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卞宁 《领导文萃》2009,(16):87-91
“后仇和时代”的县委书记们既有一个仇和榜样,又希望能够走出仇和的影子。他们要做自己,不要做“第二个仇和”。  相似文献   

2.
对话仇和     
王运宝 《决策》2010,(9):38-40
从宿迁到昆明,仇和一路走来,而新闻媒体中的仇和、市民话语中的仇和与真实的仇和等不同影像,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交织与叠加。  相似文献   

3.
从宿迁到昆明,仇和一路走来,而新闻媒体中的仇和、市民话语中的仇和与真实的仇和等不同影像,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交织与叠加.自从就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用一种"旋风式"的执政方式搅动起这座"软绵绵"的西南城市.  相似文献   

4.
陈翔 《决策》2006,(8):46-47
从表面上看,“仇和现象”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多赢的政治选择,这是我们评价仇和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无视这个基本的事实,基于任何高深的理论所作出的结论都是苍白的。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09,(20):147-148
《政道:仇和十年》仇和可能是中国当代名气最响的市委书记。他在主政宿迁时的一系列超常规的激进改革使他被誉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对他的热议形成了醒目的“仇和现象”。随着他升迁昆明市委书记,特别是2008年当选中国改革功勋(贡献)人物,媒体对他的关切从不曾减弱过。而今年新年一过,市面上便出现了由两位新华社记者撰写的《政道:仇和十年》一书,言明其目的更是要给读者“提供一个更加真实的仇和、全面的仇和、立体的仇和”。  相似文献   

6.
汪慧  徐志威 《决策》2007,(1):56-57
一年前,随着仇和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宿迁进入了"后仇和时代",社会各界对于仇和现象的讨论也渐渐趋冷.但是,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个性官员,仇和主政宿迁时的一些执政痕迹和管理韬略,特别是作为一位地方领导者在执行政策中辩证地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做法仍旧值得进一步剖析.  相似文献   

7.
张玮 《领导科学》2004,(7):14-16
日前,有报纸“重磅”报道了关于仇和在担任中共江苏沭阳县委书记与宿迁市委书记期间,以非常手段推进的一场又一场的“激进”改革。他的改革成效卓著,而他本人也成了一个“最富有争议的市委书记”。文章甫发,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评价纷至沓来。仇和是酷吏还是青天?他是改革闯将还是在开历史倒车?“仇和模式”能否推广,能不能用人治来推动法治、用不民主的方式来推进民主?尽管各有论说,但笔者以为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对“仇和模式”保持足够的警醒。“仇和模式”的出现仇和,是一个“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农家孩子”,1977年考入江…  相似文献   

8.
据2008年2月27日<中国青年报>的长篇纪实报道,主政昆明后的仇和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仇和风暴"给温吞已久的昆明政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官场惰性和陋习大为收敛.仇和这位中国改革风云人物的刚正秉性和强劲势头纤毫毕现,不减当年.  相似文献   

9.
争议仇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和从沭阳县委书记到宿迁市委书记 任期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引发了社会各 界的激烈争议,对仇和本人的评价也褒贬 不一。作为在转型期走出独特轨迹的一名 官员,仇和身上交织太多的现实意义和符 号价值。本刊摘录四篇,为读者提供不同的 视角与声音。  相似文献   

10.
近日,曾贴有“最富争议”标签的江苏省宿迁市市委书记仇和顺利当选江苏省副省长。该事件自然激起了一波波的舆论涟漪,许多人认为这简直是一起“意外事件”,如2月2日《望东方周刊》相关报道的标题便是《仇和“例外”擢升》。仇到底是因为什么得到了擢升机会?仇和的“铁腕”治理是否合法?乃至,官员的“个性”是否应该被褒扬?……论者见仁见智,远远超越了就事论事的是非对错,“仇和,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人们用以探讨民主和效率,强权和公正之矛盾关系的隐喻”。该事件的确让一些人陷于判断的迷惘之中。仇和能够顺利当选或许足以说明,宿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政华 《领导文萃》2009,(19):37-39
“评价仇和不应该从概念和价值观念入手,而应该正视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中共宿迁市委书记仇和,8年来,他施政的历程,交织着鲜明的个性特点、现实的政治体制和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样的仇和,不一样的昆明. 两年前,仇和带着"最富争议"的盛名主政昆明,两年后,依然争议不断.从落后的苏北小城,到欠发达的西部重镇.仇和部在用他同样"无私无畏"的风格,强力改变着他所主政的城市.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月20日上午,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选举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仇和为副省长。在全国备受关注、争议的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仇和,走上了经济强省江苏省副省长的岗位。为了实现宿迁的谷底隆起,仇和施政近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非常举措,走出一条“压缩饼干”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童大焕 《领导文萃》2008,(13):21-25
尽管已有北大教授姚洋在重要经济论坛上公开表示.仇和的招商模式将破坏昆明:“昆明是最后一块净土.如果仇和在那儿干五年.估计滇池也完蛋了”.但2008年“两会”结束后.昆明招商依然按仇和模式进行.从各局委办抽调的干部将成立35个招商分局.赶赴沿海驻点招商一年。  相似文献   

16.
仇和:最具争议的市委书记当上了副省长2006年1月20日,江苏省十届四次会议选举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仇和为江苏省副省长。为了实现宿迁的谷底隆起,仇和施政近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非常举措,走出一条“压缩饼干”式的发展道路,也因此成为一个深陷舆论漩涡并具有特殊意义符号的政治明星。  相似文献   

17.
吴明华 《决策》2010,(1):34-36
两年后,当昆明人真切地感受到城市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时,迷雾渐渐消散,“真实仇和”也逐渐被还原出来。  相似文献   

18.
勇者仇和     
在一片争议声中,宿迁市委书记仇和高票当选为江苏省新的副省长. 这一人事变动,在全国各地即将大范围换届之时,被人们解读为当今干部提拔的某种信号.同时,仇和的提升又预示着江苏的改革、尤其是社会事业改革正在被"深化"和"提上日程".江苏允许仇和"试错"?  相似文献   

19.
决策者说     
《决策》2006,(2):7-7
新任江苏省副省长仇和说:“我是搞科研出身的,不会在500万宿迁人民身上‘试错’,更不可能在7400万江苏人民身上‘试错’。”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2,(1):10-11
桥头堡上的仇和推荐度指数对于正在谋求成为东南亚"桥头堡"的云南而言,仇和执政的风格,正在趋向成熟。那种命令道德行为不检点的人走上电视屏幕向全县居民忏悔的沭阳做法,到了昆明已不复存在。但以个人举动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