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5月31日-6月3日,纪念萧红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友谊宫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区政府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期刊出版界的专家学者,萧红亲属和生前友好的后人,省内文化界嘉宾130余人到会.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小说通过对当时呼兰人蒙昧生存状态的纪实描写和精神痼疾的展示批判,拓展了鲁迅开创的批判国民"劣根性"这一创作母题.通过象征意象,折射出时人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和群体心理,揭示了当时呼兰乃至整个社会停滞不前的深层原因.封建势力把人变成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自我觉悟的动物,面对蒙昧的世人,萧红同样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沉痛呼声.看出封建制度、封建秩序和封建意识的反人类、反人性的本质,正是萧红小说创作的内在意蕴所在.萧红在对女性生存和命运的表现方面显示出独特的视角,在鲁迅对被损害被侮辱妇女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又有拓展和挖掘.萧红的这一创作视点,是反映和表现当时妇女生存状况、不幸命运的最佳视角,弥补了男性作家由于性别限制而难以深入表现女性生理、深层意识和情感体验这一"死角"而带来的缺憾,这是萧红对鲁迅批判精神的发扬光大,也是萧红小说创作深刻的内蕴所在.  相似文献   

3.
万红韩 《社科纵横》2012,(6):107-110
法国的雅恩·安德烈亚曾说:“人们以为写作很容易,恰恰相反,你知道写作是下地狱。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特别是中国20世纪以政治为中心的时代,只靠文学创作“吃饭”的职业作家中想要寻觅富翁是很难的,但是许许多多明知“贫困”却还在继续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本文以萧红为例,从萧红漂泊流浪、颠沛流离、穷苦短暂的一生来看,萧红幸福的时候很少。让她走上不归路的孤寂与苦难,是跟她的家庭生活、个人经历和她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但是更重要的物质和经济生活对萧红最后命运产生的影响应该是更大的。作为一个作家,又是一个穷人,她的人生悲剧包括她文学的命运都与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本文以萧红穷困坎坷短暂的苦难人生浅析萧红在物质极度贫困、精神极度压抑的情况下坚韧执着的苦难命运。  相似文献   

4.
萧红始终把关注和表现的目光放到处在民族苦难下的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命运上,文章从孤寂的人生苦旅,独特的女性视角,秉承师门的文学特质等方面梳理,了解作家极其悲惨和凄凉的一生,以此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5.
6月1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区政府协办的纪念萧红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友谊宫国际会议厅隆重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效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以百年萧红:回顾与展望为主题,深切缅怀这位英年早逝的黑龙江人民的优秀女儿,中国女性的杰出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萧红100周年诞辰,同时萧红研究也走过70多年的历程,今天我们实在有必要对萧红研究进行一番梳理,以弘扬和纪念这位东北作家群的卓越代表、中国20世纪的文学洛神、从荒原走向世界的作家,同时期待有更好、更多的萧红研究成果出现.  相似文献   

7.
从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团体--春柳社在东京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到今天现代戏剧成为民族文化之林中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话剧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萧红是我国30年代著名的左翼女作家,命运多劫,英年早逝。从1933年在哈尔滨开始发表作品,到1942年夭逝香港,创作生涯仅8个年头,却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除了长、中、短篇小说,还有大量的散文。萧红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优秀长篇小说知名文坛,但她那满贮着诗意的散文,却更具摄人的魅力。其实她的小说都明显地具有散文的特点。可以说,散文的美,代表了萧红创作的基本美学特征。一、坦诚真实地述说亲身经历读萧红的散文,不难感到,作者是一个坦诚而直率的人。从她的文字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那所谓深不…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30年代从哈尔滨走上全国迈进世界的著名女作家。自1979年铁峰在《文学评论丛刊》第4辑上发表《萧红传略》之后,在陆续读到一些关于萧红的研究文章之外,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教授的《萧红评传》以及日本燎原书店于1983年出版的东京法政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尾坂德司先生的《萧红传》。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1991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铁峰著作的《萧红文学之路》以前,却没有一本中国学者自己著作的萧红研究专著出版。仅从这一点来说,《萧红文学之路》的出版,就很值得高兴和欢迎。 《萧红文学之路》是铁峰十几年来研究萧红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张润芝 《东西南北》2013,(11):57-59
一部电影《萧红》,把作家萧红重新拉回人们的视野。不久前,霍建起导演、宋佳主演的电影《萧红》上映,对萧红好奇的人多了起来,不过大众最好奇的是萧红的情事,如何逃婚了又和未婚夫在一起,如何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端木蕻良。还是没有人说,萧红是个好作家。不见其文,只闻其情,从1942年在香港逝世至今,萧红被低估了71年。萧红的被低估,像是一场“两边不靠”的误会。在“左翼阵营”中的时候,她显然不重要;当人们想法改变了,她又被淹没在“左翼作家”群体里。  相似文献   

