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随着人事代理范围的不断扩展,各类人才正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用人单位增强了用人自主权,人才发挥作用的机会也增多了,但笔者发现,人才工作缺乏一个健全的、对个人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加以保障的制度,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一些单位技术项目负责人或手中掌有技术机密等不符合流动条件的人员,在流入单位各类优厚条件吸引下,不惜放弃档案、户口、行政关系,强行流动,而且用原单位的技术、关系客户为流入单位发展生产,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给流出单位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或技术损失,流出单位对此束手…  相似文献   

2.
时下,一些企业浪费人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只进不用”,把人才当作“装饰品”.这些企业每年都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引进各类人才,但“媳妇进门遭冷眼”,人才引进来以后,又将其搁置一旁,打入“冷宫”,有的被下放基层劳动锻炼,三五十年查无音信:有的被塞入闲置单位,“无事一身轻”,最终“安乐死”.由于“藏在深闺人未识”,贤才们施才展艺的夙愿不能达到,于是他们或埋怨声声,或怀安丧志,或“身在曹营心在汉”,寻找机会“东南飞”  相似文献   

3.
李炳峰 《人才开发》2005,(10):14-16
近日,楚州区人事局将面向全区招聘护士、药剂士等卫生方面专业人才89名。这89名人才将由楚州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派遣到该区卫生口的有关单位工作。这是楚州区人事局继向“农”字口等单位派遣人才以来又一次大规模人才派遣活动。作为新兴的用人模式,人才派遣近几年来备受社会各界瞩目。据了解,“人才派遣公司”、“人才银行”等一些从事人才派遣业务的中介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地的人才派遣工作已初具规模。楚州区运用人才派遣这一用人模式较早,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一、人才派遣的内涵要义(一)人才派遣的含…  相似文献   

4.
“人才租赁”——一种新型的人才管理与使用模式在江苏省盐城市诞生。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和企业单位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特别是一些热点行业,一方面急需要使用一些有括力、有知识、有素养的年轻人才,另一方面又而临人员难进难出的困难。针对用人单位而临的这种尴尬局面,盐城市人才中心组织人员主动上门,积极与用人单位探讨,以《劳动法》为依据,以人事代理为依托,创立了人才租赁业务。 需要租赁人才的单位,首先要向人才中心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人才中心与用人单位签定“人才租赁协议书”。人才中心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人才”经用人单位考核合格后,人才中心与“人才”签定“人才租赁合同”,  相似文献   

5.
人才火爆国企   最近,一些频频见诸媒体的消息确实让人振奋:   2000年江苏省高层管理人才交流大会近日在南京召开,场面十分火爆。招聘单位中国有经济成分单位 107家,占进场招聘单位的 71%。这次人才交流大会显现出非常突出的“围城”现象,那就是,三资企业人才又渴望重新回到国企。据南京市高层管理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统计,这种“围城”现象现在已越来越普遍。它反映了国企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国企呈现出了对人才的巨大吸引力。   一向在人才市场较为保守的国有企业,最近却在杭州频频出手设摊“抢”才,在人才市场唱起了主角。…  相似文献   

6.
李震 《人才瞭望》2014,(3):58-58
在享受完原单位的优厚待遇和优惠政策后,立即转投其他地方或单位继续享受待遇和政策,由于“跳”得频繁.人们往往把这种行为称为“跳蚤式”行为。当下.随着全国各地大力招揽人才.一些人才钻人才招引的空子.出现“跳蚤式”行为,亟需警惕。  相似文献   

7.
增强服务功能,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好人才后备工作。这是日前记者参加上海市杨浦区人事工作研讨会后的主要印象。作为拥有中纺机、同济大学等一系列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杨浦区,以“坚持立足本区、面向社会、为经济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服务和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的宗旨”,三年来,共举办了人才交流洽谈会12次,2.7万人参加洽谈,达成意向8千余人,招聘录用1907人。其中高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274人、初级职称823人。组织962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待业保险,并已向区内待业人员发放待业保险金12.9万余元。复且大学人事处干部对他们在人才引进上的有效支持感慨良多。如大学引进了一些高尖人才,相应地他们的家属随调,得到驻地区人才中心的大力配合。  相似文献   

8.
汪丽萍 《人才开发》2005,(11):33-34
非公有制经济“龙头”单位是指那些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到“龙头”作用、科技含量较高、社会声誉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他们特别需要高层次人才而又特别缺乏,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龙头”单位是关键;壮大非公有制“龙头”单位,高层次人才是关键。非公有制经济“龙头”单位缺乏高层次人才的问题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本文根据笔者调查了解的事实,试图就此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以期引起决策层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也是为“非公”经济作一个方面的呼吁。事实依据以…  相似文献   

