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梳头     
<正>赵母打开门,看着门口站着的刘乡长,感觉有点面熟,问,你是谁?刘乡长赶紧笑着说,我是马庄乡的刘乡长,以前来看过赵县长,今天来县里办事,顺便来看看赵县长。赵母"哦"了一声,想起来了,说,进来吧。赵母在沙发上坐下后,看着刘乡长手里鼓鼓的皮包,说,小刘啊,  相似文献   

2.
消息     
正县长要来河湾村视察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河湾村传播开来,不少人都将信将疑:河湾村是个穷村,县长来这里干什么?第一个来找村主任证实的是狗子,村主任一脸茫然,县长要来村里视察我咋不知道,乡里会提前通知的,这是不是真的?村主任一个电话打到乡政府,接电话的是李乡长。李乡长说,这是根本没有的事情。县长要下乡视察,县政府会提前通知的,如果真要来,我会提前通知你做好准备的。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鲁人密子贱要去做单父宰。上任前,到一位有才能的渔人阳昼那里索取赠言。阳昼说:“我从小贫寒,不懂什么治民之术,只有两点‘钓鱼’的体会,送给你吧!”密子贱急忙追问,答曰:“世上鱼的种类很多,有一种鱼,碰到钓丝.冲着鱼饵就咬,争相吞食,这是阳鱎,这种鱼  相似文献   

4.
一棵树     
正刘乡长下村回来,提包里多了一棵小树苗。这时已到了午饭时间,刘乡长就把自行车一直骑到乡政府食堂。炊事员老王瞅见刘乡长,立马盛了一碗菜、拿了两个馒头放到食堂门前的石桌上。刘乡长瞅瞅头上的日头,从提包里拿出那棵小树苗,指指石桌旁的空地,对老王说:"把这棵小树苗栽这儿吧,长大了好乘凉。"老王禁不住笑了:"刘乡长,这才真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呢,等它  相似文献   

5.
乡长取经     
正新来的乡长姓童,才28岁。听说小庙村支书兼村主任老杨是老典型,都70岁了,还干着,村民不让换。见过一面后,他觉得这老杨不简单。将来要是自己能跟老杨一样,老百姓舍不得让走,该多好!乡长周末没回家,一大早,穿上休闲装,骑着自行车,朝小庙村方向走。雨季刚过,土路有些坑坑洼洼。  相似文献   

6.
尊重     
正乡里有两个所长,一个是司法所所长小江,一个是民政所所长小胡。两个所长都很被乡长赏识、器重。乡长每次出门都要把他们其中一个带上。当然,这两人中,乡长最喜欢的还是小江所长。江所长聪明能干,工作能力强,乡长对他寄予厚望。因此,乡长出门带得最多的还是江所长。近来,乡里有位副乡长升迁了,空出了一个副乡长的位子来,许多基层干部都瞪大了眼睛。对于这个位子,乡长自有打算,他向县委组织部提出就地提拔一名副乡长。经过努力,组织部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回到家里,乡长和夫人闲谈,他  相似文献   

7.
最高标准     
正上级督查组来乡里督查工作,恰好这天书记和乡长都到外地考察去了,刘副乡长只好出面接待。到了晚餐招待的时候,刘副乡长电话请示乡长。乡长说:"家里你全盘负责,我争取明天赶回去,你一定要按最高标准招待督查组。"于是,刘副乡长对办公室张主任说:"今天晚餐按普通标准接待,就在食堂用餐,你去安排一下。"  相似文献   

8.
高度重视     
正连续一年的干旱,让村民们苦不堪言。眼看栽插水稻的季节一天天临近,老天还是没有一点下雨的迹象。村民们急了,有人就想到了打井。可是打一口井,按深度十米计算,至少也要五万元,五百亩的面积至少也得打两口井,这十万元的资金从何而来?村主任把项目申请报告送到了乡里。乡长高度重视。乡长说,打两口井怎么行,十米深度也不够,要考虑到十年一遇的干旱,至少要打二十米深,打三口井。按照乡长的指示,三口井的费  相似文献   

9.
逆水而行     
胡学文 《决策》2007,(12):60-61
1 村长霍品听到刘会计叫他的时候正在鸡心湖边.湖水刚刚融化,泛着青色的光泽,在湖水映照下,岸边那排红房子格外刺眼.吴乡长让霍品现在就去开会. 霍品知道,肯定还是鸡心湖及周围的千亩荒滩承包地事情.数日前,吴石告诉霍品说要送给黄村一个大蛋糕:一个老板打算承包鸡心湖及周围的千亩荒滩,他已和对方谈妥条件,霍品等着签字就行.  相似文献   

10.
不知有鱼     
<正> 有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邻近坐着一位老人,也在钓鱼。奇怪的是,老人家不停有鱼上钩,而年轻人一整天都未有收获。他终于沉不住气,问: “我们两人的钓饵相同,地方一样,为何你轻易钓到鱼,我却一无所获?”老人从容答道: “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鱼;我不但手不动、眼不  相似文献   

11.
职业成功是每个从业人员的追求,但是成功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取得的。职业成功是一个过程,需要经历"准备、奋斗、收获"三个阶段,这正与钓鱼的过程相契合,需要"钓前精心准备、钓中耐心等待、钓后有条件的选择"。钓鱼是一项富含学问的艺术,将其与个人的事业成功相结合,相信会取得事业的更大进步。  相似文献   

