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议末位淘汰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形态下,企业与企业、单位与单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已为人们所共识。在这种共识下,如何提高一个组织的人才竞争力,不少人提出应普遍推行末位淘汰制,并结论“没有建立这种机制的企业就必败。”究竟什么是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是否可以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后的处理方式,怎样提高组织的人才竞争力,凡此等等,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末位淘汰制在一些企业、学校甚至行政管理单位都十分流行。所谓末位淘汰制是指组织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考核,然后对其考核成绩进行排名,按照一定的比率淘汰处于未位的员工。末位淘汰制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理论在实际管理中的运用,目的是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员工危机感、竞争性,激活整个组织。但是,末位淘汰作为一个管理工具,并不是最佳模式,并不能包治百病,它在理论前提、理论本身以及组织操作方式中都存在种种问题,同时,也对企业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它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还值得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一、…  相似文献   

3.
邢传  毕争 《人才瞭望》2003,(3):20-21
所谓“末位淘汰制”(eliminationthroughselection),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管理系统的现状,确定适当的淘汰比例,定期淘汰部门成员,从而不断优化部门工作的一种制度。”“这是从人事管理的角度所下的定义,如果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这种淘汰机制不仅包括对人的淘汰,而且包括对服务或者项目的淘汰,例如中央电视台对有些谈话节目实行末位淘汰制,而最近出现的对国家级高新区实施的末位淘汰制就属于对项目进行的淘汰。因此,从淘汰对象来看,目前我国公共部门改革中出现的末位淘汰制主要是人事淘汰和服务(或者项目)淘汰两种。从…  相似文献   

4.
《人才瞭望》2004,(4):46-46
由于末位淘汰制能够优化企业的员工结构,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新思想、新资源的产生,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实行末位淘汰制。那么,企业在实行末位淘汰制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5.
当前,有的地方和单位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热衷于搞“末位淘汰”,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激励鞭策作用,但却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宜照抄照搬、广泛提倡,否则会误人子弟,殃及无辜。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单位与单  相似文献   

6.
霍华 《人才瞭望》2009,(7):100-101
"末位淘汰制"始于美国通用公司的"活力曲线",在通用公司得到了较为成功的运用。所谓"末位淘汰制"是指把绩效考评中综合得分较低、排名末位者按一定的比例淘汰出局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部分地方实行“末位淘汰制”,只是年终考核一般工作的人员;而如今“一把手”被淘汰免职尚属首次。2002年初始,南京两位局级领导在“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排名末位而就地免职。此消息在省内外反响强烈,并告戒人们考核制度将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8.
相关链接一: “末位淘汰制”一般是用在企业管理上,指在规定每年年底进行综合测评,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等情况量化排序,对处于最末的按照一定百分比进行淘汰的一种方法。 相关链接二:据媒体报道,从本学期开始,北大将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约有2%的学生将因考得不好而被淘汰。北大将杜绝考试100%的通过率,原则上各门功课的不及格率将控制在1%至10%,如果某门课程出现学生全部及格的现象,学校将追究老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刘缨  刘云 《人才瞭望》2000,(1):27-27
以往的用工制度让我们吃了很多苦头,该尝试新的用工制度了国有企业固定工制弊端是众所周知的,逐步取消固定工制势在必行。取消固定工制后,企业应采取何种用工制度?很多人主张吸取欧美国家的做法采取“全员合同制”和“尾数淘汰制”。目前我国国企用工制度改革正在走这条路。那么,“全员合同制”和“尾数淘汰制”真能取得政府决策部门所预想的效果吗?从欧美实际情况来看,在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国家,工人消极怠工的现象比比皆是,弊端显而易见。而“尾数淘汰制”对工作表现越好、业绩越突出的职工,激励效应就越小。因此,在我国,应该…  相似文献   

10.
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万希 《人才开发》2008,(2):55-56
“末位淘汰制”起源于美国通用公司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多年的管理实践。他根据“强制正态分布”规律。绘制了著名的“活力曲线”.将员工划分为三类:最好的20%是创造奇迹的人。失去这样的人被看作是领导的失误:中间的70%是公司的主体.也是管理和培训的重点:末尾的10%是公司必须淘汰的对象。韦尔奇也指出:“我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够发生作用.是因为我们花了10年时间在通用公司建立起了一种绩效文化。在这种文化里.  相似文献   

12.
据《湖北日报》报道:宜昌市行政机关从5月份开始在全省率先实行公务员末位淘汰制。又据《领导工作研究》今年第2期消息,南漳县近年来积极推行引咎辞职制度,已先后有6名干部被引咎辞职。欣闻这些干部制度改革的新举措,不禁为之击节叫好。 长期以来,公务员们捧着“铁饭碗”,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这种体制既使得一些素质低,能力弱,在其位不谋其政,政绩平平的“庸官”、“混官”、“太平官”们毫无危机感和紧迫感,能够平安地“寄生”下去,同时又使那些能干事儿的公务员思想无压力,工作没动力,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型期间,每一个国有企业都面临冗员与职务能上不能下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长城铝业公司做了一些尝试。2000年年初,大胆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在公司职能部室、学校(院)。医院和后勤服务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密集的部门和单位中率先试行专业技术人员“末位淘汰”制,同时对这些部门和单位的处级行政管理人员也试行该制度。2001年在全公司推广实施。 主要做法 (一)考核测评 为了保证考核测评顺利有效地实施,公司成立了由总工程师以及各个专业的主管负责人组成的考核委员会,并制定下发了具体的实施办法。明确规…  相似文献   

