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权力寻租,是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是经济人趋利动机与权力滥用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双重体制的并存及制度的不完善,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条件,并滋生了大量的腐败现象,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针对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转型经济中治理权力寻租的相应对策主要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租金消散机制。  相似文献   

2.
政府采购腐败风险是政府采购权力的行使者违背政府采购制度基本原则,使政府采购的实际结果与政府采购的预期目标相偏离的可能性.表现为职权划分的腐败风险、制度执行的腐败风险、方式确定的腐败风险、信息发布的腐败风险、人员自身的腐败风险等形式.其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政府采购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腐败滋生的漏洞;政府采购权力本身的腐蚀性,导致腐败寻租的可能;政府采购人员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利益驱动,导致腐败行为的出现;政府采购腐败风险防范机制的缺乏,导致腐败风险的易发.要防范政府采购腐败风险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识别、评估和预警机制,从而达到预防政府采购腐败,提高治理政府采购腐败的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政府采购过程中采购主管部门、采购方和供货商三方主体间的寻租关系,利用动态博弈方法研究采购方和供货商、采购主管部门和采购方之间的寻租博弈行为,借鉴塔洛克寻租理论和波斯纳租金耗散理论探讨了采购过程中寻租行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基于博弈视角对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出几点建议:加大对寻租和设租行为的处罚,降低其寻租收益;实行管采分离,构筑严密的政府采购内控体系;提高采购信息的透明度,鼓励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4.
证券监管机构运用其具有垄断性质的监管权力决定着哪些管制政策施加于证券市场以及证券市场上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创造了大量的租金,使之成为各利益集团寻租的猎物,被受监管者俘虏,导致大量的寻租行为以及创租行为.解决寻租及创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制度创新,从制度上规范监管行为,建立对证券监管者的治理机制,一是对证券监管机构的权力建立制衡机制;二是对监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约束.  相似文献   

5.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悖论与规范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行政自由裁量权,有助于提高行政主体工作效率,也可能导致行政主体权力寻租。本文认为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就是要细化行政裁量权力,建立合理合法科学的裁量基准体系,制定相配套的、针对性比较强的管理约束制度,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运行,使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既能够高效率地处理行政事务,又能够避免通过自由裁量进行权力寻租。  相似文献   

6.
权力高度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大量进入市场,是当今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政治根源。以权钱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腐败,是一种“寻租现象”,用公式来表达:腐败即寻租活动=垄断经济的权力+由垄断而产:生的租金(差价)。权力……  相似文献   

7.
权力寻租是当代中国社会腐败的核心问题 ,对于处在现代化建设当中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危害。从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严格执行我国公务员制度、加快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等多种途径中寻求有效办法来遏制权力寻租 ,这对于营造公平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 ,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严重的"权力寻租"现象,造成这种权力寻租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资源的有限性,政府通过行政许可的方式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进行控制,制度和规则的不完善造成寻租空间过大以及行政执法人员在道德方面的失败和部门利益的争夺.权力寻租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也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各项原则、制度和规则对我国的森林和林业行政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依法治理林业行政执法中的"权力寻租",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佳  赵新奎 《甘肃社会科学》2012,(1):184-187,220
建立了“寻-避租博弈模型”和“争租博弈模型”,提出了“寻租黑洞”效应,证明了无论是“寻-避租博弈”还是“争租博弈”均倾向于两败俱伤,“争租博弈”将导致更加极端的负效果,同时从行为博弈的角度上支持了塔洛克的“暂时性收益陷阱”理论;分析了主要的四种垄断权力的寻租,即寻租自然垄断、生产要素垄断、法律特权垄断和特许经营垄断,揭示了各自寻租活动的特征;由于无论是寻租方、挣租方还是避租方都会在短期诱惑的驱使下参与博弈,并且长期承受损失,唯有创租者获得无成本收益,因此创租才是寻租活动的根源,治理寻租活动的根本方法是遏制创租.  相似文献   

10.
权力寻租的本质是一种舞弊行为。舞弊三角理论认为舞弊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压力或动机、机会、合理化三个方面,最重要原因是合理化。诚信水平的下降或诚信缺失,使人更易于将权力寻租的舞弊行为合理化。现阶段影响我国社会进步的最大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防范和治理权力寻租,必须首先建立诚信政府,改革政府官员与工作人员的任免、奖惩、考核机制,全面公开政务信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行为,严格执法,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接受来自人大、媒体、公众等各个方面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肖薇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2):103-104,109
会计制度变迁的寻租与博弈有着紧密的联系,区分和辨析了两者的关系。寻租本质上也是博弈的一种方式,寻租与博弈活动都贯穿了制度变迁的所有层面,但两者表现的时间和激烈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另外,两者的共同解决都有利于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肖薇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5):108-109
会计寻租的后果可分为四个层次:会计后果、经济后果、资本市场后果与道德后果,性质严重性及影响力由低到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盐业管理体制之负面效应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盐业管理体制由于其行政垄断的根源,整个行业的管理体制混乱、政企不分,导致整个盐业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能力低下;并产生了诸如利益执法、寻租等腐败问题;对碘缺乏与碘过剩双重矛盾也无法解决。这一系列由于行政垄断的管理体制引致的负面效应,要求现行盐业行管理体制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4.
现实表明,中国利益集团已成长壮大并介入和影响中国公共政策过程.本文旨在回答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是怎样的?论文构建了一个动机、资源和策略的分析框架,通过研究发现:利益驱动是利益集团涉入公共政策的主要动机,利益认知、利益激励和利益竞夺构成了利益集团的利益驱动路线图;利益集团拥有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和关系资源决定了其会采取何种策略影响公共政策;利益集团为实现其政策目标,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行为策略去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这些行为策略主要包括利益表达、多重游说、合作联盟、俘获官僚和塑造舆论等.  相似文献   

15.
国家干预经济的行为理应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导向。然而,现存的国家干预经济的行为却会因“政府失灵”,导致干预的功能失调和效用消减,这就使得控制政府权力成为必要。中国政府的权力要得到规范与控制,应当在既有的30年强计划经济路径依赖中进行考量。否则,其产生的论证基础会发生更深层次的位移。现代市场经济的关键就是通过法律划定政府的权力边界,规范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将政府自身的寻租利益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将最大的利益资源留给市场主体,给予公民。只有这样,回归政府应然的角色,以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教师有偿家教——寻租视角下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文飞  徐玲 《阴山学刊》2008,21(6):101-105
教师有偿家教是一种寻租行为,是由于教育资源供求失衡、信息不对称的因素造成的,为此我们要完善教育供给体制,采取激励和约束、管理与监督相结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征用及失地农民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及对农民利益的保护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农地产权无法有效执行,政府权力欠缺有效制约,容易滋生政府及官员个人的寻租行为。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有效地界定和保护农地产权,严格规范政府行为,遏制官员寻租。  相似文献   

18.
高考加分政策是国家为照顾弱势群体、奖励贡献家庭和鼓励特长发展而出台的一项高考制度的补充性政策,但由于政策本身的弹性以及部分权力的寻租行为,致使高考加分政策的执行有些走样,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高考加分制度,规范操作过程,强化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制度的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19.
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分为代理腐败和寻租腐败两种类型,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可以运用数理模型分析影响两种腐败行为的相关因素.要遏止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就要提高检查腐败行为的工作质量,加大惩处力度.同时,还应针对不同的腐败行为,实施相应的惩处,使政府机构的腐败行为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