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作者撰文说:“古人对文稿的校对十分重视,把校对称为‘校雠’,意思是说,要把文稿中的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和颠倒字当做‘仇敌”,通过校对,一一查出,不使漏网”.显然,作者是根据“雠”,有时同“仇”这一现象,作出“雠”就是“仇敌”这一臆断的.“校雠”中的“雠” 字解释为“仇敌”,是不妥的.最初“雠”字是什么意思呢?东汉许慎写的《说文解字》上说:“(?)双鸟也.”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说:“(?),与雠同.”这说明“雠”字最初写作“雠”,本义是双鸟.王力先生写的《同源字典》引《尔雅·释诂》道:“雠,匹也.注:‘犹俦也’.”再引《玉篇》道:“俦,侣也”.这说明,“雠”字 相似文献
2.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首题为《宿新市徐公店》的七绝,是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题中“新市”之地理位置,注家或注“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北”;或注“地名”而回避指其所在。笔者认为:“新市”在今浙江省德清县东北。其理由如次: 首先,今湖南省攸县北虽有新市,但在宋代其地并无新市。据宋人王存等撰的《元丰九域志》卷六,潭州长沙郡武安军节度,领十一县,其中攸县,“州东南三百二十六里,五乡,有云阳山、攸水。”未言其县境内有新市镇;《宋史》、《元史》、《明史》和《清史稿》等史书“地理志”中,均未言及湖南攸县境内有“新市”镇。只是到清同治年间王元凯、严鸣琦同修的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毛哲诗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2):65-65
衡阳人称诸如叔舅姑婶、兄弟姊妹、崽女儿孙,只要排行最末,都可以称为"满"[man33],如:"满爷爷、满奶奶、满外婆、满叔叔、满婶婶、满姑姑、满崽、满女、满老弟、满妹子、满孙、满外孙女"等.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新版《辞源》第1183页有“戊地”条。该条的阐释文字是;“古西域地名。唐时昭武九姓之一。见《新唐书》221《西域传下》《康》。《大唐西域记》一作‘伐地’。”那么,“戊”“伐”之间,哪个为确?抑或二者都对呢?我们推究的结果是,通行本《大唐西域记》的这个“伐地”,仍是“戊地”之误。研究者不难发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与《大唐西域记》有着重要的因缘关系。《隋书》《康国传》以及《旧唐书》《康国传》均无“戊地”这一名称,而《旧唐书·经籍志》不曾著录但《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有《大唐西域记》。这说明刘昫等人莫能见到而宋祁等人则见到《西域记》。同时,我们看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的内容,要比《旧唐书·西戎传·康国》多出好几倍。进而我们又从这里清楚地看出《新唐书·康》取材于《大唐西域记》的印迹来。例如《西域记》卷一所记飒秣建国(康)、捕喝(安)、劫布呾那(曹)、赭时(石)、弭秣贺(米)、屈霜你迦(何)等国名,在《新唐书·唐》中竟是一字不差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李白《妾薄命》一诗中,有“昔作芙蓉花,令为断肠草”句。清人王琦编注《李太白全集》时,认为“揆之取义,‘断肠’不若‘断根’之当也”。因此在他编注的《李太白全集》中,这两句诗作“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一作‘素秋’)草”。后人据王琦的本子编选的《李白诗选》之类的选本,多袭用这两句。这两种说法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却有很大差异。“断根草”可以泛指一切断了根的草,而“断肠草”却指一种专门的草。为了弄清到底是“断肠草”还是“断根草”的问题,我们不妨对“断肠草”作一小考证。什么是“断肠草”?据陶景宏《仙方注》说:“断肠草不可食,其花美好,名芙蓉花。”这是第一种说法,邓之诚在《骨董琐记全编》中也引证了这一说法,但他指出:“断肠草即指罂粟言。知其流入中土已久,盖远在六朝之际矣。”这当是第二种说法。第三种说法认为“断肠草”即“钩吻”,《本草纲目·草部六》载:“[钩吻]广人谓之胡 相似文献
17.
18.
<正>据《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西汉初,梁王彭越被告发谋反,废为庶人。吕后向刘邦建议斩之以除后患,刘邦同意,“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1](P2594)据《汉书·百官公卿表》,高帝五年至九年义渠任廷尉,十年,宣义为廷尉,十二年口育(名育,姓氏不祥)任廷尉。[2](P747-749)也就是说,自汉五年(前 202)刘邦即帝位直至他去世,担任廷尉者中无“王恬开”其人。又据《史记》之《高祖本纪》及《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功臣年表》,彭越之诛在汉十一年(前196),而 育正是该年起任廷尉的,他的前任是宣义。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规定就是否定”(拉丁文为:determinientsatoegatio)是十七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黑格尔曾多次提到这个命题,并把它和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哥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同称为伟大的命题。恩格斯和列宁也分别在《反杜林论》、《哲学笔记》中谈到这个命题,并作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吉莫靴”来自鲜卑,是从六朝流传到清朝时期的一种靴子,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钟馗就穿着吉莫靴.关于它的形制和材料,以及得名之由,一直都没有人论及,探寻其命名理据,对于了解唐代语言特点和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都有一定的意义.综合事物异名、文献和制革工艺等基础,可以推断“吉莫靴”是种野生鹿革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