14.
硕士、博士相继下岗、高工、高讲再就业时吃“闭门羹”……人们在惊呼;高级人才掉价了!其实,如此断言有失偏颇。一部分高级人才被淘汰,正是人才资源科学配置机制在起作用。大浪淘沙,造者生存。人才被“储备”,专业不对口。曾几何时,企事业单位“人才储备热”兴起,不管是否适用,用了再说;当然,从事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讲此举不无积极意义。但是这种“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弊端很快就暴露出来l不是人才另谋高就”跳槽”就是单位”养不起”人才而让其下岗。~位博士后8个月前下岗奔波至今尚未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就是发生在…  相似文献   

15.
脸紅干什麼?     
前不久,在上海首次厂长经理人才招聘洽谈会上,几位参与交流的正副厂长恰在现场巧遇已经调离本系统的原公司领导,竞全都下意识地“脸红”起来,厂长们既想交流,遇人却又脸红,这委实是个发人深省的现象. 市场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这一点,恐怕时下已经没有多少人会持异议了,有人才竞争就有人才的流动,这纯属情理中事,人才这股“水”从曾经的“死水一潭”到眼下的“流水不腐”,不能不说是生产力的一个解放,不过,要求所有的人时人才流动都能具有这等认识,则未免过于天真了.实行了几十年的“人才部门所有制”,指望通过几年的人事制度改革就会更新人们的观念,这无疑是不切实际的,不要说有些执掌着部门权柄的人物,横竖看不惯本单位人才的流动,就连渴望流动的人才本身,也未必看得到流动的合情合理,甚至也会觉得“流”出去是不安心现职而愧对了本单位,否则,上述几位厂长大可以堂而皇之参加招聘,大可以不“希望保密”而公开供职单位和电话号码,大可以面对领导谈笑自若,又何“脸红”之有?  相似文献   

16.
警惕“短期行为”谭鲁新机构改革,本是一项正常工作,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正确对待,但根据以往的情况,确有个别领导干部特别是个别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容易产生一种“超短期”行为。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随意开支,“吃干分净”。由于机构改革调整的面比较大...  相似文献   

17.
宏程 《人才开发》2001,(10):34-34
凭心而论,组织人事部门和相关单位每次对领导干部的考核都是严肃对待、精心组织的。但是,这种考核总是“一头热”。参评人员的消极、冷漠让人吃惊,也让人痛感人力物力的付出(单是印发考核对象的述职报告等材料,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与实际成效之间的巨大反差。 个别谈话、征询意见是考核的关键环节,除了部分领导有些准备,能涉及一些实质话题,其余谈话对象或说几句不关痛痒的空话套话,或干脆以“不了解情况”,“没有什么意见”为  相似文献   

18.
可能由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原 因,笔者总是企盼人人都能成才, 也往往为某些无故浪费生命的人感到 惋惜。而如今,正逢迎接21世纪知识经 济时代到来的挑战之机,却有人对下岗 分流和退休制度的实施产生了错觉,到 了40多岁就预感“年岁大了,没有什么 前途了”、“成不了什么气候了”。尤其是 将要退休或已届退休年龄的人,更感到 “这一辈子就这么的了”,甚至某些退休 的科教人员也既不读书又不看报。这与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要 很不合拍。 ——这是很值得关注的思想上的 “早衰”现象。 如何防止这一思想上的“早衰…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中正职是领导班子的核心,副职是领导班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副职是正职的助手和配角,是协助正职领导工作,完成任务的“智囊团”和“参谋部”。在地方、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中,副职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副职的正副效应和正副影响不容忽视。 长期以来,领导体制由于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没有依据科学的职位分类,建立严格的领导干部责任制,致使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存有严重的“讳副”现象。其表现形式如上级的指示精神有时不能及时向副职传达,研究处理问题不注意征求副职的意见,赋予副职一定的任务却不给予相应的权力,副职分管的工作有时得不到上下级的支持和配合,副职的建议往往得  相似文献   

20.
中组部在深圳龙岗区 等地试行的“处级科级干 部引咎辞职和投票表决制 度”成了一个信号,中国 的干部不再是终身职业 了,在任期内不于出点儿 事来,你的饭碗就端不牢 了。 该区制定的《关于处 级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暂 行规定》规定,处级、科 级干部由于个人能力不 够。自身行为不当或因工 作失误造成较大损失或影 响的,不宜继续担任领导 职务。 干部“引咎辞职”制 度其意义是探索干部能上 能下的路子。以前我们干 部管理体制往往是“无过 错”就不会遭辞退,现在 应重新认识什么叫“无过错”:工作追求四平八 稳,认为只要纪检委不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