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在京城常驻工作的外国人口已达4万.这些“洋打工”也在和中国人争抢饭碗,并且为北京税收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另外,在京留学生人数也有3万多人,目前在京各高校的留学生大多数已不只为学汉语,更多转向了应用型学科和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各高校中,有3万多名外籍女留学生。其中,既有东南亚政要的“公主”,也有欧美富翁的“千金”。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女孩多数不花父母的钞票,而是自食其力靠打工养活自己读书。据说不少人都谈了对象,计划毕业后在这里成家留在中国发展,这又到底为何?2002年11月,笔者走进清华、北大等几所名校,采访了一些“洋妞”,她们的经历令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3.
《北京人在纽约》、《我的财富在澳洲》都是国人在国外打工、就业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开放、发展、稳定的中国也成了许多外国公民向往的就业市场。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的洋人成群结队,“洋倒爷”、“洋打工妹”、“洋盲流”,应有尽有。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提供的数字,近五六年间,在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非法居留的外国人达3万多人,其中已被动员、遣送出境的2万多人,尚有1万多人滞留在境内。 让我们看看“洋盲流”给国人生活带来了何种景观.  相似文献   

4.
花园般美丽的城市、世界一流的治安环境、英汉双语教育、17岁以下学生的妈妈可以陪读并申请工作……正因为有如此多的诱人之处,近年来中国小留学生潮水般涌进新加坡。同时,1万多名“陪读妈妈” 也已成为当地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备受人们关注。有人说她们中不少人靠打工已成了“富婆”,也有人说她们的生活充满了屈辱和泪水。日前记者借狮城旅游之际进行了采访,掌握了中国“陪读妈妈”在新加坡的第一手真实材料,以及她们触目惊心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去年春,一条消息在北京引起了不大不小轰动:戈尔巴乔夫的“御厨”正在北京一家“莫斯科餐厅”打工。据悉,近来“洋打工”在沿海地区、南方省份和东北省已不鲜见。有人说这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也有人说这是一些单位故弄玄虚的缘故。而国家权威部门则认为,对来华就业的外国人要依法加强管理。因为,非法的“洋打工”已造成许多问题。俄罗斯女郎的是是非非(法新社北京1993年2月3日电)由于俄罗斯经济困难,数以百计的俄罗斯少妇在两国关系正常之后来中国工作。她们大多在饭店和夜总会当服务员,不少人卖淫,特别是在大城市……人在某种程…  相似文献   

6.
不少国人把出国打工看成是一种时尚,总是想方设法往外跑,有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出国。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入驻,外籍打工者更是蜂拥而至。尤其是人称“东方纽约”的上海,目前已有“洋打工”2.7万人,且多数来自日本和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职业也从最初的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扩展到现在的外语教师、高尔夫球教授、时尚买手、个性餐馆、酒吧老板等等。他们如何融入当地人的工作和生活呢?带着好奇和疑问,日前记者探访了这个神秘的打工部落。  相似文献   

7.
像候鸟般在适宜的季节飞来,改革开放后的上海如今活跃着一支“洋雇员”队伍。他们同1300万上海人民相濡以沫,共同创造着太平洋西岸这一大都市的明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上海各高等院校、三资企业和外商机构中,拥有2000多名“洋雇员”:“洋经理”、“洋专家”、“洋厨师”、“洋教师”等等。他们带来了专长、手艺和生意经,也带来了异域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意识观念,在上海这一五方杂处的都市里融汇、接触。为上海滩增添了又一笔浓浓的开放的色彩。“洋经理”的新经验在上海三资企业的1200多位“洋雇员”中,“洋经  相似文献   

8.
年薪38万:一个“洋打工”顶17个上海人据报道,2004年,上海职工年平均工资22164元人民币,比较“洋打工”约38万元的人均年收入,两者相差17倍。联系到近期中国地方政府海外揽才所抛出的“高薪”绣球,不难推断,在中国的国际化人才身价正在暴涨。高收入源自高学历和高职位。资料显示,来沪外国人士绝大部分选择在外  相似文献   

9.
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沃守信最近宣布,改革开放10年,中国共有8万多人出国学习,其中公派留学生6万多人,自费留学生2万多人(不包括到语言补校半工半读的留学生)。到目前为止,已有3万2千多人学成回国。该负责人说,中国将继续改革开放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公派留学生人数没有减少,有所变化的只是派出国别比例和派出人员的结构层次上要作合理调整。这是贯彻“按需派遣”方针所必须的。他认为,今后的派出人员在选拔上还要改进,应纠正以  相似文献   

10.
据法国一项统计显示,外国留学生给澳大利亚带来的收入相当于该国的农业及食品出口总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费收入超过该省的工业生产总值。这些数字引起了法国教育界的震惊。连法国外交部长韦德里纳都慨叹“为什么世界各国政府高官多是由美国大学培养的?”与英、美、澳等世界上的“留学大国”相比,法国每年吸引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十分有限。在200万大学生中,外国学生只占约6%。由此,法国为了吸引海外留学生,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这对于想留学法国的中国学生无疑是个“福音”。改革高等教育,以适应留学生传统上来法国留学的西部…  相似文献   