9.
一、从“冷择业”说到换位思考 不少“冷门人才”高校毕业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其原因虽有很多,但许多“冷门人才”在择业中未能从自己专业较冷的实际出发,于趋炎附势,跟着“热门人才”一起往“热门单位”钻,因而普遍受到冷落,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冷门人才”,知道自己专业较冷,在“热门单位”竞争不过“热门人才”,于是,择业前就注重进行多方面换位思考,在此前提下,有意识地避“热”就“冷”,寻找那些被众多求职者所冷落的“冷门单位”去应聘,反而比较容易地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13,(6):34-35
“什么叫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中国现在最缺乏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如何造就国际化人才?”针对广为关注的国际化人才话题,4月29日上午,“我与外教”全国征文大赛活动组委会专门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了“国际化人才之路”论坛。全国各地外国专家管理部门、“我与外教”大赛活动获奖学校单位的代表和获奖个人、外教等共计331人参加。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最近从报上读到这样一则消息,杭州某公司为鼓励人才流动,制订了一项特殊政策:本单位只要职工被其他单位看中并被调出去的,奖励5万元;如果其职位比现在提升的,每升一级,再奖励5万元。不久前,该公司一位科长,被调到另一家单位任分管领导,公司果然没有违背诺言,奖励他10万元。这则消息无不让人感慨万千。在“人才流动难”的悲叹声中,在许多“跳槽”员工不为人们理解的时下,该公司的举措无疑为促进人才流动注入了动力,让所有欲“跳槽”而跳不出去的人才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近年来,一些单位为避免人才“跳槽”而造成专业…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下岗职工或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虽然也多次往返于各个人才市场,也许参加过无数的招聘会,或许还参加过一些单位的面试,但始终没能找到一个合适满意的职位,于是,有些人只好先在某个单位“干着”,等有机会再寻求新的职位。也有些人开始怀疑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甚至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们缺乏正确的求职方式。要成功择业,首先要了解用人单位究竟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从报刊上刊登的招聘启事和笔者接触的一些单位来看,他们对人才的需求一般都表现为三类:一是经营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一些企业在人才招聘和使用上“唯学历、唯文凭”,不看能力看学历,不看业绩看资历,让许多眼高手低的“人才”钻了空子,而另外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得不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4.
梅雪 《人才开发》2001,(4):32-32
现代人事管理中存在一个让人习以为常的怪现象——“专而优则仕”。即用“做官”或“升官”来吸引、奖励、提升有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让他们专职或兼职地担任行政职务。单位认为此举是对人才的重用,而人才也视之为自身价值的体现。然而殊不知,在这种单位与人才双方都满意的表象背后。隐藏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脸紅干什麼?     
前不久,在上海首次厂长经理人才招聘洽谈会上,几位参与交流的正副厂长恰在现场巧遇已经调离本系统的原公司领导,竞全都下意识地“脸红”起来,厂长们既想交流,遇人却又脸红,这委实是个发人深省的现象. 市场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这一点,恐怕时下已经没有多少人会持异议了,有人才竞争就有人才的流动,这纯属情理中事,人才这股“水”从曾经的“死水一潭”到眼下的“流水不腐”,不能不说是生产力的一个解放,不过,要求所有的人时人才流动都能具有这等认识,则未免过于天真了.实行了几十年的“人才部门所有制”,指望通过几年的人事制度改革就会更新人们的观念,这无疑是不切实际的,不要说有些执掌着部门权柄的人物,横竖看不惯本单位人才的流动,就连渴望流动的人才本身,也未必看得到流动的合情合理,甚至也会觉得“流”出去是不安心现职而愧对了本单位,否则,上述几位厂长大可以堂而皇之参加招聘,大可以不“希望保密”而公开供职单位和电话号码,大可以面对领导谈笑自若,又何“脸红”之有?  相似文献   

16.
至2005年底,海门市共有各类人才55600人,其中高级技术人才153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才8113人,全年每万人中拥有人才数537人,先后3次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海门市人事局被评为“江苏省人事系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7.
海潮效应海水因天体的吸引力而涌起,吸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吸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吸引力过弱则无潮,人们将此自然现象称之为“海潮效应”。单位兴衰的关键之一是人才队伍。依据海潮效应,单位吸引力大,就容易吸引德才兼备的人才而推动单位发展;单位吸引力小,则难以吸引人才加盟,单位就更显得消沉而无生气。现在,许多单位领导通过“待遇”、“感情”和“事业”三个方面来吸引人才。但有必要提醒的是,在这三个方面中最具吸引力的是“事业”,因为他们最需要的是从自己热爱的事业中激发潜能、施展才华,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泡茶效应按常规,泡茶的人总…  相似文献   

18.
《人才瞭望》2009,(8):47-47
日前,新乡市人事局组织开展了“人才网络招聘周”及“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活动。此次招聘活动共注册参会单位1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1800多个,网站日访问量2000多次。其中。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参会单位85家。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参会求职人员2800多人。签订初步意向980多个。“人才网络招聘周”及“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免收一切费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风尚的形成,促进各企事业单位切实注重人才资源开发的工作,以实现辽源市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日前,市人事局召开了全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先进单位评比活动工作部署会,并下发了《辽源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先进单位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先进单位评比对象为全市企事业单位,评比的内容是单位领导的人才意识、单位的人才环境、人才队伍和人才取得的成果情况。具备条件和标准即可评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先进单位。并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特别奖,即对在尊重…  相似文献   

20.
时下又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的时候,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一律进入人才市场,可毕业生都知道,等到人才交流会上再去找单位就为时已晚了。一些效益好的单位人员早已饱和,除非你是紧缺人才,否则没有一定的关系是进不了的,而一些效益差的单位谁都不想进。因而大多数学生早在毕业前的几个月里就忙开了,四处奔波,选择单位,毛遂自荐;家长则是绞尽脑汁,多方托人。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一些效益好的企事业单位整天门槛踏破,老总和人事部门更是叫苦不迭,抱怨电话太多,登门说情的太多,整天应接不暇,同意进人吧,可单位早已超编,不同意进人吧,则关系难处,单位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方方面面的关系太多,登门说情的人大多有些来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而一些效益差的单位,即使想选择一些用得上的人才,也难以如愿。 诚然,双向选择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择优录用和可供选择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人才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对过去毕业生一揽子统配的用人机制的一次改革,对于用活人才,用好人才不失为一个好的举措,但随着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调,也给人们带来新的忧思,特别是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矛盾尤为突出,尽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作出一定的努力,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