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业资讯     
《成才与就业》2022,(9):39-39
云南:实施“贷免扶补”鼓励创业云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云南省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实施办法》,明确“贷免扶补”主要内容、工作机制等,以推动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鼓励劳动者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贷”主要指对在云南省已进行注册或登记的创业人员,提供3年期个人最高不超过20万元、合伙创业不超过110万元的创业小额贷款扶持。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开始较早,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模式,美国以“聚焦模式”“磁石模式”和“辐射模式”为主,澳大利亚以“专业模式”“普及模式”和“培训模式”为主.中国创业教育起步晚,虽以高校为主不断推进,但仍存在政策乏力、高校认知不统一及培养系统缺乏、学生主动性差、缺少创业环境等瓶颈制约.中国应借鉴国外经验,从政府、高校、学生和社会环境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改进我国的创业教育现状,推进中国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茜 《国际公关》2023,(14):143-145
本论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创新为核心创业,以创业为导向创新,以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创业创新人才为目的,以“五大系统”作为保障基础,设定“三高”的培养目标,通过“四全”路径实现创业创新理念下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全面培养服务国家公共管理体系建设、从事公共管理相关工作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当前,以创业为核心的高校创业教育极具现实意义,由于政策推动下的外在性教育活动及实体性创业的教育目标导致高校创业教育陷入“外烁”困境。霍兰德创业型人格理论着眼于“内生”,有利于创业教育当前困境的突破。该理论从职业心理学视角探讨了创业型人格内涵构成及影响因素、创业型人格特征、创业型职业环境特征及创业型人格评定等。启示高校创业教育应从夯实高校创业教育理论基础、落实创业教育目标、塑造创业教育环境及开展创业素质拓展活动等方面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内生”。  相似文献   

5.
创业伦理困境影响创业者及其组织的道德认知,干扰创业决策并最终决定企业发展。高科技企业衍生创业是高科技成果商品化中不同要素主体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涉及包括母体企业在内的多个利益相关者,“创业”“衍生”“高科技”等特征使新企业更容易遭遇独特的伦理困境。在衍生创业实践中,以“创业向善”理念为导向,从创业者个人、创业企业组织和制度系统层面寻找伦理困境的对策,有助于促进高科技衍生企业走出伦理困境实现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6.
创业资讯     
《成才与就业》2023,(2):89-89
天津:多举措推进重点群体创业天津市人社局、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教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天津市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工作方案》,多举措推进重点群体创业。该方案聚焦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人群,以创业带动就业,并启动免费培训计划与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根据方案,天津将实施“创业环境优化”计划、“创业主体培育”计划、“创业服务护航”计划、“创业政策扶持”计划、“灵活就业支持”计划,具体措施包括提升市场主体登记便利水平,将企业开办事项涉及的流程和环节纳入“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整体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内,支持创办投资少、风险小、灵活度高的创业项目等。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创业”一直是热门话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想。各级政府不断出台鼓励个人尤其是青年人创业的优惠政策。创业不再神秘.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创业大潮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不断壮大的创业大军中.青年人逐渐成为主力,  相似文献   

8.
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意义重大。结合社会经济、课程特点等实际情况,分析创业教育“融入式”课程体系的基本路径和框架。以“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为例:首先,从课程具体内容出发设计了第一课堂在理论、实务、技能上的创业教育融入体系和测评体系;然后,从多方面设计了第二课堂的创业教育“融入式”教学体系;最后,以某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展示了该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优化了高校的创业教育,提升了创业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全民创业政策的出台,“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以大学生村官为对象,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村官创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破解大学生村官创业困难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高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高新区发展阶段理论,确定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是由产业主导中期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的过渡。依据内生增长理论中知识溢出相关理论以及生产函数的推理,对知识溢出和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基于知识溢出的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对策,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竞赛与课程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分析高校构建“课赛一体”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意义,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智慧经济”创新创业竞赛为例,以沈阳工业大学开设的“智慧经济大赛”选修课为依托,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与课程改革相融合,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相契合。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科技型创业者个人成长与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科技型创业者概念的基础上,以福建沿海的调查为基本依据,并与福建民营企业家作比较,对科技型创业者个人成长和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探讨后认为,“个人努力”、“时代机会”、“市场环境”是当前福建沿海影响科技型创业者个人成长的三个关键因素。“创业者个人素质”、“创业团队”、“技术”是当前福建沿海影响科技型创业者创业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05年被称为“创业年”: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创业领域“百花齐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起“老板梦”。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创业大潮将更加风起云涌,“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社会氛围必将很快形成,更多的人会选择创业。不过,在思考创业时,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市场潮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2011全球创业周峰会”在中国上海圆满落幕。本次峰会以“创业,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由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全球创业周组委会共同举办。在本次峰会上,来自全球96个成员国和地区的近千位嘉宾及青年创业者相聚一堂,广泛探讨全球创业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高校深入开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转型的重要内容。以甘肃政法大学为例,分析该校学生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创新创业项目培训、高校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类型以及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的认知情况。研究发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把握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原则、打造精准化学习模式,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情境下的创业扶贫工作受到创业意愿不强、创业资源不足、创业能力不高的约束,必须将创业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精准脱贫。聚焦于意愿、资源、能力约束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运行机制及政策设计,以陕西省礼泉县栖霞镇袁家村创业扶贫为案例,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旨在有效构建意愿、资源和能力约束破解与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意愿、资源和能力约束下创业扶贫的“输血”“活血”“造血”“换血”等典型模式需赋予其“精准”内涵;精准创业扶贫模式可通过自助、互助和他助机制实现;精准创业扶贫政策需从系统性、整体性、时效性、层次性等角度予以优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下结论与启示:当前中国贫困县中开展的 “互联网”“科技特派员”“经济共享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典型创业扶贫模式需从意愿、资源和能力约束破解视角予以完善;不同的精准创业扶贫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意愿、资源、能力约束条件,且在运行中必须将多种扶助机制融会贯通;针对具体的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相关政策仍需从意愿瓶颈突破效应、资源缺口补偿效应以及能力差距缩小效应等角度予以评价,并建立基于以上效应动态监控的精准创业扶贫政策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成才与就业》2011,(9):51-51
前不久,以“创业,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2011全球创业周峰会暨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交流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出席了本次2011全球创业周峰会并致辞,传授创业经验。  相似文献   

18.
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早在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要求把创业能力提升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因此,在职业学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19.
“智能+”嵌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推动新型培养理念形成、新型培养框架形成、新型培养通道形成、新型培养价值形成。在“智能+”视域下,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形成具有策略适切化制定、智能化多元协同、群智融合机理、全周期反馈评价、非线性自适应等重要特征。基于“智能+”,大学生新型创业能力的形成需要以智能技术融合,以深度智能导学,以智能精准识别,以智能空间建构,以实时智能测评。  相似文献   

20.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可以缓解就业,优化“三农”人力资本,为乡村振兴带来一支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的“三农”生力军,赋能乡村振兴。助推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需要关注他们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实践体系,健全高校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统筹以政府为主导的创业帮扶体系,共同探索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