11.
民主革命思潮,是近代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结合、渗透、相互激荡的产物。反满,是民主革命思潮中最引人瞩目的口号,并成为民主革命中的民族革命纲领.揭示反满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刻剖析其时代内涵应是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一 1840年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清王朝采取了始而抵抗继而妥协投降的政策,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矛盾日益加深,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则成为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这种特殊的国情,使得中国革命必然存在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性.20世纪初年,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主要表现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积极组织革命武装,准…  相似文献   

12.
一近百年来美国黑人解放运动的主要缺点是,黑人在他们是不是一个被殖民化的民族的问题上存在着意见分歧.努力争取在思想上对民族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于进一步科学地看待民族解放问题至关重要.1855年,马丁·德拉尼在《美国有色人种民族的状况、地位的提高、移民和命运》一书中把北美的黑人说成是"民族中的民族".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自由民组织了有色人种大会,讨论和分析黑人的困境.在这些大会上出现了三种政治倾向.关于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校园文化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校园文化秉承了五四以来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并在延安时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间,高校的校园文化以独特的形态和丰厚的内涵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并发挥着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辽东桓仁的朝鲜族舞蹈乞粒舞,渊源千载,沧桑百年,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民俗特征,2006年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第三代传人金成龙介绍,乞粒舞在桓仁横道川、六河等地盛行已逾百年,以家族传承的形式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5.
萧红作品的魅力——一个外国读者看萧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众多的研究学者和读者所阐述的那样,萧红作品的最大魅力是它美丽而丰富的语言.这也是笔者从二十几岁到现在一直倾心于萧红的重要理由之一.然而,汉语毕竟不是笔者的母语,这就使得笔者经常要与"到底自己能够理解多少萧红的作品"这样一个疑惑作斗争.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谈一谈作为一名外国读者足被萧红作品中的那些语言表达所吸引,以与中国读者们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6.
萧红母校考     
在纪念著名女作家萧红七十诞辰的一些文章,报道及有关资料中,把萧红在哈尔滨读过书的中学,说成是现在的哈尔滨市第七中学。这是不对的。萧红在哈尔滨读书的母校是第六中学,而不是第七中学。澄清这一事实,对于正确撰写萧红生平经历是有意义的。萧红于一九二七年八月从家乡呼兰来到哈尔滨,进入当时的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一九三○年毕业于该校。这个学校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东北沦陷后,在日伪统治时期,改名为哈尔滨女子国民高等学校。“九三”后,曾名为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校。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哈尔滨解放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和评价了萧红创作和萧红研究的概况,指出以往萧红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即历来的研究者总是习惯于把萧红看作是一个顺应了时代思潮的抗日小说家,或者在抗日大潮中仍然坚持启蒙主义立场的作家,并分别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秩序是一种历史结构,它制约着国家,特别是弱国的内政外交。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突破一个个结构束缚,使得中国"沧桑巨变",逐步地实现其各阶段任务,这在百年来弱国的成长史中是罕见的。中国共产党百年间利用了世界革命带来的机遇,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利用了冷战条件下两个超级大国的矛盾与对立,确保了新中国的安全与主权;通过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战略隐忍,实现了经济腾飞;目前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在服务于中国梦实现的同时,促进着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和人类进步事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成功,其经验在于:第一,服务的目标正确;其二,制度内在优势弥补了物质实力的不足;其三,富有政治智慧的对外战略。  相似文献   

19.
萧红一生都跋涉在历史动荡的混乱中,却始终不懈地寻求着世界人生的终极价值,建立起自己抗争的生命伦理诗学.追问是萧红文学意义生成的基本表义结构,她以对话的方式完成自己对世界的追问和探知,呈现出倾听的叙事伦理.不同的立场与联系方式,形成了萧红文学复调的结构、众生喧哗的效果,以及语义的不确定与开放性,形成了融汇中外诗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呈现出具有原创性的艺术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20.
萧红与鲁迅     
"萧红与鲁迅"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前提自然要基于学术的理由.鲁迅对于萧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某种意义上,没有鲁迅就没有作为作家的萧红.对于二者关系的深入探究,毫无疑问应该在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代作家,他们在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上的代际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