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到人才市场设摊招聘的或是人事主管,或是厂长经理,他们亲自出马物色人才,犹如“伯乐”选“千里马”那样,往往别出心裁,独具慧眼。本文既反映了招聘者对“跳槽”的独特见地,也反映了招聘者对“跳槽”者的各种要求,对“跳槽”者来说不无裨益。 (一) 他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且举止文雅,老练稳重。一看便知道是位老人事干部了。谈起“跳槽”,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毫不夸张地说,“跳槽”两字,几乎成了青年人的“口头禅”。人们开始拥有择业自主权,不必象以往那样“吊在一棵树上”“从一而终”,可以自由“跳槽”了。它确实促进了人才流动,开发了人力资源,受到了用人单位和人才的普遍欢迎。就拿我们公司来讲,能在人才市场上找到紧缺急需的人才。有位助理工程师原在国营企业工作,该厂人才济济,技术力量雄厚,他在工厂只能给工程师们当“配角”,轮到他“当主角”,负  相似文献   

2.
“赝品”人才,就是人才中的假冒伪劣,但又不是百分之百的假冒伪劣。这种人,虽然并非技术上的尖子,管理上的行家,写作上的能手,但本事还是有一点的。他们精通“交际学”、“关系学”,头脑活络,口齿令俐,交游广阔,手腕“精明”,纵横捭阖路路通,能量极大。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人也有需要,还可以派点小用场。不过,领导头脑一定要清醒,对他们要控制使用,让他们在鞍前马后做些具体工作,而不宜  相似文献   

3.
在人才市场日益红火,人才的合理流动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科技人员的“跳槽”已经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跳槽”决不是毫无规则的,随心所欲的,一句话,“跳槽”也要讲“跳德”。 何谓“跳德”?不妨试举几例说明之。某君欲“跳槽”,在事未如愿之前,便消极怠工,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某君要“跳槽”了,搁下手中“半拉子”的研究课题,屁股一拍,扬长而去了,致使单位的科研项目搁浅,已投入的经费造成损失。某君“跳槽”了,一  相似文献   

4.
赵路 《人才瞭望》2006,(7):35-36
很多企业领导都感到自己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威胁,而其中又以高层人才或核心员工的流失最为头痛。对企业来说,这些人员的流失常会导致商业失密和市场流失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长期的竞争力和凝聚力。2005年夏季,发生在微软公司的一起“跳槽”风波以及由此引发的诉讼案.使世人关注,也使我们对企业高层人才的流失问题进行重新反思。  相似文献   

5.
时下,“跳槽”两字恐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了。如果把招聘和应聘比作“恋爱”的话,那么人才交流部门则是“红娘”了。作为“红娘”都希望“恋爱”双方一见钟情,“跳槽”者如愿以偿。可是,往往却不尽人意。何以好事多磨?招聘者和应聘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此,笔者采访了几位在浦东新区从事人才交流工作的同志,从“红娘”的角度来说“跳槽”,这些评头论足或许应验了一句老话“旁观者清”,对“跳槽”者和招聘者如何两厢情愿皆大欢喜不无启迪吧! (一) 他年近半百,稳重老练,是位多年从事人才交流工作的基层领导,有着丰富的经验。说起“跳槽”,他兴奋不已,仿佛立即进入角色。 对于跳槽的背景、根源及其原因,我暂且不论,这里着重谈一下如何跳槽,提高人才交流的成功率。作为“跳槽”者谁不想一举成功,而要马到成  相似文献   

6.
“拍马”的由来“拍马”又称“拍马屁”,当今是形容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行为。可是“拍马”一词原是一种风俗。“拍马”源于古代西北游牧民族地区。据元史载,平时人们骑马相遇,看到对方的马好,总爱拍着马的屁股说“好马,好马”称赞一番。久之,拍马便成了人们相见时...  相似文献   