11.
爱在中国     
记得离开乌克兰时,一位中国留学生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别担心!到了中国随时随地都会有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我记下了他的话。现在我知道——这不是客套,而是事实。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文艺圈出了不少洋笑星。来自加拿大的大山和安仁良、美国的莫大伟、法国的朱力安、德国的郝莲露、坦桑尼亚的阿玛尔……但观众也许有所不知,这些洋笑星都是丁广泉的徒弟。20多年来,一直矢志不渝并自得其乐地坚持教"老外"说相声、练汉语,在相声界里丁广泉是独一份儿。"京城洋教头"3月30日,星期六下午,丁广泉的"趣味汉语教学"课堂上又多了一张新面孔,埃及来华留学生。1989年,丁广泉和洋徒弟大山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2月初,在“上海留学人员成果展”上获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赴世界各国留学的人员约32万,其中约11万人已经学成归国,上海已吸纳1.7万多名归国留学生,上海吸纳的留学生人数,约占中国学成归国留学生总数的1/6。归国留学生在上海创办的企业有750家,许多人成为上海高新技术领域的“台柱”人物。目前在上海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归国留学生有1920人,占上海获此津贴人数的1/4;获得“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归国留学生有125人,占上海此项称号人数的1/3强;在上海地区任中科院院士、工…  相似文献   

14.
巴蜀民工遍神州,10万川军出夔门。 10多年过去了,10万川军带回家的不全是每年100亿元的钞票。这10万芸芸众生之中,诞生了不少大款、企业家、文学家,甚至亿万富翁,他们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在这群热血青年中,一位未来的音乐家又走了出来。 《九妹》你在哪里?! 京城可谓藏龙卧虎、人才济济之地。梦想到北京城乞求好运、崭露头角的可谓数以万计。然而。一位普通的四川打工仔却成为万众瞩目的“幸运儿”。对于见多识广的京城音乐人来说,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回触动他们艺术兴奋点的作品,竟是出自一位甚  相似文献   

15.
世上有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拥有一个固定的职业,为了生存,不少人便去打工。所谓打工,主要指从事那些暂时性的、短期的和非契约性的职业。打工人去打工,往往是出于一种权宜之计。 ·关于打工族 哪些人最容易成为打工族?几乎每一种人都可能成为打工人,或者说,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打工的经历或将会有这样的经历,只是所从事的打工职业不同、持续时间长短和打工收入多少存在差异而已。但是,在打工族中,有四种人构成了打工的“集团军”。 ——大学生。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大学生打工早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打工主要在寒暑假里,也有些在课余时间进行。对此,在欧美国家里,政府对大学生打工有专门规定,对打工时间限制,以防止大学生为打工而耽误学业。我国虽无此类规定,但学校对大学生的出勤控制较严,因此也只能在课余和假期里进行。大学生打工,大约一半从事着与大学学业或生活有关的工作,即校园内打工;另有一半则走出校门,到社会上承揽“生意”。在我国,大学生打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7月21日至8月7日之间到过中央民族大学,便会发现暑假寂静的校园里多了许多小留学生的身影,他们是来自英国9所中学的学生,此次来到北京参加由英国大使馆教育文化处组织的“中英汉语夏令营”活动。中英汉语夏令营是英国大使馆“校际往来”项目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这里讲述的故事,都是真实的,确切地说,它是一个中国第五代留学生和他的学生们所亲身经历的,包括近年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赶超“洋权威”,已经不仅仅是目标、理想和愿望,而且是有目共睹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出国贸学新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总计超过30万,每年出国留学的学生达到2.5万多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在经历留学热潮起起落落之后,尤其是美国“9.11事件”之后,中国学生在出国留学选择走向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成为出国留学热门国家。英国:吸纳留学生步伐加快留学英国升温英国在西方发达国家行列中,给世界的印象总是第二;但在美国“9.11事件”之后,英国加快吸纳外国留学生的步伐。美国伯克利大学权威人士近日预测:英国未来几年很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据悉:在上海国…  相似文献   

19.
李颖 《人才瞭望》2009,(10):11-13
2009年7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高中生抢滩“洋高考”调查》一文,引发读者热议.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对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这一新留学趋势心存隐忧。更有数据表明,不光放弃高考赴海外读书的高中生明显增多,办理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也比往年增加了两到三成。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当有人悉心研究中国的知青部落、探讨“老三届”高中生喜怒哀乐的时候,人们却惊奇地发现,在自己的周边、几乎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劲旅;一支被誉为“新三届”的85万大学毕业生! 是“文革”的旋风砸碎了“老三届”高中生那孜孜以求的大学梦、让他们整整沉寂了十年;星换斗移,岁月更迭,历史又让他们旧梦重圆,成了恢复高考制度后77、78、79年入学的“新三届”的主体。他们以其出色的才华、丰富的生活体验和一流的建业精神,抒写着时代的史诗,描绘着跨世纪的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