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电工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专业导向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并从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些改革方法不仅解决了"电工学"课程的上述矛盾,还体现了专业特色教育的必要性,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课程设置问题是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合理、有序的课程设置有助于提高其教学质量和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通过对试点招生院校教育博士课程设置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教育博士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专业性文件缺失带来的非价值澄清、课程结构比例失衡下的培养目标"异化"、学科化倾向下的"专业"异位等问题,认为教育博士专...  相似文献   

3.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ESP需求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ESP的一个分支,其课程设置和研究必然遵循ESP理论框架。文章在阐述商务英语理论的基础上,以需求分析理论为依托,通过对企业、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调查研究,探讨优化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构建"综合素养平台"、"英语语言基础平台"、"商务交际模块"、"外贸能力实操模块"、"行业领域拓展模块"的"五位一体、课证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商务英语的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由于诸种原因,我国目前的新闻教育制度已不能适应业界对新闻人才的要求。"育人"和"用人"环节脱节是其中最大的问题。在对我国新闻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反思之后,以四川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为例加以剖析,肯定了这次改革的重大意义。我国高校新闻本科教育的改革应以此作为切入点,逐步扩展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高职"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方向)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着学生艺术能力与教育能力形成的矛盾,基本技能训练与系统理论教育量与度的矛盾,生源专业背景和水平差异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课程设置要坚持"教师性"与"专业性"并重、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建立横向分组块、纵向有层次的专业课程与贯穿全学程、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了广电、影视、新闻专业实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科学化和人性化的角度提出了实验课程设置的新举措.具体从实验项目设计、实验课时安排、实验仪器设备的合理利用以及学生实验学习兴趣等方面阐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提高广电影视新闻专业实验课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根据当前机械设计实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针对实验课程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从实验项目的设置、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要求以及教学理论的验证几个方面进行了机械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为目的,构建了"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税务会计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具有交叉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复合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税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建设落后、教学方法与手段不丰富、实践性欠缺、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应该通过合理设置相关课程与课时、加强教材建设、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测绘工程专业"测量平差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提炼了测量平差模型讲解新思路,总结了表达五种平差方法关系的"u字链"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工作,提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发思维,启发创意的教学手段;讲练结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适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等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旨在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不断提高"测量平差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生源结构与市场人才培养战略决定了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向职业性倾斜,突出"日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学科知识+商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每个专业的培养方向不同课程设置也应有所不同,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对高职院校而言,既不能以理论为主,走"压缩型本科"的路子,又不能以实践为主,套用技校的模式,而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几点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设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并能行之有效,实际上也是高校中文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一个有共性的难点,而以"走进作家故乡"作为理论预设,引导学生在对作家故乡的实地考察中激活对于文学史描述的想象,产生新的感知与体验,无疑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从新闻教育的现状看课程修订的目的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中国新闻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大学在新闻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是新闻传播教育首要的问题。然而落脚到办学环节,涉及问题太多,师资、设备、管理是一个方面,课程、教材、教学又是一个方面。本文以新闻教育现状为背景,从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课程修订的目的和意义,以此探讨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并对新闻传播教育的走向提供一些适时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是"舶来品",属欧美产物。建立兼具"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培养21世纪的复合型社会工作者,是当前各大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一直在探讨的重大教学课题。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法律素养的培养是现代社工人才的必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高校应明确教学目标,采取"问诊式"教学模式、重新设置法律课程体系和强化法律实践课程等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等多种原因,世界高等教育出现了通才教育热潮,为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这种世界性趋势,我国的大学本科应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以培养具有全面文化素质及广泛适应性的"通才"。  相似文献   

15.
针对"PLC技术及应用"课程本科教学的现状,主要围绕培养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了高等学校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并提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训练并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调整与优化教学内容,因材施教,设置多种实践教学手段,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践证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课程价值取向对我国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价值取向对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运用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社会本位、知识本位、个人本位三种不同课程价值取向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就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理念,拓展课程资源,增设综合课程和跨学科课程,设计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新闻实务课程教学,能够使该类课程教学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合而为一,这与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办学与育人的根本宗旨相一致。其可行思路是将"课程思政"贯彻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等实务课程的知识点讲授之中,对接于案例讲解之中,融入实操训练之中。同时,要提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和相关教学技能,并通过在课程考核中适当体现"课程思政"内容以及加强对其成效的跟踪评估与效果反馈来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相关调研资料,提出一种"分层次+中心突破"的新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三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对汽车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存在课程设置宽泛、内容陈旧、课程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结合汽车商务的定义与课程的概念,以"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前提,"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对汽车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构: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完整系统的课程结构体系,提高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此外,深化校企合作机制,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中来,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以此从理论与实践即优化课程设置和深化校企合作两方面来探讨高职院校汽车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课程设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为使学院的课程设置更加适应学生实际,对本院2002届8个脱产班448名毕业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各类课程设置比例及具体设置进行了统计评价与原因分析,并对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