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怛問題     
此名之音譯,最初見于汉史者作“达旦”,然“旦”字不能代表中古之入声,故本篇一般写法,均采用次見之“达怛”,若夫征引旧文,則各从原書。达怛为突厥族抑蒙古族,发祥何地,殆为論种族地理者之焦点,各挾所見,莫能尽同。其最酿此糾紛者,卽当达怛初見于国史时期,前人无詳細之記載,迨历时稍久,傳聞漸殊,真伪杂陈,信否难辨,治学諸輩或更信晚出之說,張冠李戴,厥病不免,国史之弊如此。瞻彼西方,則Tatar一辞,更复妄用,礼失求野,治絲益棼。阻卜卽韃靼說,  相似文献   

2.
室韦-达怛史是中国北方民族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就目前来看,又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室韦是北朝至辽金时期见诸汉文献记载的北方族。达怛一名最早见于突厥文碑铭,是突厥语族部落对室韦人的又一泛称,唐后期为中原人沿用。室韦一达怛同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后唐、后周、北宋等中原政权以及北方草原的突厥、回纥、黠夏斯、沙陀、党项、吐浑、契丹、女真等族都有过程度不同的交往,在北方民族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室韦一达怛中,语言属于东胡一鲜卑后裔诸语言的部落占主要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室韦名下囊括的鲜卑后裔部落,由于达怛…  相似文献   

3.
研究布里亚特萨满教的史料很多,而且各不相同。我们将这些史料分成如下几类:文献、文物、档案、民俗学、语言学和野外考察资料。文献包括公元前一千年迄今各个历史时期中国、蒙古、前亚、西欧、俄国和布里亚特学者、旅行家和官员编写的年鉴、编年史、故事、登录、札记、实物税册、传说等。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古称“怛逻斯”。公元5世纪,粟特人建怛逻斯城,后来成为西突厥领地。唐朝称霸中亚后,在西域所设最远的羁縻州就在怛逻斯城,后为突骑施可汗占据。8世纪,突骑施的兴起,客观上为唐朝在西方建立了一道军事屏障,对遏止阿拉伯帝国东侵至关重要。然而,唐高宗却自毁长城,多次向突骑施汗国发动战争,导致安西四镇不得不直接面对来自黑衣大食的军事威胁。751年的怛逻斯之役,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兵败大食。对古代中国来说,怛逻斯河简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可谓汉唐王朝国力向西发展的极点。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公元751年的怛罗斯战役是当时世界两大帝国唐王朝与阿拉伯阿拔斯帝国为争夺中亚地区控制权而导致的战役。战役持续时间不长,但给参战双方均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这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东西方帝国之间的碰撞以阿拔斯王朝的胜利而告终。虽然距今已有千余年的时间,但是这场战役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依然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和重新审视。本文试从战役的概况、战役的影响以及从中我们获得的启发等方面重新解读这一著名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对比,对该战役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作有益的探讨。怛逻斯之战并没有改变中亚当时的政治格局,其影响也主要表现在唐朝的先进工艺,尤其是中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中亚,客观上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和唐与大食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自大食第一次遣使赴唐至怛逻斯之战后唐朝与大食对于中亚"过渡地带"的争夺经过,指出怛逻斯之战本身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是唐朝与大食长期争夺"过渡地带"的必然结果。认为怛逻斯之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唐与大食同时强势进军中亚"过渡地带",打破了双方一百年来在"过渡地带"中势力均衡的局面。而怛逻斯之战后,由于双方在"过渡地带"内的势力均衡局面重新恢复,因此得以保持友好往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高仙芝伐石国与怛逻斯之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唐将高仙芝伐石国从宏观视野中寻求答案 ,对唐朝推行“强权政治”说进行反驳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工笔画大师于非闇(1889—1959),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一作非厂、非庵),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原籍山东蓬莱,出生于北京。祖辈三代都是清朝举人,以教书为生,因家有法帖、书画、印谱、拓片、缂丝等旧藏,使其自幼耳熏目染,更得祖父私塾指导,诗文谜语,书法篆刻,无一不精。又曾向民间画师王润暄学...  相似文献   

