表在奢侈品送礼市场中失宠。报告称,在“男性富豪最青睐的送礼品牌”榜单中,被广泛当成官方筵席用酒和昂贵礼品的贵州茅台.已从去年的第5名跌落至第13名。瑞士浪琴表取代去年名列第9的劳力士。  相似文献   

10.
佚名 《领导文萃》2014,(19):99-99
正喝酒为什么要碰杯?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希腊人创造的。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举杯饮酒之时,人的五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乐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颜色,舌头能辨别酒味,而只有耳朵被排除在这一享受之外。怎么办呢,希腊人想出一个办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发出清脆的响声传到耳朵中。这样,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样,也能享受到喝酒的乐趣了。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间酒肆,隔壁住着好几个酒徒。酒徒竟偷酒喝,偷酒的方法是凿壁成穴,以管入酒缸而吸饮之。他们轮流吸饮,每天夜晚都是如此。有一天,酒肆老板发现,但不动声色,入夜于置酒缸之处改置小便桶,内中便溺洋溢。夜深人静,酒徒又来吮饮,争先恐后。甲尽力一吸,饱尝异味,刚要声张,旋思我若独自吃亏,岂不太冤枉?有亏大家吃。于是  相似文献   

12.
言必称领导     
正公交车上,一男子被踩了脚,破口大骂:"谁他妈的——"一女子侧过面来道歉:"对不起,先生!我不是故意的。"男子细看,敛起怒容问女子:"刚才你好像也是在吃刘副乡长的结婚酒吧?""对对对,我是新娘的亲戚。""你看看,汪副县长的表亲刘副乡长结婚,我们都在吃酒,也算是亲戚的亲戚,还差点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啦!"  相似文献   

13.
天价     
我总怀疑那一万元一瓶的酒、几千元一条的烟,究竟会有多少人去消费。不料得到的消息,愈是“天价”,卖得愈火。国有的烟酒行业为什么对“天价”烟酒情有独钟,竞相生产?原因无他,因为他们也在吃公家。从公家钱库里套出钱来,化为利润,再交还部分作为税收——钱也赚了.业绩也有了,何乐不为!  相似文献   

14.
伏特加政治     
龙隐 《领导文萃》2014,(13):121-123
正俄罗斯每年死于饮酒的人达到了几十万(目前的人口总数约为1.42亿)。约八成的凶杀案件是凶手在酗酒状态中实施的,一半的死者是在酗酒状态中遇害,每年冬季,又有大量醉酒者在严寒中倒毙。可以说酗酒造成了俄罗斯的人口危机、打架斗殴、家庭暴力、孤儿增加、自杀、高犯罪率、交通事故、生产事故等社会和经济问题。对此,传统解释是,俄罗斯人爱酒的习惯跟俄罗斯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有关,当西伯利亚的凛冽寒风来袭之际,酒  相似文献   

15.
正多明博在韩国首尔开着一家餐厅,由于竞争者甚多,生意不好也不坏。那天,一位小伙走进餐厅,要了一瓶啤酒、一盘炸鸡,一边吃,一边玩着手机。买单的时候,他对服务员说:"我身边那对小情侣,边吃边聊,那热乎劲儿,我坐在一边吃饭都有点受虐的感觉了……"多明博是个很细心的人,于是,他对光顾自己餐厅的顾客就做了一个详尽的记录。发现不少独自一人来就餐的未婚年轻人都有类似感觉,心想:"和周围的餐厅相比,自己也没有什么优  相似文献   

16.
官人与酒人     
丛维熙 《领导文萃》2005,(10):166-169
元代文人蔡祖庚曾著有《园殇政》酒文一篇,以入木三分的笔锋,用以区分酒人与官人的界线。文曰:“脱略形骸、高谈雄辩、箕居袒跣、嬉笑怒骂者,酒人也;峨冠博带、口说心写、违心屈志、救过不暇者,官人也。故居官者必不可嗜酒,嗜酒者必不可为官。”笔者初读此文时,虽觉十分过瘾,但对其文最后两句,似觉判断有点过于绝对。之所以有如此认知,因为古人中有许多嗜酒的官人,一生清廉如洗,并留名于青史的,也非没有其人。比如,国人皆知的南宋抗金大将辛弃疾,一生嗜酒如命,酒后还留下多篇饮酒诗篇。笔者还是在孩提岁月,在爷爷手板的严格管教下,就背诵过…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关于文学家与酒的故事可谓汗牛充栋。我国至唐宋时期已形成了高度发达的“酒文化”。到明代袁宏道,甚至把孔子称为“饮宗”。他在《觞政·八之祭》中说:“凡饮必祭所始,礼也。今祀宣父曰酒圣。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祖也,是为饮宗。”意思是说,孔子饮酒控制酒量而不乱酒德,因此  相似文献   

18.
正听说县长要来敬老院检查工作,敬老院院长就对食堂厨师说,今天中午多弄几个菜,搞丰盛一点,要有鱼、肉、鸡,三荤一素,汤嘛,我看就来个老鸭香菇汤,另外每桌还要放一瓶好酒,让老人们放开肚皮吃一顿,吃得开开心心。开饭了,老人们个个欢天喜地,像过大年一样,他们吃得狼吞虎咽、满口流油。酒足饭饱的时候,县长来到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探秘:吃吃喝喝看筵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筵席,也有的直呼为酒席,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规格又高于日常饮食的聚餐方式。一般情况下,有既定的主持人、明确的主题内容和一定礼仪程序及成套的饮食菜肴,个别的还伴有奏乐、歌舞等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20.
戒酒秘诀     
旭日是个出了名的"酒篓子",论酒量和酒瘾,他所在单位的几十口人没人能比得过他,就连整天泡在酒缸里的头儿和他一比也是小巫见大巫,其他人更是甘拜下风. 不久前,新县委书记上任,下了戒酒令,政府工作人员一准在工作时间饮酒,并出台了一系列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