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遗越来越火热,世界遗产及其保护主体的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问题的厘清,关系到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权责、动员和参与性等问题。通过对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背后的理念根源进行梳理,从比较宏观、中观的层面来分析世界遗产地及其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遗产债权人的利益保护问题不仅关乎继承人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而且关乎整个社会经济交往秩序的稳定与安全有效的保护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因而显得非常重要.中国现行继承法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规定却存在着明显的疏漏与不足.本文章将尝试对这种疏漏及其产生原因做出探讨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继承习俗的影响,被继承人死后有数个继承人的,继承人一般并不立即要求分配遗产,往往一段时间后才进行分割。我国《继承法》并未规定继承人在这一期间的法律地位。对遗产分割前遗产的归属及各继承人的法律关系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有利于解决共同继承纠纷,有利于保护继承人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希腊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很多。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希腊政府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形成了注重立法、注重保护、注重遗产整体环境的特点,并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文化遗产的精神教育作用、开展国际交流、对遗产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希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经验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传承人传承的.但随着遗产濒危程度的加剧和各国政府的出手相救,除传承主体之外,又出现了一个由政府、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从表面看,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均基于遗产保护而生,但实际上两者功能完全不同.传承主体负责传承,保护主体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动、弘扬等外围工作.如果我们弄乱了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职能上的区别,作为保护主体的政府放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做,而亲自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来,就很容易将自己所熟知的官方文化、当代文化等外来文化添加进来而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基因使"民俗"变成"官俗",使"真遗产"变成"伪遗产".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破坏,许多都与各级政府亲自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风"有关.这种错位性制度安排,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6.
"人类共同继承遗产"是外层空间法律体制存在疑问和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由于确定的财产权规则和执行机关的缺位,外层空间的商业化容易产生混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认识到建立一个促进外层空间探索和开发的稳定体制的重要性.以国际海底管理局为模板,提议建立国际空间管理局.外层空间商业化不再仅仅是一个构想,需要用务实的眼光来审视这一问题,并设计可行的规则和机关来防止这一事业走上错误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四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概况、保护和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协调和解决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利用关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浅议我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非物质遗产的生存面临着生存环境和传承问题,非物质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资金匮乏问题。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活文化而不是民族记忆的背影、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单纯的保护不是非物质遗产发展的最佳途径,而需要合理的利用、适当的创新。本文对非物质文化的开发保护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保护与开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字遗产继承的具体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遗产是一种新型财产,有着明显不同于其他遗产的特征。数字遗产所具有的物的属性、财产属性以及遗产的属性要求数字遗产继承的实现。但是数字遗产的继承面临着法律和现实的双重困境:在法律层面,物权法对数字财产的认定缺位,继承法无数字遗产继承的相关规定;在现实层面,存在继承所涉主体多元权利义务关系复杂、继承客体多样保护范围难以准确界定、行业利益冲突难以有效协调等问题。因此,通过修改继承立法,或者发布司法解释,或者发布指导案例的方式等是实现数字遗产继承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20世纪末以来,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记载工业文明历史的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科技、美学、经济、教育和精神等价值.一些工业化国家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包括将工业遗址改建成博物馆、改建成景观公园和综合开发利用三种典型模式.尝试界定了中国工业遗产的内容和时间范围,剖析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超前性和复杂性特点,提出了我国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的几项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