10.
史料学的内容与研究史料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史料学是历史学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分析运用史料的知识方法和对某些领域具体史料的研究。史料学的内容与历史学的方法有四点相同 ,与历史文献学也有相近之处。这是历史学的知识方法的普遍意义的表现。阅读和鉴定史料是史料学的中心环节。历史学是一种知识 ,又是一种意识 ,还是一种价值。史学研究的能力是通过著作和论文体现出来的 ,而史料学的水平又是史学水平的重要表现。阅读和鉴定史料必须注意的六个问题 ,是史料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史料在历史学研究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大学历史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史料教学却一直处于缺位和失语的状态,我们应该努力建构多层次的史料教学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构适合大学本科阶段特点与需要的史料教学内容体系。改进和强化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史料教学,可以在创设研究性教学模式、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及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史料的性质     
古罗马的一个祭坛或十五世纪的一件文献都可以提供史料根据。这些研究对象在过去看得到,摸得着,并且被人使用,现在它们同样能被人看得到,摸得着,并可加以利用。不过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这些研究对象的利用是有所不同的。在古代,祭坛用于宗教礼拜仪式上,而现在,历史学家则赋予这件历史研究文物一种新的重要性和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13.
古蜀史是指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以前西蜀地域的历史。在古蜀史料中关于"蜀之为国,肇自人皇"、"蜀王,黄帝后世也"、"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开明"的记载皆出于战国后期及秦汉时期。从有关这些史料的典籍的时代及所述史事的考辨,可以证实近世所建立的古蜀世系观念是由传说而"层累"地造成的,它仍属传说的性质,并非信史。近年学术界在研究巴蜀文化时存在一种以"信古"的倾向出发而将传说与史实混淆,未能对有关史料进行辨伪,以致难以认识古蜀社会性质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近人梁启超在谈到史料时指出:“得史料的途径,不外两种,一曰在文字记录以外者,二曰在文字记录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所谓“在文字记录以外者”,主要指史迹遗存,它包括原始人类化石、石器、陶器、金属器物、建筑遗址、墓葬和各种遗物。这一类史料,大都属考古学研究范畴,本文不拟述论。这里着重讨论由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的史料,即通常讲的文献史料。下面笔者就有关文献史料的问题,表一管之见。一最早把文献作为史料去研究历史的是孔子,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孔子认  相似文献   

15.
许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经学大师和伟大的文字学家。他著的《说文解字》一书,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是书面语言、文字、音韵、训诂诸研究方面的一部集大成著作,是我国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著。正是鉴于这种情况,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决定: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日于河南举行“隆重纪念许慎国际学术讨论会”,到时,将有美、日、加拿  相似文献   

16.
薛涛史料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有关蜚声中唐的女诗人薛诗的史科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考辨,其分别有:费著薛涛享年七十三岁说有误;<万首唐人绝句>薛涛<送郑资州>诗题有误、涛父薛郧宦蜀的历史背景考察、薛涛家乡应在眉州;广宣曾为两朝供奉说有误以及薛涛<罚赴边上武相公>诗题不误等.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观察,便会发现怛逻斯战役背后所隐藏的文明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意义,即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流、互动、融合,其最直接的结果是造纸术西传和中国人对伊斯兰文化的深度考察、理解以及伊斯兰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诗文中愧疚心理的描述是其愧疚体验的呈现,主要分为"本性相违""白首无成"以及"营己屡空"三种愧疚心理,每一种愧疚心理的形成均与陶渊明性格、思想及时代氛围密切相关.具体而言,"本性相违"的愧疚心理主要来源于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志和"新自然观";"白首无成"的愧疚心理与陶渊明的儒学教育和陶氏家族传统密切相关;"营己屡空"...  相似文献   

19.
[摘要]阿英的史料观实际上是一种传统历史主义史料观。阿英的新文学史料工作,在观念、对象、方法方面,具有值得注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些成就和特色,对于正在形成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的学科建设,留下了不可忽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人类认识和研究自身的历史,不是凭借诗人的想象,或者哲人的推理,而是根据大量的真实的材料。只有依据铁证如山的材料,才能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谈到材料,人们自然想到汗牛充楝浩如烟海的文献,想到文字资料。但是,文献史料毕竟有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的任何遗物和遗迹,都是认识和研究人类历史的资料和依据。人们的这种精神飞跃,是考古学萌芽和赖以发展的基础。人类创造着历史,同时也记录着自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