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恋爱时,他和她还贫寒。她去做家教,他不放心,去找她。路上,他买了一盒冰淇淋,是她喜欢的口味。可是,如何把冰淇淋送给她呢?他只知道她做家教的大致位置,不知具体在哪家,也没有别的联系方式,怎么才能找到她?  相似文献   

2.
荣郁 《21世纪》2009,(2):46-47
雪薇,高中毕业来到日本,在白鸥大学经济学专业拿到学士学位,之后留在日本广告公司工作,1998年5月,申请到日本国籍。2004年底,她回到北京,在一家日资广告公司任客户经理。  相似文献   

3.
做家教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兼职的第一选择,我也不例外。虽然做过许多次家庭教师,然而外教经历只有一次,并且让我记忆犹新。这位外国学生是美国人,被公司派至中国工作,她希望找个家庭教师提高自己的中文口语水平。在家教网上粗略地了解了这位美国姑娘的情况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她打了电话。虽然英语不差,但第一次做外教,而  相似文献   

4.
正来过日本的中国游客或是久居日本的华人,最迷恋的食物恐怕要数日式蛋糕和面包了。有这么一位中国女孩,在赴日留学备考研究生(即日本的"大学院")学习日语期间,品尝到日式蛋糕和面包的美味后,毅然决定放弃备考大学院,进入一家"制果专门学校"就读!梦想开店的她,毕业后,把家人原本给她在日本买房的三千万日元,全部用来开了中国人在日本的第一家蛋糕店!  相似文献   

5.
《华人时刊》2010,(5):92-92
据日本中文导报网报道,贾靓在日本6年了,最近想帮她上海的朋友办理来日旅游的手续,贾靓要当他的保证人,不清楚到底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相似文献   

6.
姜茜 《华人时刊》2011,(1):18-20
第一次认识侯樱英,是在法国马赛的一家中文语言学校里。这是马赛唯一的一家中文语言学校。设有中文班,美术班,还有电影戏剧班,甚至还有个小武术班。侯樱英是中文老师,她的气质和谈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便有了一次更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1970年,冯锦华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个普通干部家庭,1992年大学毕业后,在太原的一家国有企业上班。1994年,冯锦华有了一个赴日交流的机会。在去日本前,他对日本的认识,“就只知道抗日战争,知道有个电视剧《血疑》。”在日本的头两年,冯锦华都是在语言学校学习日语,两年后,他考进东洋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在一家日本电讯公司的中国业务部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向当地的华人用户推销国际长途电话服务。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生还是一个职员,他都不算是个惊世骇俗的人,除了有时和朋友们“争论国家大事”会显得特别激动。然而…  相似文献   

8.
王瑶 《社区》2012,(6):61-61
周末,朋友打来电话,说她丈夫出差在外,两岁的女儿茵茵感冒发烧要去医院,她因焦虑声音变得沙哑了。我一边宽慰她别着急,一边迅速穿好衣服出了门,准备赶往住在城东的朋友家。  相似文献   

9.
23年前,亲生父母将她遗弃,善良的养父母抱养了她,并视她为己出;23年后,她突患白血病,急需做骨髓移植手术。当她的养父母费尽周折找到她的亲生父母和姐姐,请求他们捐献骨髓时,他们却索要10万元营养费作为条件。她的养父母一家人,一边不惜倾家荡产地救治她,一边期望待着血缘亲情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故事]杨渊,百色田林人,2006年以高出一本线20分的好成绩被广西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录取。但当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学校时,杨渊还在南宁帮一位老板看管苗木,家中桐果绝收,粮食减产,家中实在没有能力供他上大学。受"真龙金秋助学活动"的资助后,杨渊勇敢地踏入了大学校门。在学校里,杨渊一边认真学习,一边积极进行家教,很快就积累了丰富的家教经验。经同学选举,他当上了广西大学"开拓者家教中心"的部长,积极组织其他困难同学一起进行家教。2007年春季学期杨渊成功办理了助学贷款。目前,杨渊已经做到可以不需要家中支付任何费用,一切自理。今年暑假,扬渊还组织了6名同学,深入凌云县的3个乡18个屯,鼓励与他家境相同的18位农村学子勇敢面对困难,勇敢踏入大学的校门。杨渊的成长历程,实践着"真龙"助学"受助—自助—助人"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富家也要穷养。妹妹远在德国待产,她的紧张度随产期的临近直线上升,甚至产前一个月开始拒说中文,理由是强化自己在下意识里也讲德文,万一疼晕了冲着德国大夫用中文嚷嚷岂不是误事?地球的这一边,一大家子人也隔三  相似文献   

