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及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学刊》2015,(5):85-93
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对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应用相关系数和结构偏差系数定量化研究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程度,结合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和经济增长的需求提出协调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策:保障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要协调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要促进三次产业内部行业的立体化。  相似文献   

2.
一、北京市三次产业及行业结构情况1.北京市历年来三次产业结构1978~2007年间,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经历了从最初的二三一结构转变为三二一结构的过程,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比重从1993年开始发生对调。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劳动力资源构成现状、问题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体制转轨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吉林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对于推进吉林省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吉林省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与优化问题,提出需要辨析两对概念和注意一个问题,即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维度、劳动力资源的存量和供给,以及劳动力资源流动的条件,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体制转轨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吉林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对于推进吉林省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吉林省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与优化问题,提出需要辨析两对概念和注意一个问题,即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维度、劳动力资源的存量和供给,以及劳动力资源流动的条件,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口产业结构是指按产业部门划分的在业人口所形成的比例关系,如人口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各次产业内部的结构等。人口产业结构主要由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决定,但它又对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有反作用。研究人口产业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与世界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相对比,对我国近期的人口产业结构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劳动力正加速老化,这将对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尝试建立对"劳动力年龄—产业"双重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的相关数据,对劳动力年龄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及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劳动力老化在三次产业中普遍发生,且从业人数与其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红利开发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人口加速老龄化背景下人口红利影响经济效益的作用机制,将人口红利的具体作用机制拆分为三个效应,并使用2001—201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计量估计显示,劳动力数量结构与人均产出间存在明显的正U型关系,劳动力的数量结构仍是人均产出提高的重要动力,中部地区作用最为显著,而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经济转型。通过劳动力的跨部门、跨区域转移、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可以进一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持续开发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人口学因素分解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影响做阶段性分析,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初期,年轻的就业人口结构为产业结构演进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但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粗放式的产业发展形态和对年轻廉价劳动力的依赖与劳动力老化的现实形成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业结构的演进;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劳动力素质尤其是老龄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得这种延缓作用大大减弱。当前阶段我国的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方向与人口变化趋势相契合,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老龄化带来的副作用还将不断减少。对于人口老龄化我们无须过度悲观,但也不能盲目乐观,现阶段更重要的任务是对产业本身进行优化升级。企业应改变用工模式,调整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利润增长;政府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抓住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机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延伸产业价值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辉 《人口学刊》2004,(5):52-56
我国当前人力资源问题既有总量矛盾也有结构矛盾。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总量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产业结构转变与劳动者职业素质提高不同步性;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较低与人才资源不足等。只有解决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才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并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战略目标的背景下 ,在知识经济大潮的趋动下 ,人口素质以及人力资源的质量问题正日趋突出 ,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人力资本的积累、结构优化及合理配置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及其变动与GDP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分析 ;通过对未来十年实现政府经济发展目标所需人力资本增长的预测 ,论证推动未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徐永利 《人口学刊》2013,35(5):26-35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就业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金砖四国"城市化的进程不同,中国和印度处在城市化加速阶段,就业结构明显存在着分布失衡和质效低下的问题,尤其是中国,作为劳动力大国,但远非劳动力强国,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显著落后于俄罗斯和巴西,应该在三次产业间和产业内进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使用1990~2020年宏观数据,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状况进行测度,继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有所收窄,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均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第一产业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分因素看,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和老龄化程度加深会加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失衡,且作用依次递减;而城镇化、市场化、投资与消费增长和科技进步会改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失衡状况,且作用依次递减。文章认为,要化解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须以解决第一产业劳动力冗余及配置低效为突破口,抓住“十四五”时期乃至2030年前后的关键时间窗口期,科学分析,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有利因素作用,最大程度扭转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世界劳工组织和联合国发布的劳动力参与相关数据为基础,应用STATA面板数据模型和AMOS结构方程模型,对当代分性别劳动力参与水平和模式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代男性劳动力参与率持续降低,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先升后降。转变的基本规律是向劳动力参与时间不断缩短,学习和自由发展时间不断延长的方向发展。经济、教育、低龄组的劳动力参与率和人口年龄结构对这一转变有重要影响。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普遍提高受教育年限,降低低龄组、次低龄组的劳动力参与率,在增加劳动力数量、质量供给方面具有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三兴  罗娟 《西北人口》2024,(2):114-126
以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为特征的产业数字化快速发展,衍生出多种新型就业形态,对就业技能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就业技能结构影响机理基础上,文章基于国家统计局2021年颁布的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标准构建了产业数字化综合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出2011~2020年中国各地区产业数字化水平,构建固定效应基准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从省际层面实证检验了产业数字化对就业技能结构的效应。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提高了中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份额,优化了就业技能结构。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在产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均正向调节了产业数字化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减弱了产业数字化对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正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东部地区产业数字化对就业技能结构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影响并不明显。进一步拓展分析发现地区外包水平会强化产业数字化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提升全社会劳动力数字技能水平、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提高FDI和外包质量,发挥产业数字化对就业技能结...  相似文献   

15.
<正> 农村人口转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转”,即由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发生职业转变;二是“化”,即职业变化与地域迁移同步,实现农民“非农民”化、农村人口城镇化。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分工、分业的深入,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呈下降趋势;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则呈上升趋势,逐年递增。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拓展了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劳动力流动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对外贸易、FDI弱化本地劳动力迁出倾向,对外地劳动力产生拉力,相对而言,对外贸易比FDI的影响更显著;生态环境、工资水平、产业结构和社会网络也会影响劳动力的迁移选择。为实现经济均衡发展,减少候鸟式迁徙劳动力的数量,政府应深化制度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内陆地区要扩大开放程度,优化产业结构,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以便继续保持对外贸易和FDI占全国比重不断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对甘肃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日趋减弱,就业难问题依旧严峻。此外,甘肃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其对应的就业结构的发展集中体现为不协调。第一产业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的潜力巨大;第二产业并没有因为拥有巨大的就业空间而接纳更多的劳动力;第三产业成为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但在现有的状况下,未来接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目前出现的就业难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技能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造成结构性失业。民工荒并不是劳动力资源枯竭的信号,而是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巨大偏差造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口学刊》1985年第一期发表陈剑的文章,题为《试论经济转变时期两种生产在层次上的相适应》。文章说,本文所说的经济转变,既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又是指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在我国,已开始前一种转变。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相适应可具体分为:劳动力再生产的质与量同生产资料再生产相适应;全体人口再生产同消费资料再生产相适应。一般说来,前者相适应与否决定了后者是否相适应。 文章首先指出,一国在经济转变时期,有可能出现两种生产在层次上不相适应的情况,这主要是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按照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这三种产业结构的要求,劳动  相似文献   

19.
刘翠花 《中国人口科学》2022,(2):112-125+128
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创业增长的影响及其机理,并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有效优化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和产业间的协调程度。(2)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激活劳动力市场创业热情,无论是生存型创业还是机会型创业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效应,且数字经济发展对机会型创业的影响大于生存型创业。(3)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分工深化助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创业增长。文章认为,应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以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切实促进创业增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劳动力正在从经济活动的封闭式、固定式,逐步转向开放式、流动式,从产业结构的重农型、重种(植)型,逐步转向多种经营型、农工商结合型。这种转变,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城乡经济的逐步融合,为消除城乡差别开辟着广阔的道路。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性质、特点和趋势既是农村人口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