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段宗明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105-108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易于产生新闻并引人关注,尤其是高校突发性事件。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使校园突发性事件更易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从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微观层面入手,探讨了高校新闻发言人在应对高校突发性事件时的掌控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可以分为几种方式,其中,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提问要有简洁性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光点,鲜活的生活,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用事实说话,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就难以写出好新闻。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信息时代,媒体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由于近年来容易引起人们关注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对它的报道就成为了衡量媒体实力的标准之一.而这一标准也就落实在了对突发事件报道的策划水平上.具体来说,做好突发事件报道的策划一方面体现在基础工作即工作人员本身的理论和人格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便体现在操作方面. 相似文献
4.
赵雪松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12-112
突发性事件,是人们往往意想不到的,像地震、火灾、水灾、爆炸、雪崩、抢劫、飞机失事、海轮沉没、油田井喷等等.这些突发性事件对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及言行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而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张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4):57-58
在全球化和建设开放社会的进程中,各类突发性事件频繁出现.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种危机,必须建立公共财政应对机制.具体应采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财政危机管理机制和加大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支持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林继熙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5):109-112
按照中国国情,对高校突发性事件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基于GPRS MODEM的彩信技术、GSM MODEM的短信技术和电话群呼技术,开发了"高校突发性事件应急指挥系统",能够按应急预案发出人员指挥指令,避免人为失误,有助于控制危机,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7.
重大突发性事件舆情监报与群体性事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汶川地震案例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的舆情监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疏导民情、调整行政措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该对策性研究报告,重点在于对构建省级舆情监报体制和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文波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2):76-78
微博信息传播的巨大优势和其所拥有的庞大用户群,打破了传统媒体以及政府主导的社会舆论生成机制,已成为了新的舆论阵地。本文试图通过对于几个在国内外影响重大的突发性事件的分析,研究突发事件中微博传播的特点以及作用,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对策,使微博在突发性事件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高职高专全新教学理念入手,探索我校新闻采访课的实训教学,力图做到教、学、做相统一,从而实现学生采访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零距离"。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突发性事件的预警教育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兰英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120-123,128
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导致大学生思想、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各类突发性事件频繁,并具有类型多样性、“群体极化”现象、影响深远等特征。因此,增强预警教育意识,建立信息收集和疏通机制;整合学校组织资源,快速启动复合型预警教育机制;发挥科技和媒体的作用,建立舆情披露和舆论导向教育机制;建立法制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的预警教育机制等。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性建设紧密结合,提高高校应对群体性事件和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卢巧琴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113-114
语言有两个独立的层面———符号学层面和语义学层面,新闻语言作为一种功能语言,是自然语言在特殊视觉类中的转移,其语义层作用于描写对象和接受对象时所蕴涵的层次,是文学语言、科学语言等语言变体无法具有的。 相似文献
12.
张艳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5):97-100,125
被誉为"中国新闻界全才"的民国时期名记者邵飘萍,凭其自办、与人合办或被聘担任特派记者的新闻媒体,出于"以新闻救国、以新闻替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的敬业献身精神,兼因在日本学习法律、政治的学科背景,在法制新闻报道领域留下可资品鉴的法制新闻采访经验和大量渗透着法律精神的经典力作;他以真相为筋骨、以法律为灵魂,大胆质疑中国最高当权者内外政策的合法性,指斥外国列强损害中国主权/蹂躏中国人民的罪行,执著践行"探求事实、不欺阅者"、"以法律审视新闻事业"等新闻思想;从其娴熟的新闻素养、深厚的法律功底和超然的政治灵气中可以进一步体悟新闻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郭秦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88-91
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旗帜”,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非典型肺炎事件报道中广东报纸刊发的新闻评论(主要是时事评论)的分析,并结合中国新闻传播史,探究新闻评论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金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614-615
针对新闻领域对于新闻姓新还是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还是“传播”.影响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还是“硬新闻”的问题,通过对新闻本体的思辨.得出新闻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决定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的结论.提出无论在新闻理论还是在新闻实践中都应特别重视新闻受众的需要性和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任务.重视“软新闸”对新闻价值的关键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允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107-109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本主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关注农民,关注农民的价值,树立正确新闻观念和拓展新闻报道内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刘雪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70-72
信息时代,网络新闻竞争的焦点将不再是单纯拼抢独家新闻,而在于如何报道和诠释层面上,网络新闻专题的崛起正好与这种趋势相契合。文章从“充分认识社会现实”、“培育社会舆论空间”、“营造媒体品牌”等角度探讨了网络新闻专题的作用与功效。 相似文献
17.
於贤德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本文认为新闻传播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并从生活原型和传播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分析了新闻之美的构成因素,对电视新闻这一现代传播方式的审美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客观性报道的五种操作策略为参照,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十年来的样本进行量化研究,得出结论:模糊消息源使用频次增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均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等,同时各报在新闻语篇中运用的副词和形容词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Vice News 浸入式新闻的最新形态与操作手法,采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与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以Vice News为代表的讲故事的浸入式新闻报道让报道者参与到新闻事件当中,并借助VR技术等呈现报道者对新闻事件的主观体验;Vice News纪实报道中的长视频,以及高质量的文字、图片等以主观性视角将新闻事件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露原生态、真实地呈现出来,给观众带来沉浸感与在场感,吸引了大量年轻的“千禧一代”的关注参与,重建了传统新闻报道的讲故事传统。 相似文献
20.
袁志坚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3):145-149
当前,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宣传坚持"三贴近",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宣传实践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坚持"三贴近",就是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坚持新闻宣传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