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将笃补巴·西饶坚赞所引用的佛教藏译经论的内容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对照、校勘,指出其异同,并对所引用的重要经论《大般涅槃经》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思想特点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其与藏传佛教思想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在《山法了义海论》之"道"篇章中笃补巴·西饶坚赞首先引用《大般若经》等佛教经论中的相关话语,深入论证觉囊派独特教义"他空见"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其合理性和经典性。最后以《大涅檠经》等经论相关话语为取向,提出中道佛性论与常乐我净"涅槃四德"是"他空见"的最高境界和最后归趣。由此观之,笃补巴既尊《般若经》为最有理,又推《涅槃经》为最高。两经成为觉囊派的理论源头和思想库藏。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笃补巴·西饶坚赞所引用的佛教藏译经论的内容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对照、校读,指出其异同.这一部分内容引用佛教经、论很多,笃补巴通过这些印度佛教的经、论来进一步论证觉囊派他空见教义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4.
在《山法了义海论》的这部分内容中,笃补巴·西饶坚赞引用《大乘庄严经论》《辨中边论》《辨法法性论》《入楞伽经》《大般若经》和《大涅槃经》等佛教经论中的相关话语,深入阐释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的内在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以此来论证觉囊派独特教义"他空见"的合理性和经典性。文章对笃补巴所引用的藏译佛教经论的话语与相应的汉译经论进行了比照和校勘,在此基础上分析藏汉佛教经论译文的特点,并从这些译文的思想与笃补巴对其诠释的内在互动中探究笃补巴对"他空见"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笃补巴·西饶坚赞在《山法了义海论》中引用的佛教藏译经论的内容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对照、校勘,指出其异同。这一部分内容引用佛教经、论很多,最多的是《大云经》《如来藏经》《大般涅槃经》《央掘魔罗经》《大法鼓经》《宝性论》等。槃笃补巴通过这些印度佛教经、论中的核心话语来论证心性本净与客尘烦恼所覆之关系。另外,通过比较可知,藏汉二译深浅各得,醇疵互见,得失两存,优势互补,彻其底蕴。  相似文献   

6.
文章紧承对《山法了义海论》上编:(体)的研究,开始对该论中编:(道)中笃补巴·西饶坚赞所引用的佛教藏译经论的内容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对照、校勘,指出其异同.这一部分内容笃补巴引用佛教经、论很多,且极具特色.具体讲,笃补巴通过引用印度佛教的《央掘魔罗经》《大般涅檠经》中的相关话语,直接论述了“他空见”的思想内容.通过引用《般若经》中“十八空”之“他性空”直面点出了“他空见”的概念.这说明,觉囊派的“他空见”从思想内涵到明相概念均有印度佛教的经典根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笃补巴·西饶坚赞所引用的佛教藏译经论的内容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对照、校勘,指出其异同,并对所引用的重要经论《大般涅槃经》不同版本的引文和《楞伽经》不同版本的引文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其与藏传佛教觉囊派思想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山法了义海论》所引佛教经论藏汉译文比较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笃补巴·西饶坚赞所著《山法了义海论》分体、道、果三编,每编中引用了大量的佛教经论来论证觉囊派的根本教义"他空见",以此实证"他空见"的经典性和正统性。文章将这部经典"三编"中所引用的佛教藏译经论的内容用相应的汉文译文对照校勘,以此试图勾勒出藏汉佛教经论译文的特点及各自的译文风格。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山法了义海论>一书中笃补巴·西饶坚赞用来论证"他空见"的印度佛教经论的典型藏文译文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校勘研究的方法,从内在结构、内容诸要素到外在表达方式上比较了藏、汉两种译文的相同性和不同点,并将这些藏汉佛经翻译的典型个案与现代翻译理论相结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综合考察,由此揭示出藏汉佛经翻译的共性、特色及其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在《山法了义海论》的这部分内容中,笃补巴·西饶坚赞引用藏译《慈氏五论》及《瑜伽师地论》《中论》《大般若经》《大涅檠经》和《大宝积经》等佛教经论中的相关话语,深入阐释、论证觉囊派独特教义他空见的合理性和经典性。文章通过对笃补巴所引用的藏译佛教经论的话语与相应的汉译经论进行比照和校勘的基础上,不但勾勒出藏汉佛教经论译文的各自特点,而且在这些译文的思想与笃补巴对其诠释的内在互动中探究笃补巴对他空大中观见的语言分析与义理申畅。通过这个个案,即可看到,藏传佛教智者对印度佛教经、论的诠释已经从方法论诠释学转移到了本体论诠释学的阶段,这是印度佛教西藏化的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1.
在《山法了义海论》之果篇章中,笃补巴·西饶坚赞引用《大般涅槃经》《大法鼓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等以及慈氏五论龙树六论等佛教经论中的相关论述,深入阐述了佛的法、报、化三身的理论、实践、功能等内容,材料丰富,持之有故。文章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此书的果篇为资料依据,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佛学理论依据进行了探究,尝试完整呈现活佛转世制度的演变轨迹及佛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并比较了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异同.认为其相同之处在于藏汉佛教学者均重视佛教因果报应理论的道德教化功能,重视六道轮回思想,重视心在因果报应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同之处在于藏传佛教重视以佛教戒律作为构建藏族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注重来世的果报和解脱,表现出强烈的出世精神和超越情怀;注重临终关怀和心灵安慰,表现出强烈的宗教人文主义精神.汉传佛教则既重视现世又重视来世的果报和解脱,显示出积极的入世精神和人本主义情怀;重视人现实的心性修养,强调在人间成佛.  相似文献   

