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条项链     
民综 《民族论坛》2004,(1):56-56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最后的采访     
3月12日,我们如约来到了马学良教授家。来之前曾听说马老因心脏病一直住院治疗,春节前才出院。虽然病情有所缓解,但坐在我们面前的马老,看上去仍很衰弱,瘦削而苍白的脸上带着病容,说话也有些迟缓和吃力,我们为他拖着病弱之躯接受我们的采访而深深地感动。出于马老健康的原因,我们被告知只能与他交谈1个小时,对此马老表示歉意。“我的心脏很不好,谈话时间不能长。对于想做的事情,常感到力不从心。我未来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别人以年和月来计算时间,而我只能以天来计算了。不过,对于死亡我不感到可怕。‘人活七十古来稀’,我…  相似文献   

3.
解放前,在贵州安龙县的墟场上,曾发生过一个苗族老人带着一只老虎赶墟的事。这个老人就是住在广西隆林县金钟山下的罗国青,他现在已经一百零八岁了。罗国青一家是一个长寿之家。他的祖父活到一百四十岁,伯父活到一百三十岁,他父亲也活了一百二十岁。罗国青虽然年达稀有的高龄,但身体还很健康,耳不聋、眼不花,一天还能走四五十里山路。由于他年老,前年生产队就不叫他参加生产了,可他闲不住,自己仍然上山开荒种地。  相似文献   

4.
郭净 《中国民族》2015,(9):77-77
1998年6月的一天,我在德钦县的荣中村调查,快到做中午饭的时间,便去买豆腐。做豆腐的人是村小学的退休教师李鸿基。他一头白发,风度儒雅。他说自己本来退休后可以不干活,但整天看书太累,身体也不太好,要活动活动,于是操起以前的手艺做豆腐。李老师不忙着拿豆腐,却请我们到二楼的书房坐坐。当地的藏族人家,有佛堂但无书房,惟独李老师家例外。一张桌子,一些散堆着的书籍,一把圈椅。坐下,李老师就聊起家常。他说他的祖辈人来自大理鹤庆,是白族,这让我十分好奇。  相似文献   

5.
我国台湾省高山族出身的许进来,已经是做父亲的人了。这是一位十分有趣的父亲。儿子周岁未过,他就在孩子耳边讲了三百多天的话。他给孩子讲自己的过去,现在,同时也讲祖国的未来。孩子什么也不懂。但当孩子望着他的时候,他以为孩子在提问,话自然多些;如果孩子发出笑声,那他就更乐于讲了。  相似文献   

6.
海南乡野小镇,一对黎、汉夫妇,甘苦与共,相濡以沫,不唯金钱,只为人间友受。平凡人做平凡事,平凡事蕴涵不平凡人生哲理。请读《一个黎族女子和她的汉族丈夫》。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土家制鞋企业的田野调查以及对非遗传承人的个人访谈,发现湖北恩施土家绣鞋垫、绣鞋的制作工艺与齐鲁等地不同:土家绣鞋的制作选用了本地的特产,其绣艺和图案设计具有浓郁的土家和地域文化特征。当前,土家绣鞋、绣鞋垫的工艺流程由全手工、土家文化呈现、个性化生产主导向半手工、他文化融入、标准化生产过渡。这些变迁使得土家绣鞋、绣鞋垫在迎合大众消费过程中面临非遗传承的挑战,同时也迎来土家文化繁荣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土家制鞋企业的田野调查以及对非遗传承人的个人访谈,发现湖北恩施土家绣鞋垫、绣鞋的制作工艺与齐鲁等地不同:土家绣鞋的制作选用了本地的特产,其绣艺和图案设计具有浓郁的土家和地域文化特征。当前,土家绣鞋、绣鞋垫的工艺流程由全手工、土家文化呈现、个性化生产主导向半手工、他文化融入、标准化生产过渡。这些变迁使得土家绣鞋、绣鞋垫在迎合大众消费过程中面临非遗传承的挑战,同时也迎来土家文化繁荣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我不服!如果科克伦能做到而我不能,我心服口服。但情况不是这样,我能比他做得更好。”在科克伦跨越长江后第六天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24岁的阿地里·艾山江用事实证明了他并非轻出此言对于爱好冒险的人来说,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几年前,天才的美国魔术师...  相似文献   

10.
庭院的角落,有一棵老柳树。在我10岁那年的夏季,天气闷热。老柳树染上的虫害比往年更严重了。柳条儿如久病人的头发一样稀少,没有光泽。几根虬枝虽然挺粗,却被虫子拿得没有一点儿生气。看来,它的命运也只有做柴禾的份了。一天,我拖着残疾的腿,拄着双拐,从树下经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发端于农业社会的传统手工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由此,依靠制作手工艺品谋生的手工艺人的生存条件、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白村,一个既有农业传统又有手工业生产传统、现在又融入现代化商品生产的村落,村民以砚为田,端砚制作主要有砚厂和家庭作坊两种形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端砚艺人有了市场营销的观念,但也面临着机器生产和手工制作、作品与产品的矛盾.口传身授、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仍是目前端砚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但也有一些变化.祭拜伍丁与社坛则反映了端砚艺人的精神世界.生存需求、市场力量、国家力量影响着端砚手工艺人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拉萨,徐海波看到从北京来的记者,感到十分亲切,也勾起了他对北京的家和亲人的思念。对记者,他并不避讳说起雪域高原的艰苦:"西藏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内地人来这里工作生活,多说话、多走路常常会觉得气喘、心跳加速。在高原工作,身体付出远远大于内地。"即便如此,徐海波还是非常珍惜到拉萨援藏的这段时光。他希望在这3年中,能为拉萨做些实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仅仅一年多,徐海波就用他的"三板斧",为拉萨交通辟出了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谈起北京援藏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解国栋仿佛是一本"行走的纪念册",尤其对自己任职北京市西藏拉萨指挥部宣传联络部部长这3年的经历,他更是如数家珍。"组团式"医疗援藏助力拉萨市人民医院创"三甲"、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通过网络与北京四中"同上一节课"、首都来的"文艺轻骑兵"在拉萨的精彩演出……回忆起"援友"们为受援地作出的积极贡献,他感慨且深情。作为一名援藏工作宣传干部,这个会讲故事的人,却不爱讲自己的故事。他常常忘记,自己也是这些援藏故事中的主角。  相似文献   

