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中国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影响。近代回族文化运动的兴起也不例外。本文在把握近代中国与回族历史实际的基础上,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从近代中国兴教育的思想、留学生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及辛亥革命的推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该运动是回族历史发展与中国历史发展互相辉映的结果,是回族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这部《中国回族大辞典》是中国回族有史以来最早编纂出版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辞书。 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即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我国回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史学、教育、哲学、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理论、思想,还包括科技成就、文艺创作、文物古迹、民俗民风等等,回族人民的历史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自元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回族历史发展变迁的全景展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回族的特点将体现出其时代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解决好困扰回族发展的问题,是历史赋予回族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4.
族谱是书写族群共同记忆的文化实践,湖南桃源回族在其编修的族谱中将英雄祖先的事迹、军事移民的历史、忠孝爱国的价值理念融入族谱的叙事表达中,呈现家族肩负国家使命迁居到湖南军事要地常德的漫长历史,将地域生活实际和家族历史变迁紧密相连,表达家国命运同构的价值取向,弘扬中华民族的忠孝爱国精神。通过守望相助的民族互嵌叙事,体现多民族互嵌地区回族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和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生活图景。研究桃源回族族谱的叙事体例、叙事动力和叙事情节,呈现回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以及通过族谱叙事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逻辑,展现少数民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回族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回回民族的先民,其主体部分是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历史巨变中,自波斯、阿拉伯及西域诸国被裹胁和征调来的军士。他们在华夏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跨进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在历史的锤炼中逐渐形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作为重要成员,发挥着不可轻估的作用。 回族先民的大迁徙,是无数人生悲剧的组合,战尘下、血海中多少无法窥知的生死离别,永远被历史送进了不可知的世界。前人林云铭论述《楚辞》时云:“死别离乃一诀暂  相似文献   

6.
试论回族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贯穿于回族发展始终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了深入论述。文章认为,爱国主义思想在回族发展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有着丰富的内容。与回族文化渊源一样,其思想来源包含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内涵。在近现代爱国主义运动中,回族爱国主义思想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增添了新的内容。文章指出,阐释回族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坚定一员的历史基础,并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关于回族文化教育二三问题的思考喇秉德面对充满激烈竞争的当今世界,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回回民族如何繁荣发展脐身先进民族之林而不落伍,事关民族前途命运,每个回回人不能不慎思之。一、从回族文化发育的“三板块”情形说起在中国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发展历史上,其文化发...  相似文献   

8.
收入<回族典藏全书>中的各类文化丛书,是从五代至民国初年回族文人学士的汉文著述.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古代和近代回汉民族文化诸方面.许多著作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态度,但<全书>更多承载着回族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哲学、天文、历法和民俗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结构特点,揭示出回族文化变迁的轨迹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书>堪称回族文化的瑰宝,历史遗产的丰碑.从学术意义上讲,这些汉文古籍蕴藏和反映了回汉民族的密切联系,在文化上互相吸取、互相促进,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中国回族历史悠久,族源成分复杂。本文以元明清三朝为时间跨度,以中国及新疆为研究空间,结合新疆及相关历史资料,探讨伊犁回族源流的问题,认为伊犁回族主要源于内地。  相似文献   

10.
碑刻文献是体现回族社会思想意识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三类有代表性的碑刻文献,对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梳理,以实例举证的方式从认同国家政治制度、遵从与恪守国家法律、认同国家发展道路三个重要维度来考量回族根深蒂固的国家认同,由此展现自古以来回族的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传统,及其对新时代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