7.
1999年10月22日,就杭州商界名人厉玲经理“跳槽”一事,浙江省人才开发中心与《之江晨报》社联合举办“人才流动研讨会”。高等院校、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大型企业集团负责人以及新闻界代表共40余人,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和研讨有关人才流动问题。 厉玲跳槽引起轰动的思考 按一般人的思维,人才的”跳槽”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的“跳槽”,不是新单位的高薪诱惑,就是与原单位关系搞僵。然而,厉玲的“跳槽”是在她于杭州大厦购物中心功成名就之后,至银泰百货追求做一名职业经理。对此,在研讨会上大家谈了自己的看法。 省社科院…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全国科技人才交流洽谈会”展厅内,一纸海报引人驻足:“中国首家猎头公司为您猎取卓越人才……” 何为“猎头”? “猎头”即猎头公司的简称,“猎头”这一说法是舶来品,即猎取智慧,猎取人才之意,它的内涵是通过特别程序、方法来猎取人才,与一般人才交流中心所不同的是:它主要针对较高层次才能的人员,他们几乎不刊登广告,也不接受来信应征,而是直接与目标人物接触,采用猎取性、竞争性和功利性的工作方式,为企业猎取所需高级人才,同时也为那些不愿或不能参加公开应聘,无法做到主动“跳槽”的中高层人才寻找人生的“新座标”。  相似文献   

9.
猎头公司:“莫闯红灯”沈小平“猎头”一说是舶来品,即猎取“头”的意思。“头”者,智慧集中之所也。猎头公司采用猎取性、竞争性、隐蔽性工作方式,为客户猎取公开渠道得不到而又十分急需的人才,同时也为那些不愿公开应聘,而跳槽愿望强烈的人才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据...  相似文献   

10.
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人才跳槽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日前,“方正高层人事地震”,周险峰带领PC骨干“集体跳槽”海信;清华同方4员销售猛将转投长城电脑;还有发生在猫人、波司登、青啤等的“团队跳槽”事件……集体跳槽的故事接踵而至,层出不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成了中国企业界塑造的一道独特风景线。“集体跳槽”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视线和惯有的思维方式形成强烈冲击,并引发了社会对其背后人才问题审慎的思索。 “集体跳槽”甚嚣尘上 “集体跳槽”并不是鲜见和个别的事  相似文献   

11.
人才“跳槽”现象,已司空见惯;企业为了得到自己需要的人才,不择手段到别的企业强挖墙脚的事,时下也不鲜见。这无疑为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机会。但是,人才很随便地从一个企业流到另一个企业,势必使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企业与其花钱和精力培养了人才,说不定哪一天被别的企业抢走,倒不如什么时候需要人才,直接到别的企业去挖。如果企业没有培养人才的积极性,这对人才数量和质量都还难以适应发展的社会将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用人单位也抬高了门坎。由于观念陈旧,有些单位和企业把包括“怪才“”偏才”在内的特殊人才拒之门外,造成人才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怪才”、“偏才”不是全才,往往被认为“边缘人”,很难与社会合拍。然而,人才区别于庸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性鲜明,他们往往独立持行,似乎不那么好管,不那么容易随波逐流,许多用人单位接受不了他们的个性,难以发挥他们的特长;容忍不了他们的缺点,也不可能欣赏他们的特点。对于一个求贤若渴的领导者来说,应该有一种对人才由衷的敬爱之…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一个优秀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已为世人认同。因此,“猎头”公司的业务也在蒸蒸日上,据美国“经济学家人才部”(EIU)统计,全球该类公司1995年总额达到了35亿美元,“猎头”们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高。据悉,英国的王族也开始雇用“猎头”,最近英国一家广播公司还就这一题材作了一套电视片,引起了社会舆论界的广泛关注。 几乎每一个大的董事跳槽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位隐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松下幸之助,可谓天下闻名。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者。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的员工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这些人往往已经  相似文献   

