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旦大学陈玉兰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2001年当代中国精神——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作了《新经济时代企业人才管理》的报告(并被评为“中国精神先进个人”),特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理想与追求,包含了“中国崛起”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任务,同时民族复兴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实现统一的精神旗帜。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维系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实现“中国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工匠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工匠精神”不仅继承传统工匠文化,还发展出新的时代特征。“工匠精神”培育是实现个人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宏观环境;加强师资体系建设,健全教书育人机制;创新高校培养模式,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树立自我工匠意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理论概念,在2022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会议上,又再次提到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并以此作为本次大会的主题,在多达3万余字的二十大报告中“伟大建党精神”一词就提到了3次,这足以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因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我们更要接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学习、理解并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蕴含、典型特征并且做到接续弘扬传承,必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必须“不畏牺牲、勇于斗争”锤炼敢于斗争的意志品格、必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张琼林 《人才瞭望》2016,(13):55-56
中国游客的“爆买”让日本百货商场的生意格外火爆,在感叹中国人惊人购买力的同时,“爆买”也引发对中国制造的集体反思. 众所周知,支撑日本制造的即是匠人精神.与日本制造坚定信仰匠人精神不同,中国制造业普遍缺乏这种沉下心来钻研本业的态度,而是抱着浮躁的心态寻求速成的捷径,比如盛行的互联网思维.不少中国企业家将互联网思维视为救命稻草,而把像匠人一样追求产品品质的精神抛在脑后.  相似文献   

6.
结合“一带一路”精神以及相关的发展规划,使之作为中国实践“万隆精神”最佳注脚,让中国周边以及广大亚非发展中国家看到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将惠及世界,树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鞠维伟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60年前,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国际会议,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载入史册。它所体现出的亚  相似文献   

7.
浩然 《人才开发》2009,(12):13-13
在中国,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几年前的一次中国十大文化偶像的评选中。钱学森与鲁迅、金庸等人一起名列十大,成为唯一上榜的科学家。钱先生作为当代中国科学精神的代表。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的“科学偶像”。他的治学严谨、敢于创新、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表征着人类社会从蒙昧到文明的社会巨大变革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马克思及其继承者的现代化理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独立自主探索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之中,冲破了西方世界对现代化话语长久以来的“垄断权”,开辟了一条以“人本逻辑”代替“资本逻辑”的现代化发展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内容丰富,既紧扣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又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紧密联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思政课教学的内在契合性并融入教学,是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以“三个务必”为视阈,系统梳理焦裕禄精神生成的历史、实践、人民、社会等机理,概括提炼焦裕禄精神“人民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的核心要义,进而探析“三个务必”思想与焦裕禄精神的内在机理,因此,要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战胜前行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脚踏实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对于推进新时代条件下党的自我革命、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地去迎接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的日子里,《继续工程教育》杂志迎来了创刊十周年。十年前,中华大地春雷滚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各行各业迅速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向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前进。在社会科学领域里,鲜明地打出了“继续工程教育”的旗帜,推出了集“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傅涵 《国际人才交流》2012,(12):40-42,72
他是一位生活在北京的美国人,他唱中国歌,吃中国菜,游历中国,热爱中国。他是外国人在北京的一个代表和缩影,他是马克·力文。2012年8月31日~9月4日,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英文门户eBeijing拍摄了马克·力文微电影,展现了马克·力文在北京的生活,体现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向世界展示北京!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年代,有一位来自加拿大的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着中国的抗日战争。毛泽东提出“大家要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仍然可以看到“白求恩”的身影。  相似文献   

13.
“千人计划”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张辉说:“使我们无论是拿到外国护照的,还是拿到绿卡的这些海外学子,有更强的‘主人翁’精神,能够感觉到大家都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2月,日本2015年度“新语—流行语大奖”评选结果揭晓,日本坊间用以形容中国游客在日本购物出手豪爽的现象“爆买”一词斩获“年度大奖”。
  活动主办方称,持续增加的外国来日游客中,中国游客的“爆买”远超其他群体,在药妆店、家电量贩店、超市和百货店,人均购物超过17万日元。日本最大免税连锁店“乐购仕”社长表示,希望中国的企业也能学习日本努力制造优秀产品的精神,让今后这种“爆买”不但发生在日本,也同样发生在中国国内。  相似文献   

15.
坚持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与建设胜利的法宝之一,自我革命是纯洁中国共产党队伍的重要武器,在新时代继续坚持伟大建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何将其深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价值维度上,应聚焦提高政治站位与实现育人目标;从内容维度上,应凸显“三个务必”“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论断;从融入路径维度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统领课堂,坚持以红色文化贯穿课堂,坚持以提升认知作为育人关键。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整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包含着的精神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团结合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时期,所以当代大学生身处中西价值观交互存在且相互冲突的环境中。西方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深深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致使他们自我意识浓厚,社会责任感缺乏,思想道德境界不高。依据这一实际,运用“整体”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魏梅 《人才瞭望》2017,(1):47-49
巴西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冠,一时间“女排精神”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郎平却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一语道破女排夺冠背后的玄机. 2013年年初,52岁的郎平二度挂帅时,中国女排还在低谷,虽然中国球员训练刻苦,经常采用“魔鬼训练”,但成绩依然不理想.郎平回归后,短短两年半时间,中国女排便重整旗鼓,这跟郎平的执教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四年前被誉为“中国亚科夫”的汽车工业巨子、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方宏在事业如人中天之际,自己却在巨大的精神重压下轰然倒下,从五楼总经理室跳窗自杀身亡,令整个中国企业界为之震惊。人们在扼腕叹息之余,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9.
“两路”精神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将“两路”精神融入交通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是弘扬和传承“两路”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应然之举。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两路”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存在重视不够、协同不强、方式单一的困境,按“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通过抓大方向、建大师资、办大课堂、搭大平台等途径,发挥好“大思政课”在铸魂育人与传递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培育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是高校强化人才目标的客观选择,准确定位新时代工匠精神内在逻辑,遵循工匠精神与时代要求、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相统一。在共筑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实践中,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双导型”师资队伍的路径探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应用创新型人才培育能力的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