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贷款定价的现实意义与传统方法 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加入WTO后,我国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方向不断地推进利率市场化,贷款定价是确定不同条件下贷款利率的大小(货币价格即利率).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利率管制,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尤其是贷款定价还缺乏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R/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H.E.Hurst提出的R/S分析法应用于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分析,测定了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收益率的Hurst指数,得到了不同拆借期限利率序列的Hurst指数,从而说明了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序列是具有反持续性的序列.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变化不是一个随机游走的过程,而是一个有偏的随机过程,利率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状态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张原  薛青梅 《统计与决策》2016,(11):154-157
文章选取我国1993-2015年间利率市场化宏观数据,首次构建欧拉数指数函数测算利率浮动幅度指数,同时结合利率决定自主化指数与实际利率指数三项指标综合评价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总体进程,研究发现截止2015年上半年,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为69.69%.表明利率市场化在政策改革角度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其在经济市场的积极传导效应上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加入WTO临近 ,利率市场化被提上改革日程。然而各国的实践表明 ,这是一场伴随着风险的改革 ,利率市场化的成功实施取决于诸多方面因素。本文在总结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实条件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考察 ,以求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5.
杨攀 《浙江统计》2014,(6):20-22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关键的存款利率改革阶段。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外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经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利率是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我国利率的调整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里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金融改革的进程.利率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也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7.
久期模型在银行利率风险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利率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日益突出.分析与防患利率风险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久期模型是一种目前广为推崇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文章用实例分析了久期模型在利率风险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并用凸性分析了久期模型的误差.  相似文献   

8.
我国短期债券回购利率与同业拆借利率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鑫 《统计教育》2009,(7):63-64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的相关理论,对我国银行间短期债券回购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我国银行间短期国债回购利率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此外,文章还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国债回购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短期波动。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由于贷款利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运用计量方法拟合贷款利率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政府可以根据计算出的不同置信水平下的VaR值来确定所采取措施,使得贷款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三个基本理论,即利率市场化具体包括的内容、利率市场化的必然性、利率市场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的运作,如何建立与政策性信贷资金管理相适应的利率运行机制,有效发挥利率的作用,作为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了出来。政策性信贷资金利率,是我国信贷利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政策性贷款利率作用,既不能孤立地看待政策性信贷利率的作用形式,同时,也要承认政策性信贷利率产生的特殊性对其作用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政策性信贷资产投放实行优惠利率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利率的作用,或是利率作用在政策性金融管理中的弱化。客观地看,政策性信贷利率固然有它作用的局限性,但其目的与…  相似文献   

12.
市场利率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是有效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市场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然后从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和居民消费行为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通过市场利率传导不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利率调整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1992~2006年间利率以及相关宏观经济指标的季度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实际存贷款利率变动与我国经济波动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利率变动是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利率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效应传导并不是通过储蓄或投资渠道,与利率调整相伴的财政政策措施是导致我国经济波动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金融核算理论中关于参考利率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金融核算理论中关于参考利率的理论背景、分析框架和国际上使用的几种参考利率计算方法,并运用国际上参考利率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四种我国的参考利率.通过交易量比较、图形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当前较为合适的参考利率为银行间质押式债券回购利率及其合成的利率,并计算了2007年我国的参考利率,以及用参考利率法计算了广东省(不含深圳)银行业及非证券、保险金融机构的金融总产出和金融增加值.结果表明,运用传统方法计算出的数值低估了广东省金融业时广东经济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发展我国国债市场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 卢平,张大龙问题之一:国债利率机制比较僵硬。1988年以前,我国发行的国债都是固定利率国债,并且是比照同期限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确定的。通常的格局是国债利率要比银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高出1-2个百分...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区制转移模型对单因素CKLS短期利率模型进行扩展,并运用该扩展模型对我国短期拆借利率展开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短期利率的波动除具水平效应外,还存在显著的区制转移特征。通过平滑概率动态分析发现,我国短期利率的区制转移行为与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及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在线性Engle-Granger协整模型和非线性指数平滑迁移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 (ESTAR-ECM) 的框架下,对我国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序列进行了长期均衡关系的检验。发现线性协整模型不能捕捉到我国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均衡关系,而对于ESTAR-ECM模型,无论利用商业银行1年期贷款利率还是7天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名义利率的代理变量,均证实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表明“费雪效应”在我国是成立的。但由于“费雪效应”系数小于1,表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仅存在弱的“费雪效应”。其意义在于,我国利率政策对稳定通胀预期、抑制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但由于利率对通货膨胀反应不足,导致完全依靠利率政策控制目前较高的通货膨胀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利率的非线性动态调节及其货币政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我国的实际经济背景而扩展现有泰勒规则模型的设定和估计方法,以此揭示人民币利率的长期均衡及其短期非线性动态调节,并进而刻画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节效果。本文的主要结论为:开放经济中的泰勒规则揭示了我国的长期均衡利率和货币政策的松紧状况,2004年第3季度后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货币政策偏松,但2008年第3季度货币政策偏松状况基本消除。央行对利率的动态调节在货币政策偏紧时速度较快,在货币政策偏松时速度较慢。进一步,在货币政策偏松时利率上调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抑制效应相对较大;在货币政策偏紧时利率下调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刺激效应相对较小。本文的结论不仅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提供实证支持,也从利率对通胀和产出的调节效应的角度解释了近期利率快速下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无风险利率下降不仅能够提高经济市场化程度,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无风险利率的下降,无疑是最耀眼的亮点之一.多年以来,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一大难题.去年六月“钱荒”期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和国债回购利率一度飙升到20%以上,再度引发了中国将进入高利率时代的担忧.但是,2014年以来,货币市场的两大利率稳步走低,目前维持在3% ~4%之间,标志着无风险利率已经回落到了合理区间.无风险利率下降,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DL)模型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我国利率冲击作用于产出和物价水平效果是否具有非对称性以及非对称的程度、表现形式予以实证研究.计量检验结果表明:正、负向利率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总体呈现非对称效应;利率冲击时物价的影响,相对于利率冲击对产出的影响而言,其稳定性和持续性更好;利率冲击对物价作用的"非对称效应"强于利率冲击对产出作用的"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