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信用的一般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用就是政府作为市场主体之一,按照社会经济中应有的职能定位,正确行使职权,承担义务过程中,在社会公众中形成的公信力评价。政府信用具有独特的价值目标,总体上属公信力范畴,且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政府信用制度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方面组成。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实质上就是政府与公众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契约”内容,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是政府信用制度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要]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涉及政府组织、媒体和公众等因素,政府组织是新闻发布的核心,媒介信息是生态链的串线,公众则是新闻发布的指向。这些因素对构建新闻发言人制度评价机制具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技术的进步、社会转型和公民意识的觉醒,对新闻发言人制度评价机制的形成影响巨大。构建评价机制,则是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新向度。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公民意识觉醒的要求和产物,公民意识的觉醒也对新闻发言人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政府的 “造山运动”:有限政治与无限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应当运用媒介的新闻资源、广告资源、评论资源以及无形资源进行执政,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政府的威望和执政公信力。媒介执政的方式有:及时发布最新消息、公开表达政府的态度和立场、传达具有时新性和变革性的政策、采取有影响的行动、设置一段时期内的主要议题和策划新闻发布会等。政府与媒介选择合作远远优于不作为或者强硬过激的行为。实现合作的唯一基础是各司其责条件下的彼此尊重与彼此诚实。当前需警惕媒介的公共领域角色异化。媒介秉承公正、客观的职业精神,有责任站在公众的立场监督政府,对执政者提出批评,代表公众对权力实施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4.
公众安全感是衡量城市公共安全状况和评价政府对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基于“挫折-侵犯”理论和差异化的信任机制模型构建挫折经历对公众安全感的影响路径,采用“2019年新时代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公众安全感呈现出个体安全感和社会安全感二维特征,公众遭遇挫折经历不仅会直接降低社会安全感,而且通过降低政府信任、政策认同和社会公平感,降低个体安全感和社会安全感。政府信任、政策认同和社会公平感在社会安全感的影响路径中存在差异化效应,表现为政治信任的“对称性原则”和政策认同的“不对称性原则”。社会公平感成为挫折经历降低个体安全感和社会安全感的重要桥梁。因此,培育风险沟通机制,拓展政策信息获取渠道,增进公众的政策认知能力,构建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对保障公众的安全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虎照门事件”引发了对政府公信力的讨论,政府组织公信力的缺失会影响政府机构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政府形象则是政府公共关系成败的重要指数和政府公共关系追求的工作目标。政府组织是一类特殊的公共关系主体,其特殊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在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公众的诸多特点和需求,掌握并且科学地运用信息传播中的原则和技巧,使政府公共关系真正成为加强政府组织公信力、提升政府组织形象、协调政府组织与广大公众关系的现代管理模式,从而增强政府组织的亲和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协调,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时代新闻伦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指出自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转型期矛盾多样化、“把关人”作用的缺失等原因,提出了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升公众基本媒介素养、完善自媒体的法制建设等解决自媒体时代新闻伦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介对社会经济形象的构建,是大众传媒通过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等反映出的社会经济信息给公众留下的总体印象。要对东北文化形成整体性的认识、理解和反思,研究大众媒介对东北地区经济形象构建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大众媒介对东北地区经济现象的已有报道,信息取向多元,内容比较丰富,在富于对比性的呈现中,客观地构建了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形象,体现出“报刊的有机运动”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8.
基于CGSS 2015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公众媒介使用情况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研究发现:公众传统媒介使用情况和新媒介使用情况分别显著正向和显著负向影响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公众媒介使用情况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影响的城乡差异显著。据此,应进一步转变传统媒介在环境信息传播中的角色定位,规范新媒介在环境信息传播中的内容导向,以构建有序循环的"政府—媒介—公众"对话体系,提升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政府公信力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也是我国政府改革的重心。利用全国多个地级市近年来的地方政府公信力新闻数据,通过文本分析法从情感分析、词频分析及社会网络语义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情感倾向、词频特征与语义网络以及不同地区间政府公信力的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官方新闻报道的情感倾向以积极为主,并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报道量波动幅度较大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词频分析识别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点领域及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知;社会网络语义分析呈现出以政府为主体,以法治建设及依法行政为重点的“核心—次核心—外围”三圈结构。  相似文献   

10.
"国无信则衰",构建新时期的政府公信力体系,不仅是实务界的实然需求,也是学术界的应然回应.有鉴于此,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将行政效率、治理能力、依法水平和公共服务满意度作为外衍潜变量,建立起政府公信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并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研究发现:治理能力外衍潜变量正向显著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公共服务满意度外衍潜变量正向显著影响政府公信力.为此,应构建职责分明和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整体质量与细化服务评价指标、优化政府机构职能与推进集成服务改革、创新政府治理制度与促进政府与社会良序互动等优化路径,以期反刍实践,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公信力体系的构建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