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阜新经济转型"三位一体"的思路,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描绘了未来阜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实现路径和宏伟蓝图,对阜新今后一个时期的转型试点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对阜新经济转型"三位一体"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问题、发展目标以及发展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转型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转型而转型,转型的目的是更好地获得经济增长,如果忽视了转型的增长取向而把关注点仅集中到狭隘的转型本身,那么必然会造成舍本趋末的结果,而西方主流新古典经济学在转型问题上的所犯的错误正是如此."中国模式"是一种寻求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不断持续推进的有效模式,随着"中国模式"正被越来越的人们所接受,人们对西方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的所倡导的那种简单化、绝对化和"为转型而转型"转型观表现出了更多的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先后出现了"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两种经济转型模式。两种"共识"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政策主张、追求目标和改革方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华盛顿共识"在拉美及前苏东国家转型实践中遭到的挫折和"北京共识"在中国取得的成功说明,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只有结合自己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在转型过程中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也是"北京共识"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4.
@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文心雕龙>为代表,中国古代修辞学完成了从"自然发生"到"自觉探索"的转型,这是中国修辞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这次转型使中国修辞学研究境界得到了整体提升:一方面,中国修辞学研究从此走上了理性认识的道路;另一方面,它揭示了修辞学发展的内在动因,进而促进了修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理解经济增长必须涵盖路径选择("道")以及价值实现("义")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之后的较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在路径选择中采用的是要素密集投入的粗放型方式,而在价值实现中经济增长尚未充分有效地转化为居民福祉水平提升,这种格局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合意性形成挑战.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动的背景下,我国必须促使经济增长在"道"和"义"两个层面进行双重转型,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于顺利实现双重转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迅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不同程度的传播和使用."新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相互作用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重要的经济现象,目前在任何国家还没有构成独立的经济发展形态.但其包含的主要特征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导向性意义,发展"新经济"是转型经济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转轨的内在必然选择.影响转型经济国家发展"新经济"的主要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有: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基础设施、金融市场、贸易的开外程度、商品市场竞争、人力资本、科研设计费用、劳动力市场和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7.
清末到"五四"是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不少学者从多种角度描述了这一转型的过程和特征,但对推动转型的动因没有给予充分观照.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国民性改造对文学格局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其中的"新民"小说到"人的文学"的演变,带来了域外小说从题材到形式的变化,最终推动了中国文学格局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目前中国处在一个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本文认为,深刻领会"四个时期"的内涵和特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问题和特点,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发展不仅面临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之间二元分割的问题.而且还必须面对国有部门与民营部门分割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制度结构和经济结构双重变迁的30年.本文以修正的刘易斯模型证明,民营企业是30年来经济和制度"双重结构变迁"的支点,它担负着改变中国经济二元性的重任.要改造中国的二元经济,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仅仅按经典发展理论主张解决资本积累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制度结构变迁,完善各种政策支持体系,解决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行业进入壁垒、融资约束等问题,创造各种条件促进民营部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的"递进性"和发展的"递进性"在形式上存在同一性的特征,从内在关联性看则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企业投资决策是转型时期改革和发展的"递进性"特点的内园.改革形成的特定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的投资预期,这种不确定性增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这种风险将因为改革和发展的预期回报的高水平得以补偿.中国经济的递进性的模式将因为投资的地区转移,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逐步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