12.
曹征路  惠彤 《领导科学》2002,(13):50-52
一 我接到战友田汝坤要来的电话后,就立即给老婆许慧打电话说,汝坤来了,不回家吃饭了.许慧愣了一下,笑道,那你先把钱包掏出来,搁办公室里锁好.我也笑了,说人家是大乡长,那种事老干就没劲了.  相似文献   

13.
局长爱钓鱼     
<正>新来的张局长有一个爱好,钓鱼。到了周末,张局长必然会带上钓鱼的家伙什儿,让司机开车把他送到金鸡湖边,下午6时再准时来接他。半年后,不知道是谁提议的,局里成立了钓鱼协会,同  相似文献   

14.
赖崇明几乎在几个小乡乡长的位上轮了一个遍才被提升为莲花湖乡的党委书记.新官上任,本应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感,但他却觉得心虚气短、举步维艰.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是莲花湖乡乡长张光远也是在乡长的位上推了几圈磨的人,这同班子换届,书记调走了,他满指望能升任书记,不料想却从外乡调来一个赖崇明.尽管二人以往从无什么过节儿,但一想到赖崇明事实上挡了自己升迁的路,在感情和工作上就热乎不到一块儿.乡长不配合,书记自然就孤掌难鸣.二是莲花湖乡是个穷乡,不仅办事力不从心,就连维持也是捉襟见肘.该乡的穷一因天灾,二因人祸.所谓天灾就是本地西高东低,每年既有早灾,又有涝灾,农业生产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贿赂之行古已有之.然而,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对贿赂之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妨回望古时的一些清官廉吏,他们的品行和做法依然值得今入学习和借鉴. 公孙仪是战国时期鲁穆公的宰相,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于是想求他办事的人纷纷送鱼上门,却都被公孙仪一口回绝.他的弟子很不理解:"您素来酷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鱼呢?"公孙仪说:"吃几条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假如我收了别人送来的鱼,就要迁就于他,就会腐败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到那时,我再想吃鱼,这些人肯定不会再送给我了,现在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丞相,自己能够经常买鱼来吃."  相似文献   

16.
周建新  信鸽 《领导科学》2006,(18):53-55
哲人散步到鱼塘,见渔夫往鱼塘里放螃蟹,哲人问,你养的是鱼还是螃蟹?渔夫答,当然是鱼。哲人问,养鱼为什么放螃蟹?渔夫答,没有螃蟹清理池塘,吃掉病鱼和死鱼,会闹鱼瘟的。哲人竖起拇指说,你是我的老师。一二黑是野杏镇唯一学冶炼的大学生,实习时,回到镇里随便选择一家钼铁厂,天天守在炉前精打细算,不到半年,就给那家钼铁厂节省了好几十万。消息不胫而走,二黑成了抢手货。二黑不理睬那些厂长,径直找到了镇党委书记孙炳乾,要求到镇政府上班,他要给全镇的钼铁企业节约上千万的费用。孙书记让二黑到镇直属的钼铁厂当一段技术员,再一步一步地干到镇…  相似文献   

17.
乡长主持召开全乡站办所负责人和村支书参加的大会,会上副乡长详细地解读了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内容,乡长在总结讲话中着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认真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 乡长严肃地说,十一我女儿结婚,在这里我提前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对大家同时也是对我本人提出“三不”要求:一是不准大伙送贺礼,二是本人不备酒席,三是不搞结婚典礼.大家都是中层干部和各村的一把手,回去后一定要把我的意见传达给下面每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执行我的“三不”要求,谁要是送礼送物就是给我找麻烦,那我就找他的麻烦.  相似文献   

18.
河之洲     
<正>不让"输的鱼"流泪越来越多的人宁可输在公平规则下,也不愿意赢在不公平规则下。不公平规则,只对制定者或者拥有特权的某一方有利。我曾经看过几米的一幅漫画,题目叫《公平的游戏》,一条被钓上来的鱼,掉下了硕大的泪。这泪大得惊人,下面有一句话:是因为痛吗?还是怨恨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如果钓鱼的人,嘴里也含着鱼钩来博弈,输的鱼是不会流泪的。第一次读这幅漫画,有很心痛的感觉。生活中寻常的事隐含了不公平的规则,突然被揭示出来让人直面,心中蓦然有一种震颤和愧疚。  相似文献   

19.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李秘书是年初通过公务员考试分配到乡政府的. 小李秘书家在外乡,平时一个人吃住在乡里,接电话收文件,取报刊写材料,大活小活,一天天忙得站不住脚. 农村出身的小李秘书为人谦和,对来乡里办事的人,不管是熟悉的村干部还是陌生的普通老百姓,他都是热情接待,有求必应,从不敷衍了事. 一次,几个农户要见张乡长,可整个政府大院找遍了,也没有寻到乡长的影子.小李秘书见这些人找乡长找得很辛苦,便很是负责地把这几个农户领到了正在食堂小餐厅喝酒的张乡长面前.张乡长见了这几个多年上访户,瞪了小李秘书一眼,扭头便从后门走了.  相似文献   

20.
正"喂,是县电视台新闻热线吗?我是城西乡王庄村的王四,我想向你们提供一条新闻线索……对,对对,张乡长又去了,是张田村村东头第一家。什么?你们现在就来?好,好……"挂了电话,王四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这王四是个手下有十几个人的小包工头。虽然其貌不扬,但为人却极其精明,可以说前几任乡长没有不买他的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