12.
1989年,王达翠经人介绍嫁到七套乡后,丈夫在工厂上班,她在本县大有镇开个杂货铺,日子过得虽不那么富足,但也说得过去,可生来就敢闯敢干的她,心里老是想着出去搏一搏、拼一拼。1998年8月的一天下午,在江苏连云港市外贸工作的一位亲戚打电话告诉她,全国总工会要组织一批妇女到日本从事劳务工作,时间是二年,问她去不去。当即王达翠在电话里就答应了,乘车回家,同丈夫商量去日本的  相似文献   

13.
《可乐》2009,(1)
他和她都是学校文娱小组成员。年底,要排练一个舞蹈,男孩女孩自找舞伴。最后,女孩子里只剩下她没配成对。她站在那里,眼泪充满眼眶。他走过来,大方地拉起她的手。他是学校里舞跳得最棒的男生。当他和她近在咫尺,她会莫名其妙地脸红心跳。他们排练了不到  相似文献   

14.
她和他的相识没有任何浪漫色彩。他在一所大学门口的一家小吃部里当厨师,她高中毕业后,从乡下来到城里,在他做厨师的那家小吃部做了服务员,三个月后,他们便在老板娘的撮合下订了婚。  相似文献   

15.
未名 《华人时刊》2008,(2):45-47
10年前,她是一家工厂家属院里的小裁缝,因为丈夫出车祸,因为不甘于贫穷,她放下剪刀,走出家门,在商场里苦苦打拼……  相似文献   

16.
今年40岁的北漂农民工姚启中,以卖姜为生。3年来,他在吆喝声此起彼伏的菜市场里。埋头写作,20多万字的手稿摞起来有一尺多高。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卖生姜的菜贩,身居陋室、起早贪黑,却花费大量心血一边卖菜一边写作,记录了一家5口的“北漂”生活。姚启中说,自己没能力给孩子买糖,也没送过礼物,他要把一家三代的故事写下来,留给孩子们,让人记住一个农民工家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李建平  刘小群 《老友》2013,(12):32-33
一边是坐在轮椅上度日的瘫痪丈夫.一边是拄着拐棍行走的年迈婆婆。面对如此困难的家庭,江西省遂川县妇女刘绍莲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病瘫丈夫和80岁高龄的婆婆!她凭着坚强的勇气和信心.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真情之歌。她的美德在当地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8.
陈小惠毕业于湖北省一所中职学校,所学专业是文秘。毕业后,她来到一家平面广告公司做经理助理。由于专业知识不足,陈小惠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不但没有吓倒她,反倒激起了她继续学习的热情。经过了解,她得  相似文献   

19.
欢欣的细节     
一个老妇人,很爱吃冰激淋。 但她又很怕凉,一边吃,一边吸溜着,说一声“凉啊”。每当这时候,丈夫总跑过来,说,来,我给你吃一口。然后,丈夫把冰激淋含在嘴里,也不真吃,让冰激淋在唇齿边呆半天,然后,再递给老妇人。老妇人浅浅地一口下去,正好吃去的,是丈夫唇齿温热过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陆中亦是个英俊挺拔的男人,看到他的第一眼,温菁的心扑通一声,就好像失重的感觉,整个人晕晕乎乎。因为淋了雨的缘故,衬衣贴在他健硕的身上,有着说不出的性感。他一边跟她打招呼,一边脱鞋,换鞋,熟稔地把鞋子摆进鞋柜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