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作者撰文说:“古人对文稿的校对十分重视,把校对称为‘校雠’,意思是说,要把文稿中的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和颠倒字当做‘仇敌”,通过校对,一一查出,不使漏网”.显然,作者是根据“雠”,有时同“仇”这一现象,作出“雠”就是“仇敌”这一臆断的.“校雠”中的“雠” 字解释为“仇敌”,是不妥的.最初“雠”字是什么意思呢?东汉许慎写的《说文解字》上说:“(?)双鸟也.”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说:“(?),与雠同.”这说明“雠”字最初写作“雠”,本义是双鸟.王力先生写的《同源字典》引《尔雅·释诂》道:“雠,匹也.注:‘犹俦也’.”再引《玉篇》道:“俦,侣也”.这说明,“雠”字  相似文献   

2.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首题为《宿新市徐公店》的七绝,是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题中“新市”之地理位置,注家或注“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北”;或注“地名”而回避指其所在。笔者认为:“新市”在今浙江省德清县东北。其理由如次: 首先,今湖南省攸县北虽有新市,但在宋代其地并无新市。据宋人王存等撰的《元丰九域志》卷六,潭州长沙郡武安军节度,领十一县,其中攸县,“州东南三百二十六里,五乡,有云阳山、攸水。”未言其县境内有新市镇;《宋史》、《元史》、《明史》和《清史稿》等史书“地理志”中,均未言及湖南攸县境内有“新市”镇。只是到清同治年间王元凯、严鸣琦同修的  相似文献   

3.
“跳槽”小考□郑自翩自改革潮兴,民风日新,国人竞以“跳槽”为勇,视“下海”为荣。一时地不分南北,人不分雅俗,言必称“跳槽”;报刊书籍、广播影视,话不离“下海”。“跳槽———下海”孪生俚语,有口皆碑,无胫而走,风靡神州,成为汉语言文化史似乎最新潮、最普...  相似文献   

4.
张秀民同志《雕板印刷开始于唐贞观说》一文于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发表后,接到一些来稿,对张文所引“大唐宝钞”的真伪提出异议,现摘登如下。关于雕板印刷创始年代问题,因本刊篇幅所限,暂不讨论。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人李涉《涧州听暮角》诗:“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唐诗选》注末句之“海门”作“今江苏省海门县”。此为不察镇江地理之误。盖“海门”为山名,在镇江焦山之东,因两小山相对如门,且古人以此为海口而得名。《至顺镇江志》:“焦山,或亦谓之浮玉山,上有罗汉岩,旁有海门二山。金焦相距十五里。”可证。如作飞往海门县,于情理不合。又三湾《次北固山下》的名句:“海日生残夜”之“海”,也应与“海门二山”联系起来为好,绝非泛言。《至顺镇江志》(北固山)“多景楼”注曰:“盖…  相似文献   

6.
首次提到狼粪用于烽烟这一观点的是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 ,其后宋人陆佃著《埤雅》、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等文献中都沿用了这一说法。因此 ,现今常见的工具书如《辞海》、《辞源》均将“狼烟”释义为取狼粪所燃放之烽烟 ,似已成不易之论。狼粪用于烽烟也确实见载于唐宋时期的有关传世文献典籍。如唐代杜佑撰《通典》 ,宋人曾公亮、丁度所辑录的《武经总要》中都载燃放烽烟之薪中有“狼粪”。据此 ,能否认为“狼烟”即取狼粪所燃之烽烟 ?其实不然。这是因为 :第一 ,说狼烟为取“狼粪”所燃之烽烟定义不够准确。因为作为燃放烽烟之…  相似文献   

7.
衡阳人称诸如叔舅姑婶、兄弟姊妹、崽女儿孙,只要排行最末,都可以称为"满"[man33],如:"满爷爷、满奶奶、满外婆、满叔叔、满婶婶、满姑姑、满崽、满女、满老弟、满妹子、满孙、满外孙女"等.  相似文献   

8.
“五津”小考刘中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云:“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五津”一词为蜀中地名,在现行几种主要工具书及流行颇广的唐诗选本中,对此有两种解释:其一认为,“五津”是蜀中·长·江自湔堰至犍为一段的五大渡口(如罗竹凤主编的《汉语大词典》、...  相似文献   

9.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史记》选本注称“霸上”为今陕西长安县与兰田县交界之白鹿原,似不大切实。 据《汉书·高祖纪》唐颜师古注:“灞上,即霸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霸城西十四里至霸头。”“汉城东十三里至霸头。”近年来西北历史研究所考古组对霸头地望进行了考  相似文献   

10.
中唐诗人张祜《题金陵渡》诗:"金陵津渡小山头,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关于诗中的"金陵渡"及"瓜洲"这两处地名,一向有两说:一说在今江苏南京及六合,以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为代表;另说则在今江苏镇江及扬州,以沈祖《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代表。笔者同意后说,理由如下:首先,镇江在唐时亦称金陵。编于元代的《至顺镇江志》卷二十"地理"有"唐号金陵"条。下先引本诗(但作杜牧之诗),接着注曰:"盖唐人指京口曰金陵。......杜审权自润州刺史除尚书左仆射,制日:'顷罢机务,镇于金陵。'骆宾王《送阎…  相似文献   

11.
“招帖”小考易严世界上最先出现招贴广告的是我们中国。中国是纸的发明国,而纸发明于汉代,因之,招贴最早出现于汉代社会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据《后汉书》卷52《崔S传》附崔烈:“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太平御览》卷828《傅子》汉代“灵帝榜门卖官,崔烈...  相似文献   

