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正义论是批判正义论的典范,这归因于“批判性”是贯穿于经典著作的一条红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生动体现。正义批判论是无产阶级的正义论,它与资产阶级正义论在对待正义的立场、态度、方法与道路等方面存在根本分歧。正义批判论否定普遍、永恒的正义观,认为正义的实质是经济关系的价值映像,正义的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有机统一,实现了正义观念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2.
拜物教批判是马克思思想成熟时期思考正义的"始源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拜物教批判与正义批判在马克思那里具有同构性.通过拜物教批判,马克思揭示了物的背后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质,进而否定了资本主义正义观的所谓天然性.从拜物教、价值形式与历史过程的关系中,马克思总结出了"正义"的"历史性"特性,从而否定了资本主义正义观的所谓永恒性.当然,揭穿拜物教将物化的社会关系神秘化和永恒化的意识形态企图,也就容易拨开资本主义正义观精心设计的意识形态迷雾.通过拜物教批判的语境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的确对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给予了强烈的正义性谴责,"正义"在马克思那里并没有缺席.  相似文献   

3.
批判是人类主体性认识的起点与发展的动力。哲学批判在经历了从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 ,再到文化批判的历程后 ,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批判在批判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文化批判是对以往批判的抽象性的扬弃 ,是实现批判之实践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兵 《学术研究》2012,(7):7-12
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左翼学者就"马克思与正义"的问题展开了争论。罗伯特.塔克最先提出,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或者,马克思并没有谴责资本主义的不正义。艾伦.伍德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胡萨米则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正义等观念既受生产方式的制约,也受社会阶级的制约,马克思完全可以提出一个无产阶级的正义观念。杰拉斯考察了两方的争论之后,提出马克思是依据超历史的、非相对的正义原则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控诉,而这种规范标准是有关利益与不利、资源与责任的社会分配。如果超出词语上的不同理解,可以把这场争论从另一个侧面来加以考察:"批判"是基于"正义",还是"正义"基于"批判"?"批判"在这里被理解为对资本主义的现状与趋势的揭示与分析。这样,以上的争论可表述为:是基于某种永恒的价值观念而后展开对资本主义的道义谴责,还是基于对资本主义主义的科学分析而后阐明无产阶级的价值选择。这也就牵涉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是否统一以及如何统一的问题。伯恩斯坦与阿尔都塞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偏执于价值维度,或者偏执于科学维度,他们的理论主张皆存在自身难于自圆其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提出如下八方面的批判性分析:(1)罗尔斯的正义论证未能脱离功利主义的轨迹;(2)"无知之幕"设置过厚造成与现实的隔离;(3)"中度匮乏"并非必要的正义环境要素;(4)"最大最小值"既失于谨慎又失于乐观;(5)没有认真对待责任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6)所有权缺失的基本权利不免流于形式;(7)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矛盾并未化解;(8)自由主义的普世情怀难以落实.  相似文献   

6.
7.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正义批判是通过揭露资本主义种种"不正义"之制度性根源而展开的。通过深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历史性地考察长期掩盖在物与物的表象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剥削的秘密,戳穿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平等、正义的谎言,并通过对寄希望于分配来消除资本主义弊病的德国工人党纲领的不彻底性的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超越性正义的分配原则作出了展望。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与规范性要素,在马克思这里始终未曾分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批判的实践批判方法。实践批判方法在本质上是以实践观为基础、以合理辩证法为内核、以改造现实为目的的科学方法。以实践批判为基准的马克思社会批判方法,为匡正社会发展轨道,提高社会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提供了方向和指南,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理论从其产生起,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批判各种社会思潮并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之改造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体论性质,是以消灭私有制为前提,以无产阶级的现实力量去历史地追求社会正义的活动,最终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彻底解放的过程。它理性地回应了当今许多国外学者对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各种质疑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11.
青年马克思在寻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钥匙之前,经历了一个思想上的探索时期。延续先前对理性的思考,马克思逐渐从批判黑格尔理性国家观深入到对市民社会的解剖,找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点,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形成了市民社会理论的一个鲜明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批判和反抗不合理现实是法兰克福学派及批判理论一贯的立场,但在异化不断深化的发达工业社会,批判理论自身面临被现实整合的命运。如何坚持并推进批判成为一个问题。马尔库塞基于具体现实和批判理论的历史发展,提出"新感性"理论,推进批判的同时恢复批判理论理性和实践的统一。具体表现为,理论层面上"新感性"被赋予"理性"的内涵,操作层面上"新感性"又指向艺术—审美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3.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符合生态学需要的生态学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前提,提出了社会正义与环境正义联盟的方案.他认为,阶级斗争的角度是当前寻求生态正义的革命主体的正确思路,无产阶级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福斯特关于生态正义理论的理论努力对于我们当前思考带有全球性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分配正义"是当前国内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话题,多年来通过分配正义来切入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成为许多理论工作者未经反思就基本予以接受的理论前提。但是,从根本上讲,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与马克思的人类社会正义是两种异质性的理论范式,前者是以市民社会的等级制和私有制为基础的补救性正义,后者是以市民社会批判为基础、以人的自由个性与自我实现为目标的超越性正义。在这个意义上,把分配正义作为马克思正义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式,实际上是一条走偏了的道路。因此,我们需要对当前的马克思正义理论研究进行前提批判,以此来澄清"分配正义"在马克思正义理论中的地位及其限度,推进马克思正义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5.
社会批判理论经历了从拜物教批判到工具理性批判的动态推演过程,其研究范式的转变,不仅改变了被批判的领域,而且促成了传统意识形态批判的转轨。自主市场经济构成了拜物教批判的经验依据,马克思通过倒转国民经济学历史自然化的运思理路,解构了商品拜物教的神秘性结构,通过对资本经济体系不协调运行的病理学危机诊断,提供了社会总体从经济必然性统治下得到超越与解放的逻辑保证。随着自主市场的隐退,作为"被管理的世界"之否定性投射的工具理性批判,以"否定的辩证法"为拯救和批判的方法,对物化聚合体和同一性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颠覆。但是,工具理性批判终归是单维文化意识形态向度的"瓦解的逻辑",内含着无法自洽的逻辑悖谬。  相似文献   

16.
17.
马克思是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还是以某种正义观评价资本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争论双方都混淆了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和批判社会科学,割裂了马克思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忽视了在以解放为旨趣的马克思的批判社会科学中,对社会的科学认识与对社会的正义评价是内在联系的,而历史必然性的实现是无法离开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奋斗的。  相似文献   

18.
对于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抽象同一性思维方式及其困境,黑格尔和马克思都予以了深刺的批判.然而,由于黑格尔和马克思对此选取了不同的路径——前者是通过理性批判、后者是通过社会历史批判来完成的,这就导致了两种全然不同的结果,即黑格尔虽然力图超越形而上学但却重新陷入其中,而马克思则实现了对形而上学的革命性变革.文章试图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做一番比较,以期对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形而上学变革思想以及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性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及蕴涵其中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的思想走进当代、参与当代社会和思想对话的鲜活的精神资源.探释马克思批判思想的萌芽、生发与衍进,阐释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所做的创造性延展,对于我们自觉继承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和弘扬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北方论丛》2010,(2):139-141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他们的批判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大众文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心理机制批判相比,技术理性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维度。卢卡奇、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和哈贝马斯等人都在技术理性批判方面有独到的贡献,研究他们的理论,对于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诸种批判理论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