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纹样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与历史,是现代艺术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云纹作为传统纹样中的一支典范,它象征着吉祥,它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探求。云纹是一种代表中国传统视觉记忆与审美尺度的视觉符号,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设计理念。在当今对艺术设计理论,以及在当今的商业设计总,合理运用云纹中所汲取出的情感与梦想,能够使现代设计中产生的视觉作品更具有人文精神,同时来提升人们的生活价值。  相似文献   

2.
云纹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也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经历发展时期最长,变化最丰富,功能最多,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纹饰之一。云纹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中国的现代设计,如何使其保持原有的吉祥寓意的同时更好地为现代设计服务,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黄盼盼  李春郁 《现代交际》2011,(12):120-120
风水学是古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被人们重新提起,以全新的理念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逐渐成为室内设计中比较常用的理念与学说。  相似文献   

4.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因子,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灵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结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带动世界文化的繁荣。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旅游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本文先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的种种联系,从中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是息息相关的,密不可分的,旨在倡导人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积极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是基于对一种文化的了解而形成的内在认同,是解决人们精神寄托与安放问题的必然要求。一个对自身文化有充足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民族能在各种思想大洪流中保持自身定力,坚持特色,做到行有所依。当前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是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对发展中国文化和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知行合一传统都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基础,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中国文化是认识中国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就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持久作用使人们形成的民族惯性,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某些方面起到阻碍的作用;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以其自身的特点,包容着各种学说与理念,维护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吉利祥瑞观念,是中国民众生存、生活的重要精神追求。这种对吉祥幸福的渴求,对生命存在的关注和信仰无所不在。求生、趋利、避害的意愿,贯穿于人们的生存过程,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价值与审美创造,使传统审美意识在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情感、审美趣味等方面与吉利祥瑞的意愿相互交织,浑然一体,几乎涵盖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审美创造的全部,特别是民间美术,"吉祥"主题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的关键举措。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就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吸收优秀文化,利用好数据化设施,创新文化发展路径,加强文化人才培养,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绵延不绝,最终在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文化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这些传统文化精神直接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准确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于设计师把握产品受众和设计出为市场接受和欢迎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概括了几种主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试分析其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璇  杨卫军 《职业时空》2008,4(7):102-102
21世纪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是凸显个性的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竞争也日趋频繁,而这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设计业中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它不仅仅能影响产品的销售业绩,树立产品的形象,更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及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只有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设计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产业,向世界人民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让中国设计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准风月谈吃教》中,把中国文化下的教徒精神概括为"吃教",可以说是极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传统文化下人们对宗教的基本态度。本文从鲁迅的"吃教"入手,以儒释道为中国文化的三个侧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进入21世纪的今天,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价值和和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孝道文化构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伦理文化,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今天的中国人,包括世界华人仍具有强大的影响魅力,但是,由于传统孝道文化的复杂性、多元性,其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文化应是判断地继承,而且,更重要是取传统孝道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重建起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代中国的城镇化,是以城镇化为中心全面推进的新型城镇化。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印上传统文化的烙印意义重大。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使新型城镇化具有传统文化的色彩,成为当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利所面临的问题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承与利用传统文化的途径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本文从吉祥动物纹样出发,分析中国传统吉祥动物纹样在私家园林中的应用,从中探索传统吉祥动物纹样发展的潜在的规律性,以便更好地为现代设计服务.传统吉祥动物纹样的表现形式及其寓意的本质,反映了吉祥纹样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传承与发扬它,必定会使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16.
杨永锋  伍施乐 《职业时空》2008,4(10):216-216
在世界性的网络大潮的冲击下,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中击引发了人们对于网络环境下传统文化转型的思考。笔者以为,我们只有正视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在当前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将二者的优势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一代”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伴随全球化和现代性的进一步扩展,世界呈现的不是启蒙以来西方文化普世化导致的一致性,而是文明多样性的延续。实践证明,背离了传统,文化将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反省、自我觉醒和自我创建。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历史真空瓶子里让人顶礼膜拜就可以自我发展的神器,没有适合当下生活的现代解释,人们对她只能是有客观需求、缺学习方法和无研习动力。实现中国文化继承和创新。必须要有传统文化适应当下历史条件的客观认知和诠释,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朱相敏 《职业》2011,(8):156-156
本文谈一谈几个主要颜色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对比翻译。一、红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使人联想到喜庆、吉祥、幸福、成功等,红运(good luck)、开门红(make a good beginning)等,同时红字也常来形容人,  相似文献   

19.
陈志华 《现代交际》2010,(2):38-38,37
政治文化是从一定思想文化环境和经济社会制度中生长出来的,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相对稳定地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本文从国家和民众两个层面,通过结合传统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系统地分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对中国今后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强调文化自信,挽救传统文化衰落态势是当务之急。徐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有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现以徐州沛县红喜蛋为例,来寻找徐州民间文化。沛县红喜蛋寓意源自上古,与汉高祖刘邦有密切关系,被人们寄予了美好的祝愿,在中国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结婚生子这样的喜庆活动息息相关。但是,以红喜蛋文化为首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被外来文化排挤而衰落。随着文化强国的需求,振兴以红喜蛋为首的传统文化也在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