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梳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领域以往三十多年所取得的十大成就,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八项拓展路径是行之有效的:1.名作、名篇、名刊向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的品牌资产转化;2.提高入选国家权威机构奖项的概率;3.举办国际大奖;4.编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系》;5.编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理论大典》;6.建立一个庞大而高效的"华文微型小说"网域之间的联动网;7.促进作家、研究家、编辑家、文艺实业家之间的跨国交流;8.建成"电子华文微型小说文献集成库",供世界各地成员间交流、共享。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朵拉的微型小说抓住了微型小说的文体美学特征,善于赋予其微言大义,以见微知著的方式,在微不足道的文字中造成近乎"微"言耸听之效,充分发挥了这一文体的独特长处,是华文小说创作中应予总结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的中国农村题材小说提供了一种文学范本,使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多了一份同"题材"而异"表现"的观照,其艺术化、审美性的中国乡村生态实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乡土作家作品中乡村原生态意蕴不足的缺陷,给中国作家以启迪,因此,有必要对赛氏小说和中国现代作家的"乡土小说"进行详细的比较,以期明晰异质文化对照下文学文本的不同表现,进而促进中西方读者对赛珍珠小说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是俄罗斯当代作家和剧作家,同时也是多才多艺的歌唱家兼诗人。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反主流意识形态主题、新自然主义和叛逆性的写作策略,这使她成为"别样小说"的领军人物,俄罗斯当代文坛的"怪葩",同时也成就了"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现象。本文从作家刚刚获得世界奇幻奖这一当代俄罗斯文坛上的重大事件入手,从其小说、戏剧、童话、诗及歌唱等四个创作领域剖析了上述现象的成因,以期读者对作家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泰国华文作家马凡涉笔微型小说创作是近几年的事,他创作的微型小说量还不多,但其创作倾向、美学旨趣已显露出来,从中不难发出对泰国华文微型小说发展的有益启示。泰国华文作家虽然生活在异邦,但对中华文化传统领悟较深,他们的文学创作承继了中华文学“文以载道”的传...  相似文献   

6.
欧.亨利作为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之一,把更多的笔墨投向小人物性灵中善和美的一面。其笔下的小人物形象生动而鲜明,极具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纯真的爱、"小家子气"的贪欲和不变的善念三个方面,为后世小说的小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7.
《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是豪威尔斯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不难找到《圣经》中的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这个圣经原型,它体现了豪威尔斯"博爱"的基督教思想和作为一个作家的"以道德诲人"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近十多年来,我国新时期的微型小说创作获得巨大发展,它逐渐从一种弱小的文学样式,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小说"四大家族"中颇具活力的一员.同时,微型小说作家,也从一种散兵游勇式的业余创作发展成为一支朝气蓬勃、令人刮目相看的专业队伍.一名真正的微型小说作家,不仅在生活积累方面,而且在思想和艺术等方面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才能完成自己的艺术使命.  相似文献   

