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许多领导干部实行了异地任职回避制。在少数地方,也出现了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异地任职后,利用手中的权力,违背干部人事政策,将自己家乡的亲朋好友带到任职的地方和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安排工作,不论其能力大小、素质高低,都给谋个一官半职,或安排到吃香部门、热门岗位,不但工资奖金高,也无失业丢饭碗之虑。群众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全国自上而下不少地方的党政机关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公开招考副厅(局)级干部活动。公开考“副”,使得一部分年富力强、有管理能力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这是  相似文献   

3.
全国“两会”期间,在人大、政协的议案和提案中,提出过“根治腐败,要从选拔干部抓起。”可见,这干部选拔得好不好,确实事关重大。古人云,“为治之要,莫先于人。”历史上不乏由于选拔错了干部,而导致误国殃民的事例。春秋战国时期的易牙,长于烹调,亦善逢迎,齐桓公想尝人肉的味道,易牙竟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蒸了肉献给齐桓公。齐桓公认为易牙对自己十分忠诚,便单凭这点,不考察其德才如何,又不听管仲之谏,重用了易牙,结果在齐桓公病危时,被易牙害死,并还屠戮群臣,最后,朝政落入易牙之手,使强盛的齐国内乱四起,老百姓颠沛流离。这就是齐桓公在用…  相似文献   

4.
刘峰 《人才开发》2002,(12):34-34
在选人用人方面,各级领导应出于公心,这是我们一直提倡和要求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由于几种“效应”的原因,有时领导者在选人用人方面自觉不自觉地就受到了心理倾向的干扰,选了不该选的人、用  相似文献   

5.
误区之一:就业就是学习的终点站。少数干部和单位,受一次教育论影响,把学校教育作为人生教育过程的终结,认为走出学堂就“船到码头车到站”,已“读尽万卷书,通晓世间事”,参加工作后,大可不必再像莘莘学子那样寒窗苦读。 误区之二:教育培训也要量“入”为“出”。少数部门、用人单位的领导认为,贫困山区是“吃饭财政”,不可  相似文献   

6.
报载,河北省清河县为鼓励私营企业多交税,有一不成文的做法:私企老板连续三年累计交税超过100万元人民币,获颁"副科级"官位一个。其中个体户张立栋虽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因交税多而多次获奖,官至法院副院长。目前该县至少有10名私企老板分别到法院、劳动局做官。无独有偶,吉林省江源县亦有类似政策:凡交税或扭亏50万元的私营业主可直接录用为副科级公务员,该县素有"页岩瓦大王"之称的王克琦,是第一批破格提为副镇长的私营业主。近年来,该县先后有25个农民身份的商家提拔为副镇长。更为怪异的是,清河、江源两县40多名私企纳税大户获拔为公务…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科学总结了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工作的实践经验,解决了“选什么人,怎样选人”这个根本问题,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全面把握和贯彻《条例》精神,关键是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切实把好“五关”。  相似文献   

8.
陈风楼 《人才开发》2003,(12):10-12
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因为干部准备不足而出现“干部恐慌”现象。认真回顾这一历史,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干部的工作不无益处。 第一次“干部恐慌”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1931年8月27日,《中央关于干部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伟大转变的过程中,因干部需要的增加与干部的缺乏,形成干部恐慌现象,成为党在执行政治上组织上的紧急任务中一个严重的困难问题”。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发生的“干部恐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经验丰富、正值不惑之年的干部,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有的不问政治,麻木不仁;有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贪图享受,自我放纵。这种“精神早衰”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切实加以防治。 究其原因,一是有的中年干部自我感觉良好,期望值过高,一旦升迁无望或职位安排不理想就心灰意冷,导致其“精神早衰”;二是一些干部竞争  相似文献   

10.
董励华 《人才开发》2004,(9):10-11,3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以下简称"八字"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这正是我党在新的历史阶段,对人才标准的创新论述,也是对干部"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方针的丰富、发展和完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使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更加健全、更加科学,为选好人、用好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了制度保证。但要让这些制度效用最大化,还得有良好的选人用人作风。加强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正是树立良好的选人作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打招呼     
最近一两天,连续接到几个副县级后备干部推荐对象的电话,内容很明确,甚至可以说赤裸裸。电话里开门见山地说:“这次县里民主推荐副县级后备干部,请你帮忙画我一个圈,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了……”  相似文献   

13.
众口一词 好好好 新千年的第一个初春,给齐鲁大地带来了丝丝温暖,更给齐鲁人民送来了意外的惊喜。当人们打开3月1日的《大众日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扑面而来。山东省省直机关拿出18个副厅级空缺职位,采取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招考。这是山东省委自1996年6月“一推双考”19名副厅级领导干部以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的第二次厅级干部公开竞争。当招考简章一出,短短几天里,全省报名人数  相似文献   

14.
沈小平 《人才开发》2010,(10):24-27
所谓"天花板"干部,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指那些因为受干部选拔任用的年龄限制,职务再无晋升空间的干部。干部队伍中出现"天花板"干部现象,无疑有悖于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不利于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是对党的执政资源的极大浪费。"天花板"干部现状如何、有什么危害,为什么会出现"天花板"干部现象,如何破解干部成长的"天花板"困局?  相似文献   

15.
段鹏 《人才瞭望》2014,(1):65-66
当前.苏北农村普遍存在着村(居委会)干部老化、后备干部“源头不足”、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为此,笔者经过深入调研.建议探索实施“镇编村职”制度.即从县直部门和乡镇在编干部中选派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的年富力强的干部。在保留原来行政或事业单位编制的前提下.下派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等职务.通过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激励保障等五项机制.确保选派干部“想下去、真留住、能干好、有前途”.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入持久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6.
人才的选拔,就是根据人才的特长和素质,按照党的干部方针的要求,把各种人才选拔到最能发挥其才能的适当岗位上。因此,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掌握科学的方法。一、选拔人才的原则选拔人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领导用人全过程的成败。因此,领导者在选拔人才时,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1.德才兼备的原则。德才兼备是我们党—贯坚持的用人标准和原则。所谓德是指领导者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所谓  相似文献   

17.
为了做好干部的选拔使用工作,××学校党委一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把那些思想品德好、作风正派、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使命感、德才兼备的人员选拔到干部岗位上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引入了竞争机制,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规章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党政机关在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和定岗分流中,积极推行了竞争上岗,干部的升降去留,不凭资历凭能力,不靠关系靠实绩,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得以脱颖而出。通过竞争上岗选配机关干部的过程,实质上是对竞争者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政治能否凝聚人心,能否有决断力和执行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能否把真正优秀的人选到重要岗位。选人用人机制是否科学、合理,事关政党兴衰成败和国家前途命运。经过长期探索,中国形成了富有成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能努力做到选贤任能,使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哪些职位适合拿出来选、每次拿多少出来选、多久选一次等,随着干部选拔工作方式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操作程序日趋完  相似文献   

20.
选人用人历来是干部工作的指挥棒和牛鼻子.“抓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在组织人事工作的意义上.就是要“抓住领导班子配置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这个关键”.使选人用人工作充分体现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