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妇女解放是"五四 "时期民主知识分子备加关注的一个问题.伴随着"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自由、婚恋自主已成为"五四"时代广大知识女性的自觉要求,"五四"时代女作家本身就是这样一些知识女性.文章从分析她们的作品入手,论述了女性自身对"自由"平等"的不懈探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在母系社会中女性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成为定局。在唐代营造的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加之宋代市民文学的繁荣,以及理学的尚未成形,宋代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但程度和范围非常有限。宋词中对女性慵懒、典雅形象的描写,是男性审美视角的外在表现,她们的意识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但身体继续以“被革命”的状态存在着。她们是男性审美视角下扭曲变形的身体,在裹脚、道德枷锁的重压下痛苦地敬延残喘着。尽管不少宋代女性作家在意识觉醒后向外张望,但她们也不能摆脱那种被赏玩、奴役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女性文学生命意识的萌生和觉醒使得她们开始了对"人生究竟是什么"的追问,无论庐隐们的"哲学病",还是冯沅君们的"不自由宁可死"的抗争都是五四女作家对人生真实的体验,第一次全面展示了现代女性初步走出男性藩篱时的独特心声,尽管在此过程她们历尽艰辛,但是她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求自由和解放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4.
"五四"的女性书写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体现了具有人之主体精神的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但由于"五四"社会改革运动的本质和趋向,女作家们的写作文本存在着明显的女性意识缺失一是传统男权意识的潜意识流露;二是女性对自我角色的放弃.内在匮乏与历史沉默使她们仍然禁锢在千年男权构筑的"幽灵塔"中,不可能真正实现对自己性别的书写.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在作品中刻画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她们勇敢无畏,自食其力,敢于承担生活的重担,她们的出现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天使"形象。在塑造女性人物的过程中,盖斯凯尔夫人又受到男权社会规约的影响,因而并未完全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尽管史料并未证明盖斯凯尔夫人是女权主义者,但她的作品确实体现了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催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其中包括对理想婚姻的渴求和社会角色的担当。封建社会中,她们无法攻破男权势力的强大堡垒,建立事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寻求同声相应、志同道合的理想婚姻便成为她们迈向独立自主、追求幸福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从《简·爱》中的伯莎到《雷雨》里的繁漪,疯女人逐渐走下了紧锁的阁楼,在窒息的男权社会里争取话语的主动权。相同的命运遭际,不同的反抗形式,历经一个世纪后的疯女人,在夹缝中蜕变,在蜕变中成长。她们的蜕变,揭示了女性意识由"他者"到"自我",从蒙昧到觉醒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凌叔华的小说创作中,以女性生活、女性心理为主题的那些篇章,书写了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小姐、太太们的生存状况,表现了旧女性的陈旧思想及新女性的局限性。对这些女性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揭示出女性主体意识已在她们当中觉醒。从凌叔华这些描写女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中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9.
元明清三代戏剧代表之作《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渲染了女主人公的爱情追求,她们爱情追求的方式和理由虽各具特色:崔莺莺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杜丽娘超越生死的爱情,杨玉环维系政治式的爱情,但她们于爱情追求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执著是同质的。她们情感追求之热烈,行为表达之大胆,个人意识之独立是旷古罕见的。她们对传统封建伦理纲常观念发出了强有力的冲击,体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个人意识觉醒的反映,这是她们爱情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形象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飘》中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她们所扮演的母亲角色的分析来揭示了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衍变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应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提出20世纪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一问题,旨在对研究该书在推动三四十年代女性觉醒和解放运动中的地位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江苏留日女性构成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留日女性的专业选择学科覆盖面广,但主要集中在师范和工艺等方面;在求知的同时,她们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建立女性社团,创办女性报刊,呼吁女性解放,参加爱国救亡运动;江苏留日女性是时代的先驱,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五四前后新闻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动、指导报刊朝职业化方向发展,是五四前后徐宝璜、邵飘萍等人研究新闻学的主要目的,因此,报业组织及其运转,是他们研究分析的主要对象。提供新闻是报业的天职;为全社会服务是报业的目的;经济独立是职业化报刊的基石;言论自由是职业化报刊的生存环境。他们的这些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的报刊实践,同时也是五四新文化思潮在新闻研究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前半叶,先觉的回族知识分子勇敢地担负起历史责任,以创办新式半阿半汉学校为发端,培养了大批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式知识分子以及大量初识汉语及普通知识的民众,为回族社会的整体进步以及西北早期近代化打下了社会基础。这批人积极致力于西北社会的改造,在他们的影响下,报刊杂志尤其白话文报刊、杂志大量发行,民众获取知识的途径迅速增多,思想观念为之改变。通过民众启蒙,西北回族逐渐走出家庭,走出清真寺,了解社会,关心国家,将民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为国家摆脱困境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时期,南社社友以报刊与诗文为武器,宣传革命,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旧文化,在近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新闻改革不时碰壁,有识之士纷纷提出"新闻纸"的回归问题进行探讨与反思,认为由于忽视了新闻的客观规律和属性,需要对其进行再教育.  相似文献   

16.