9.
旅美作家严歌苓在创作中塑造了一批特别的女性形象,意图通过作品颠覆"第二性"这一概念,提出"女性也是第一性"的观点。但其创作中雌性、奴性的凸显展现了女性"第一性"不过是作家一场华丽的白日梦,从这个角度可以窥见其小说中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席。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微型小说的崛起得益于媒体的促进,它的发展一直是以媒体为中心的。然江苏微型小说已经完成从媒体中心向创作中心的主体回归,并正在成为中国微型小说的中心,这得益于文化底蕴丰厚的江苏具有宽松的人文环境,政府、政策、媒体对微型小说事业的支持,也在于江苏微型小说作家的不懈努力和江苏微型小说团队较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不论是在海外华文文学界还是当下中国文坛,"新移民作家"的小说创作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劲力量。作为新一代移民作家群体,"新移民作家"拥有了与以往移民作家不同的留学背景和文化境遇,从而使笼罩在早期移民作家小说中浓重的文化乡愁大大淡化。淡化的文化乡愁使他们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更为自由的状态,也使得他们在人性的多元开掘和文化冲突的主题探索中走得更为深入,这正是"新移民作家"带给小说中国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12.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之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通过"自叙传"方式将个人对于生活的深刻体验重现于其小说世界中。拟以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生涯为时间轴,分三个阶段来分析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等人生体验,以此揭示郁达夫小说与人生体验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以来,我国微型小说创作发展迅速,情况十分喜人。随着微型小说作家、作品的不断涌现和对微型小说评论工作的逐步展开,微型小说正与日俱增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考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微型小说短小精悍,反映现实生活比其它文学形式特别是中短篇小说敏捷、迅速、轻便;它正好适应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革迅速,社会思想变化快,人们渴求跟上时代步伐的现代化潮流;(二)微型小说篇幅有限、情节单一,内容通俗易懂,读来省时省力,易于为各阶层读者所掌握,并可满足各阶层人们对文艺多层次的需求;(三)微型小说虽篇幅短小,但能以短见长、以少胜多、平中见奇、微言大义、含蓄隽永,与短、中、长篇小说相比,它同样具有艺术上的审美价值,也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但我们也应看到,微型小说的发展壮大,毕竟是近几年的事,时间尚短,经验较少。总的说来,还处在开创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微型小说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微型小说的思想艺术质量,对微型小说的创作理论和写作技巧开展深入的研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本文拟就微型小说写作技巧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神秘的地洞     
星新一  王有宏 《可乐》2011,(9):50-51
星新一(1926年~1997年),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闻名于世,被称为“日本微型小说鼻祖”、“极短篇之神”。其作品构思巧妙,有“科幻的徘句”、“新编一千零一夜”、“人生必读书”之誉。  相似文献   

15.
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80、90年代"新移民作家"是20世纪继"五四"时期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之后两个大的移民作家群体,移民后的"离散"状态使得他们的小说呈现出对故国的共同怀想,凝重的写实是他们怀想中国的共同方式之一,在此共同方式之下,他们的小说文本又显现了群体的差异与个体的多样性。以华文文学史为背景,对这两个移民作家群体的小说进行比较,能彰显他们的群体差异、个体的独特以及"离散"状态下小说创作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凌鼎年是一位有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作家,他的微型小说勾画了时代的生活百态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图景。凌鼎年的微型小说有很鲜明的地域色彩,让人感受到文化风情的魅力。凌鼎年精通微型小说的各种技巧,积极探索各种微型小说的写法,他有深刻的洞察力,善于体察细微的人生与人性,有丰富的想象力。凌鼎年的微型小说题材广泛,体式丰富多样,语言风格多变,既活泼生动,富于阅读乐趣,又让人在"悦读"中增长知识,获得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纵观19世纪伟大的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作品,从其早期小说《养老院院长》到后期小说《菲尼斯·芬恩》,女主人公无不有着悲惨的境遇。本文基于作家特罗洛普的女性观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家自身的反叛精神赋予了笔下的女主人公强势的一面,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员,作家的女性观必然受到19世界英国社会对女性总体价值观的局限,因而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最终仍然无法逃离远离幸福、走进人生"坟墓"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8.
威廉·S·巴勒斯是当代美国文坛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代表作《赤裸的午餐》同样是一部令人争议的作品。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恶"的人间地狱,这里泛滥着性、毒品、各种可怕的病毒及活在恶臭污秽中的一群变形的人类,其丑恶程度,令人发指。然而,巴勒斯正是以他对"恶"的选择、"恶"的存在及对"恶"的揭示与否定鞭挞了美国社会的黑暗,从而表达了其"善"的意志。通过其"恶"论证其善。  相似文献   

19.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文学领域最具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野性的呼唤》和《雪狼》是杰克·伦敦小说创作中"狼"情结的艺术体现。他对"狼"情结的执着有着深刻的文学渊源",狼"主题小说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他在创作中逐步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并在其作品中充分的体现了"狼"情结。  相似文献   

20.
微型小说的盛行是近20多年以来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活跃于当代文坛的微型小说作家不断涌现,佳作迭出。近来,花山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的《感动心灵:最受欢迎的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系列》丛书,以其作品的思想容量和艺术魅力而备受关注和赞扬。该丛书荟萃了凌鼎年、滕刚、孙方友、谢志强、刘国芳、陈永林、秦德龙、孙禾青等实力派佼佼者的8本集子,异彩纷呈,蔚为大观。现仅就“小小说作家群中的领头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微型小说作家”凌鼎年的《过过儿时之瘾》作扼要的剖析,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