15.
一、育人和用人一体化是人才开发的基础 所谓“育人和用人一体化”,第一层意思指的是在人事管理中,培养人才要与使用人才相结合,如果对人员“先培训,不使用”,就不能使人力转化为人才,也就不能真正做到人才开发。第二层意思是,使用人才时不能忘了对人才的教育培养,也就是即使挑选了好马,但是不让它吃草,这匹好马终究会死去,好马成不了“好人才”。因此,育人和用人两者是相辅相承、有机联系的,这不能割裂开来。一体化就是整体化。育人要想到用人,用人必须考虑育人。当然,一体化并非是合二为一,育人和用人各有各的功效,谁也代替不了谁。 所谓“人才开发”,指的是把人才潜在的能量充分地加以开掘出来,并加以发展和发挥,使之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6.
密友小王“跳槽”吃了大亏,悔恨不已:本来在原企业工作月薪3000元;哪知跳槽一次,月薪1000余元;再跳一次,月薪不足1000元。我们常常拿他取笑:“你从‘米槽’跳进了‘糠槽’,原来‘吃米’,现在‘吃糠’……” 小王的教训,就错在跳槽前对应聘的企业缺乏了解,“这山望着那山高”,轻信企业在报纸招聘广告上吹嘘的“高薪”谎言,盲目跳槽,铸成大错。  相似文献   

17.
王志宇 《人才瞭望》2003,(12):46-46
职场上有句话叫“有多大心胸做多大事业”。现在一些知名大企业,真正做到心胸博大、广纳英才,其最成功的一点,就是“让好马吃回头草”。摩托罗拉公司的制度规定,如果员工离开公司后90天内归来,以前在公司的工龄还会延续。IBM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仍保留一份离职员工的名单,并经常保持与他们的联络与沟通,关心他们在新的职位上干得如何,想不想回来。结果,这两家公司的广阔的胸怀,感动了离职出走的员工,有的人不但下决心归来,而且宁肯退还他们辞职时在公司领取的补偿金。麦肯锡公司把离职员工的花名册称为“麦肯锡校友录”。世界著名的Bain管理…  相似文献   

18.
马,性温驯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自从唐朝文学家韩愈《马说》讲了“伯乐相马”的寓言之后,马(当然是“日行千里”者)便有了人才的喻义。 马是食草的哺乳动物,汉语中还给喂马的草起了一个专用名词:“马刍”。清代诗人奇星在《马草行》一诗中云:“家家并日办马槽,办豆更办锉草刀。”看来,马食草还很讲究,连“锉草刀”也马虎不得。马觅好草,天经地义。因为好草是马得以温饿、得以生存、得以发展(繁衍)的基本条件。哪里刍秣丰美,那里就有骏骐奔腾;反之,哪里土瘠草稀,那里就马迹罕至。同马一样,人才也有一个温饿、生存、发…  相似文献   

19.
笔者最近从报上读到这样一则消息,杭州某公司为鼓励人才流动,制订了一项特殊政策:本单位只要职工被其他单位看中并被调出去的,奖励5万元;如果其职位比现在提升的,每升一级,再奖励5万元。不久前,该公司一位科长,被调到另一家单位任分管领导,公司果然没有违背诺言,奖励他10万元。这则消息无不让人感慨万千。在“人才流动难”的悲叹声中,在许多“跳槽”员工不为人们理解的时下,该公司的举措无疑为促进人才流动注入了动力,让所有欲“跳槽”而跳不出去的人才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近年来,一些单位为避免人才“跳槽”而造成专业…  相似文献   

20.
硕士、博士相继下岗、高工、高讲再就业时吃“闭门羹”……人们在惊呼;高级人才掉价了!其实,如此断言有失偏颇。一部分高级人才被淘汰,正是人才资源科学配置机制在起作用。大浪淘沙,造者生存。人才被“储备”,专业不对口。曾几何时,企事业单位“人才储备热”兴起,不管是否适用,用了再说;当然,从事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讲此举不无积极意义。但是这种“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弊端很快就暴露出来l不是人才另谋高就”跳槽”就是单位”养不起”人才而让其下岗。~位博士后8个月前下岗奔波至今尚未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就是发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