14.
城市麻雀     
我们这栋楼所有的有线电视都是从楼顶上的分支器上接下来的。那些分支器是电视部门安装的,几十个分支器被装在一个专门的铁箱子内。铁箱子为不锈钢制作的,很精致,风吹雨淋都不生锈。它们被牢牢地钉在顶层的墙壁上,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可是就是这么一个铁箱子却被城里的麻雀们发现了,并被当成了它们的安乐窝。它们就在里面繁衍生息,哺育后代。起初我也不知道麻雀们在我们的电视箱内做了窝。因为我们的电视信号一直好好的,谁也不会想起去动楼上那个铁箱。最初发现麻雀们在里面做窝的,是隔壁的四海。因为他家电视信号出了问题,请电视…  相似文献   

15.
从前,靖州飞山脚下的东南方,有一个大寨,寨上住着三百三十三户人家,种着三千三百三十三担山坡地。这里粮食富足,尤其是这里的山林中生产木耳,是难得的山珍,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实在安乐。不料有一年,皇帝派来了一个县官,叫杜长南。他脖子生得又粗又短,脑壳又尖,心肠狠毒,一肚子坏水。他一上任,就派人到各寨,贴出了一张张告示,派捐派款。这天,又贴出一张告示,上面写道:“皇帝要木耳,每户一百斤;哪家没有交,就用人耳顶。”天啦!这怎么得了!每户要交一百斤木耳,全寨每年最多也只能收三千三百三十三斤,全都交了,也还差得远。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  相似文献   

16.
谚语与格言     
路不走不到,事不做不成。 不怕老虎三只眼,只怕大家不齐心。 有决心的人脚底板比山还高。 房子再高是人盖的,力气再大是练出来的勺 一天走一步,一年三百六。 人能饶时间,时间不饶人。 一只手提个桶,千只手抬间房。 要捉泥鳅不怕泥,要做事情莫怕难。 没有爬不上的山坡,没有走不过的山河。 (以上白族谚语﹀ 杂草怕快刀,硬土怕快犁。 勤松土的甘蔗甜,勤施肥的芭蕉香。 大家拥护的人在竹梢上能盘坐得稳,大家反对的人在山警深处也蹲不住。 ︵以上傣族谚语︶ 黄登科辑谚语与格言@黄登科~~  相似文献   

17.
今天,法卡的天气:阴雨,大雾,能见度很低。天刚蒙蒙亮,就听到操场上刷刷的跑步声。我撩起蚊帐的一角往窗外看去,啊,是他! 头天晚上,我由法卡山“阵地模范卫生员”、一等功臣谢汉球同志陪同,从营部来到法卡山,在一片问候声中,我的行李很快被搬下车来,若明若暗的灯光下,有人向我介绍,他,就是连长刘少京。他使劲地握着我的手。闻名于世的法卡山,赫赫有名的守备一连的连长就是他?他,精瘦精瘦的个儿,瘦削的面庞上长着一脸与他的身材不太相称的络腮胡子。“搬到这里来!”络腮胡连长对走在前面提着我的  相似文献   

18.
调研发现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我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的使用与需求状况发生了重要变化,其生产工艺仍然以手工制作为主,并且数字化程度较低,许多以手工制作为主的民间传统生产方式在当今社会将面临着巨大挑战。对此,提出了加大特需用品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数字化水平,加大民族特需用品定点企业扶持力度,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的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工艺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亲如家人     
到延边汪清县东光公社小汪清大队那天傍晚,我迎着滿天紅霞,到河边去散步。在一家門前,看到两个朝鮮族小伙子,站在一个木槽子两头,用板子乒乒乓乓地打着煮好的黄米飯,一会兒黄米飯就变成了朝鮮族喜欢食用的打糕。我正看得有趣,一位朝鮮族老大爷从屋里走出来,請我到他家去作客。他告訴我說,每逢年节或者办喜事,朝鮮族都有做打糕吃的習慣,他孙子参軍了,明天要走,所以家里做打糕为他餞行。我进屋一看,客人来的不  相似文献   

20.
陈庆英 《中国藏学》2016,(1):112-114
正王尧先生去世已经过了三七21天了。在这20多天里,王尧老师的许多亲友以及许多媒体对王尧老师的事迹和贡献做了介绍,大家怀着深厚的感情对他的生平做了很多的回忆。通过这些报道,我们更加清楚、更加准确地认识了王尧老师。我作为他在1978级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和王尧老师的接触交往有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