12.
新版《辞源》第1183页有“戊地”条。该条的阐释文字是;“古西域地名。唐时昭武九姓之一。见《新唐书》221《西域传下》《康》。《大唐西域记》一作‘伐地’。”那么,“戊”“伐”之间,哪个为确?抑或二者都对呢?我们推究的结果是,通行本《大唐西域记》的这个“伐地”,仍是“戊地”之误。研究者不难发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与《大唐西域记》有着重要的因缘关系。《隋书》《康国传》以及《旧唐书》《康国传》均无“戊地”这一名称,而《旧唐书·经籍志》不曾著录但《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有《大唐西域记》。这说明刘昫等人莫能见到而宋祁等人则见到《西域记》。同时,我们看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的内容,要比《旧唐书·西戎传·康国》多出好几倍。进而我们又从这里清楚地看出《新唐书·康》取材于《大唐西域记》的印迹来。例如《西域记》卷一所记飒秣建国(康)、捕喝(安)、劫布呾那(曹)、赭时(石)、弭秣贺(米)、屈霜你迦(何)等国名,在《新唐书·唐》中竟是一字不差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关中方言常把大牲畜叫做“头谷”,比如“喂头谷”,“牵头谷”,“套头谷”……等。为什么“头谷”就是大牲畜的同义语,而且能通用于马、牛、驴、骡呢? 这是因为我国古代关西(函谷关以西)一带,畜牧业较发达,由于牲畜很多,统计数量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陵从葬区出土的大批戈、矛、剑等兵器的一定部位上,刻有秦篆“寺工”字样作标记。 关于“寺工”,史无记述。 据秦墓竹简《工律》:“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赢(累)、斗用(桶)、升,毋过岁壶(壹)。”秦代县有“工室”之设。《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有“少府,秦官”,设“考工室”官署,汉承秦制,或其名略异,仍掌百工及官营手工业,制作兵器亦当其职。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据《汉书新证》考工条下引再续封泥考略卷二第12页,有“左工室印”封泥,13页有“右工室丞”封泥。疑考工室在汉分为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 1977年春至1978年冬,山东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曲阜鲁国故城进行勘察过程中,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在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一件卵形青铜容器(见《曲阜鲁国故城》图版捌壹,147页图九三:4·5。齐鲁书社1982年版)。这件器物的盖沿和颈部对铭各一圈十五字: (?)(侯)母乍(作)(?)(侯)父戎壶,用征行用,求福无疆。迄今所知青铜器自铭“戎壶”的,此系首次发现。兹略作考释如下。戎壶,《说文》“戎,兵也。”段《注》“兵者械也。”春秋时齐国叔夷钟铭文称:“余锡汝马车戎兵”。戎兵连称,正指军械器具而言。金文中又有称戎车的,如周夷王时禹  相似文献   

16.
李白《妾薄命》一诗中,有“昔作芙蓉花,令为断肠草”句。清人王琦编注《李太白全集》时,认为“揆之取义,‘断肠’不若‘断根’之当也”。因此在他编注的《李太白全集》中,这两句诗作“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一作‘素秋’)草”。后人据王琦的本子编选的《李白诗选》之类的选本,多袭用这两句。这两种说法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却有很大差异。“断根草”可以泛指一切断了根的草,而“断肠草”却指一种专门的草。为了弄清到底是“断肠草”还是“断根草”的问题,我们不妨对“断肠草”作一小考证。什么是“断肠草”?据陶景宏《仙方注》说:“断肠草不可食,其花美好,名芙蓉花。”这是第一种说法,邓之诚在《骨董琐记全编》中也引证了这一说法,但他指出:“断肠草即指罂粟言。知其流入中土已久,盖远在六朝之际矣。”这当是第二种说法。第三种说法认为“断肠草”即“钩吻”,《本草纲目·草部六》载:“[钩吻]广人谓之胡  相似文献   

17.
滕汉洋 《理论界》2012,(7):141-142
元稹"元才子"的得名在元和中后期,最早起自宫廷。使其赢得才子美名的诗歌主要是其风格轻艳的女性题材作品,即他自己所谓的"艳诗"。这一事实反映了元和时期的文学风尚,也为考察元稹诗歌在当时的接受情况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微的例证。  相似文献   

18.
<正>据《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西汉初,梁王彭越被告发谋反,废为庶人。吕后向刘邦建议斩之以除后患,刘邦同意,“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1](P2594)据《汉书·百官公卿表》,高帝五年至九年义渠任廷尉,十年,宣义为廷尉,十二年口育(名育,姓氏不祥)任廷尉。[2](P747-749)也就是说,自汉五年(前 202)刘邦即帝位直至他去世,担任廷尉者中无“王恬开”其人。又据《史记》之《高祖本纪》及《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功臣年表》,彭越之诛在汉十一年(前196),而 育正是该年起任廷尉的,他的前任是宣义。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规定就是否定”(拉丁文为:determinientsatoegatio)是十七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黑格尔曾多次提到这个命题,并把它和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哥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同称为伟大的命题。恩格斯和列宁也分别在《反杜林论》、《哲学笔记》中谈到这个命题,并作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吉莫靴”来自鲜卑,是从六朝流传到清朝时期的一种靴子,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钟馗就穿着吉莫靴.关于它的形制和材料,以及得名之由,一直都没有人论及,探寻其命名理据,对于了解唐代语言特点和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都有一定的意义.综合事物异名、文献和制革工艺等基础,可以推断“吉莫靴”是种野生鹿革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