列宁关于党报的论述是为人熟悉的 ,但是他的党报思想得以提出的环境背景、思想来源、个性特征等等 ,尚缺少研究。作者认为 ,列宁思想的成熟期是在西方国家度过的 ,西方国家的政治自由与俄国的极端专制 ,不同的环境参照系对他的思想有较大影响。列宁长期主持具体的党内事务和主编一系列的党报报刊 ,没有在面向社会的一般报刊工作过 ,因而他的新闻和宣传思想主要表现为党报思想。列宁是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闻名世界的 ,他不像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世时便对自己的思想有所概括。因而 ,研究列宁的党报思想 ,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 ,着重从他生活的环境和个性特征来理解他的党报思想  相似文献   

17.
1902—1913年,在爱国主义思潮的强烈冲击下,辛亥革命时期的主流女性报刊无一不透露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气息:抨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谴责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呼吁广大妇女投身于反清革命斗争等等。其爱国主义思想主要有两个内涵,其一,"国家兴亡,匹妇有责",亦即女性应投入到爱国救亡运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其二,女性解放、女权的实现与国家的兴亡有着密切关系。在这里,女性报刊的爱国主义思想染上了深深的女权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8.
论五四时期浙江报刊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迎来了浙江报刊的第二个出版高潮.五四时期的浙江报刊具有如下特征:相当数量的报刊是反帝反封建与开启民智的进步报刊;少数进步报刊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学生报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专业性报刊增加迅速;有相当一部分报刊存在时间很短;地域上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9.
报刊资料是近代报刊业逐步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近代报刊史分为7个阶段:1815-1872年,1872-1915年,1915-1927年,1927-1949年,1949-1976年,1976-1995年,1995年至今;应该加强对近代以来的重点报刊的研究,对报纸的学术版以及学术刊物的研究,对报纸的生活版、娱乐版以及时尚类、休闲类、通俗类杂志的研究,对政府内部报刊、企事业报刊的研究,对文革期间的“红卫兵小报”或“文革小报”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报刊资料具有记录内容的全面性、资料存量的丰富性以及新闻性、文献性等特点。利用报刊资料应该注意7个问题:对报刊史、过期报刊的收藏状况和检索方法应有一定了解;注意核实报刊上面发表的文献资料;对报刊上的新闻资料,注意遵循新闻学的某些规律来看待它的真实性;注意核实报刊发表的新闻资料,以免采用失实的新闻报道;在评估史料价值的时候,适当注意新闻的倾向性因素;注意字号、化名、笔名、网名的使用问题;注意互联网和网络资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分别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婚姻家庭法,但是它们在妇女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婚姻地位及军婚问题上各有侧重。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婚姻家庭法进行比较分析,不仅为我们研究当时妇女地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婚姻家庭法,提高妇女地位提供有益的启示。同时结合当前党和政府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依法保护妇女权益的大政方针,提出改善妇女地位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