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冬 《南都学坛》2006,26(5):84-87
中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非法取证、冤假错案等都表征了中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机制之缺陷。从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机制之内外关系、实践中提出了机制问题性、程序正义信仰之制度基础三个方面看,在追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中,人权保障的实现需要以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方式调控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构建起有力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人权保障是宪政的出发点和终极价值目标。对人权的内涵以及人权的宪政保障机制作理论上的总结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人权宪政保障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人权保障是宪政的出发点和终极价值目标。对人权的内涵以及人权的宪政保障机制作理论上的总结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人权宪政保障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集普遍性和特殊性于一身的人权,其内涵与外延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也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同时,人权形态也是多彩的,既有应有的、法律上的、现实的人权,也有规定的、推定的人权以及语言、思想和制度形态的人权.要充分保障人权,其保障机制就必须与人权的上述特点相契合.行政判例制度就是这样的一种机制.因为它具有弥补制定法的不足,界定行政权的范围,规范行政执法,协调司法等功能.我国的人权保障无论是人权立法、行政诉权还是非"权利"性利益的制度性关怀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些方面行政判例都有用武之地.要建立我国的行政判例制度,就必须改善行政庭法官的素质,提高行政判决的说理要求,提高新型行政案件的审级,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公布行政判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主要是在对古典人权理论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肯定了古典人权理论的历史进步性,又超越了其历史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包括人权的历史发展观、人权的阶级观、人权的主体观等内容。从方法上看,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释人类解放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弱势群体是由生理或者社会转型原因造成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维权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本文就现阶段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现状、产生原因及应如何解决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现象。鉴于此,只有转变刑诉观念、继续完善立法、提高公安司法人员素质,才能根除这种现象,才能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  相似文献   

8.
实施现代化文化监狱创建工程,标志着我国监狱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罪犯是监狱行刑活动目标的焦点,也是我国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逻辑起点,因而对罪犯人权的保障将成为我国创建现代文明监狱的基本命题。目前,创建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健全罪犯人权的法律保障、物质保障、组织保障和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试论少数民族人权的特殊性及其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人权与汉族的普遍人权相比有许多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在人权保障领域应给予其特殊的法律保障.本文从人权的概念和起源入手,论述了少数民族人权两个方面的特殊性,即作为弱势群体人权的特殊性和作为特殊群体人权的特殊性,并详细阐述了宪法、刑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规范、及民族习惯法对少数民族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对宪法委员会作一些简单的介绍,进而分析法国的宪法委员会在保障人权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其对中国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数字化社会中,数字人权面临着理论和现实的种种困境。理论上,数字人权深陷理论偏狭,学界对其地位的认可并不统一。实践中,数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数据利用主体之间地位不平等,数字霸权和网络暴力现象屡见不鲜。为了满足现实社会对于数字人权承认和保护的新需求,可以完善数字人权的法律规范体系,加强对数据掌控者的监督。同时,政府发挥监管和救济作用,防止出现数字霸权事件,执法和司法机关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审查和执法力度,数字弱势群体也加强自身数字素养的提高,培养数字意识。各方综合发力,才能真正解决数字人权面临之困境,数字生产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提出在实践这一重大思想体系中,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建设是建构在"以人为本"、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人权理念价值基础上的新概理念,逐步致力完善人权保障制度构建,并进一步提出加强人权教育是实现上述人权理念和人权保障制度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人权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是由一批从欧美留学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派别。他们揭露和批判在国民党训政之下,人民权利得不到保障的现状,主张国家的功用和目的在于保障人权。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行民主政治,用约法或宪法来约束、规范政府行为,最终建立一个个人尊严得到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充分实现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活动日趋猖獗,已严重地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反恐与人权保护已经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一方面,打击恐怖主义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人权;另一方面,反恐措施不当可能也会对人权造成损害。因此,协调和处理好反恐与人权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与各国政府肩负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15.
西方人权是"天赋人权",存在于"人与上帝"的关系之中。而人权只能从"人与人的关系"中来定义。合理的人权是有限的、有条件的,而不是无限的、无条件的。人权须以公正作为元定理、元解释。  相似文献   

16.
人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是二战以来国际法领域中引人注目的问题。由于人权本身的特殊性,在人权国际保护中存在着政治化倾向,一些国家利用人权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以保护人权为名干涉别国的内政,导致人权的政治化。人权的政治化主要表现为“人权外交”和“新干涉主义”。文章指出人权政治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差异,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应成为人权国际保护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吴迪 《国际公关》2021,(13):16-18
从当前阶段来看,政府方面展开高效治理的主要原理、理念主要是依法行政手段,同时也是达到行政目的的关键路径.为确保依法行政原则能够全面贯彻并落实,需在相对完善的保障制度下使用行政手段,促使保障机制能够达到完善标准,才能发挥依法行政的最大职能.基于此,本文对依法行政保障机制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并对此类内容的关键点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权派认为,法治的真义,是政府守法。他们要求制定宪法,规定政府的权限,约束政府的行为,矛头所向,直指国民党独裁统治。但是企图叫专制独裁的国民党走上法治的轨道,无异与虎谋皮,是注定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9.
试析中国近代人权理论及人权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近代历史出发.阐述了中国近代人权理论,并分析了中国近代人权理论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内容,同时也剖析了中国近代人权运动的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建立普遍的人权文化,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实现,是联合国许多文件宣示的人权教育目标,也是所有国家和人民共同肩负的使命。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有助于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遵行,也具有重要的道义、法律和文化基础。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全体成员应当积极开展人权教育,并借助其他必要措施,促进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在这一领域,中国政府和民间力量应该也能够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