13.
藏族《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产生、发展、形成的历程堪称是一部记载藏族古代社会发展的形象史书。纵向发展的历史可追溯至藏族原始社会解体、私有制制度萌芽时代的古代社会;横向传播极其广泛,在藏族地区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乃至在与藏族地区毗邻的国家及民族中广泛流传。文章通过对藏族与土族《格萨尔》中主人公——英雄格萨尔的诞生、求婚及称王母题的比较分析,试图探讨藏族《格萨尔》与土族《格萨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清代,随着关帝信仰文化以格萨尔崇拜的形式在藏族地区广为流传,与此相关的汉族地区文化现象如抽签算卦等也在藏族地区开始盛行,在西藏一些庙宇内出现了同时使用藏文签谱与汉文签谱进行抽签算卦的藏传佛教宗教仪轨,甚至在部分藏传佛教寺庙神殿内出现了直接由藏文创作的签谱。文章对西藏拉萨功德林寺白度母殿藏文签谱《箭卦签诗预言》和雁荡山仙姑洞汉文签谱《仙姑洞灵签》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类似的典故和签诗体现了藏汉文化相互通融、同住共存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箧中集>与<河岳英灵集>是唐人选唐诗的二种本子.本文试从选诗家的身份、选诗的标准、选诗的内容、选诗的风格作一比较,以窥测古人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倾向、感情态度及衡量标准取向之多元性.  相似文献   

17.
陆洋 《中国藏学》2008,(1):49-54
吐蕃《礼仪问答写卷》是比较完整、系统地记录藏族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的文本,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部没有受过佛教影响的伦理著作,被称为藏族的《论语》。本文以《礼仪问答写卷》和《论语》为切入点,从家庭伦理、日常生活伦理、政治伦理等多方面对藏汉传统伦理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汉藏民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基于民间故事类型的视角》以民众生活为根基,以民族关系为旨归,依托汉藏民间故事类型的提炼和分析,探讨和解析汉族、藏族民间叙事传统的共同性、相似性及差异性,进而洞见和阐释民间叙事共同体的共享性与意义。论著中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汉藏民间故事、汉藏民间叙事传统交流的新观点,不仅对于汉藏文化关系研究,而且对于中国民间叙事学理论建设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北京木刻版《格斯尔》严格意义上的完整汉译本只有两种,即1960年出版的桑杰扎布翻译的《格斯尔传》与2016年出版的陈岗龙、哈达奇刚等翻译的《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本文结合北京木刻版《格斯尔》蒙古文原文,比较分析新旧两种汉译本,探究二者的体例、语言修辞特点,从而评述其得失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蒙古语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与中世纪蒙古语相当接近。本文就无音a在土族语和《蒙古秘史》语中的对应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