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开发银行是美日主导的多边性国际开发金融机构,在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中,其成立包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动机。美国应允成立亚开行的地缘政治动机是地缘意识形态、地缘政治操控链、地缘战略伙伴和价值、地缘政治势力范围稳定、遏制中国等;日本倡建亚开行具有争当地缘政治大国旗手、壮大地缘政治力量、改善地缘政治关系、拓展地缘政治范围、挤压中印和应付美国等动机。在亚开行创始成员资格确认中,贯穿着多种地缘政治动机博弈,特别反映出美法、美苏的地缘政治动机之争。亚洲开发银行的地缘政治运作,是受美日地缘政治动机驱动的行为表现。其创始成员构成,表现为意识形态和新老殖民主义在亚太地区组成新月形地带的地缘政治布局;在行长和行址的选择中,  相似文献   

2.
地缘政治理论与战略的学理辨析和历史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缘政治理论是研究国际间政治实体控制地理空间的活动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政治地理学是研究一个政治实体根据利益需要把政治运行纳入地理系统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地缘政治理论与政治地理学是同时产生、地位平等和并列发展的科学领域。地缘政治理论与政治地理学在认识客体、研究内容、思想源流和意象、思维向度、认识结果上均有差别。地缘政治战略是政治家们根据地缘政治过程的经验性认识和功利性谋划所做出的目标规划及实施方略的总和。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在兼容关系、与现实的关联、思维的真确性、功能效用、精神活动等方面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国际关系理论中,地缘政治学说从19世纪末至本世纪40年代(二战前)盛极一时,二战后的二三十年里却被人们封存入册,因为地缘政治曾与德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纠缠在一起———在人们心目中,地缘政治是替侵略战争辩护的“伪科学”。地缘政治在我国学术界少有人研究,原因亦然。随着世界政治格局进入后冷战时期,尤其在东欧剧变、海湾战争、苏联解体、波黑战争、北约东扩等一连串国际大事件发生后,地缘政治由沉寂变得“火爆”起来,成为各国政府要员讲话和报刊杂志频频出现的时髦字眼,政治家、战略家以至社会公众对地缘政治的深切…  相似文献   

4.
岳小颖 《理论界》2008,(7):218-220
地缘政治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方面。各国制定的生存与发展战略中无不蕴含着对地缘的思考。本文首先从地缘政治概念入手,对地缘政治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海、陆、空、太空地缘扩张的现实,阐述了地缘政治思想理论如何指导国家行为,进而使美国在新世纪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占据了有利的制高点。这对21世纪的中国有理论和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地缘政治的"对抗性"思维源自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基本逻辑.尽管地缘政治的对抗性在核武器产生后出现了以避免核战争为底线的妥协,在国际社会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时代呈现出相对弱化的趋势,但由于世界权力的两极分化和相互依赖中不平衡现象的日益严重,地缘政治的"对抗性"思维仍然普遍存在,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因为过度强调海陆对峙、权力政治、空间控制及大国政治等,陷入具有悲剧性的宿命论之中。但是,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关于"地理因素与国际冲突创造存在关联""地理空间存在跨界管辖的客观需要"的判断具有合理性。法国学派、美国理想主义和批判地缘政治学从去冲突化、去国家化、去地理化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严肃批评。这种批判因为过度否定地理因素对政治选择产生的影响、对地缘合作过于乐观及无法形成全球性分析框架,难以实现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替代。一个有效的地缘政治议程应该坚持分析框架的普适性、认识论的中立化、人地互动论、权力的工具化及国家主导下行为体的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立性地缘政治实践优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二战前,美国在中东的势力和影响是很小的。美国真正卷入中东政治事物之中是二战以后的事情。美国战后随着其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与膨胀,将中东置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之中。从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东政策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并带有某种一致性和连续性。认真地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政府的中东外交政策有益于我们更好地展望中东和平进程。本文拟就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中东政策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赵懿黑 《社会科学》2023,(5):102-112
权力变迁时期大国势力范围的调整往往是诱发冲突的重要原因。既有研究未能提出和平调整势力范围的条件,且大部分研究忽视了衰退国家的战略选择。基于批判性地缘政治视角,可以发现当两个大国之间发生权力变迁时,冲突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崛起国家势力范围的地缘政治条件以及衰退国家对地缘政治条件的理解。随着权力结构的变化,衰退国家会加重“地理想象”并夸大安全需求。在当前权力变迁的背景下,美国认为其安全取决于对欧亚大陆沿岸地区的主导权;美国对安全线的建构可能加剧权力变迁期间大国间的冲突风险。美国之所以将中国定义为“威胁”并不完全是由于国际结构变化的压力,也是由于美国对于安全的理解及安全线的划定方式。  相似文献   

9.
特纳的边疆学说改变了美国历史研究的欧洲起源观,转而从美国西部边疆的拓殖中寻找美国特性的根源。特纳对边疆、地域和地区的研究建立了地理和历史关系的新范式。这种范式对中国地缘政治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地理和战略观念不同,不应不加区别地直接套用西方的地缘政治理论来分析中国。中国的地缘政治研究应该关注“中心—外围”和“缓冲地带”观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沿海沿边地区的发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和实践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论者关于中亚地缘政治的分析,一般都十分重视大国因素,自然缘于大国政治对地区地缘政治的重大影响.文章在探讨中亚地缘政治的发展脉络过程中,既充分考虑到大国间的"大博弈",在主要分析美国中亚地区大战略的同时,还关注小国的作用,在"大博弈"与"小博弈"的交织、汇演中把握中亚地缘政治的新动向.中亚舞台上的"大博弈"与"小博弈"的交织、汇演,地缘政治形势将愈来愈复杂.  相似文献   

11.
自二战以来,中东地区以其无可替代的地缘价值和石油资源,成为国际政治角力场,悠久而复杂的历史际遇与独有的宗教、民族、教派和部落以及资源禀赋,为其披上层层神秘的面纱.王联博士的新作<中东政治与社会>便以最简洁的数字条理介绍了中东地区的最本质的特征.本文介绍此书的基本架构和特色,并着力推介其提炼的当代中东研究的五个核心概念,以期进一步探求这一研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今国际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力量的基本走向是引力与张力互动的统一,地缘政治运作的基准点是现实利益+意识形态+灵活反应的一体化,地缘政治关系是实力彼此消长与心理互存疑惧的感应关系,地缘政治运行是合作体+交叉状+多形态+不确定性并存的状态。地缘政治走势受亚太地区主要大国主导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的地缘政治走势各有特色,中国地缘政治走势是和平发展理念+统筹兼顾式推进+开放互利共赢式运作的图式。  相似文献   

13.
中亚地缘政治态势发展与中国新疆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缘政治地位陡然上升,世界主要政治势力在中亚地区展开了新的角逐。文章通过对中亚地区地缘要素的分析,阐明中亚地区独特的地缘要素造就了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作用,并具体分析了主要政治势力在中亚的较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政治势力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分歧矛盾之所在,从而进一步把握相关政治势力的分化与组合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安全关系和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与安全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实现了阶段性的和平崛起,显著改善了地缘政治与安全空间,但仍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挑战与威胁,包括美国的全球霸权扩张和对华战略围堵、亚太地区主要大国间的地缘政治对抗、与邻国的边界争端以及国内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主义威胁。要进一步推进和平崛起,打造世界级强国,中国须全面规划以合作性参与为主导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应致力于与美国霸权和谐相处,平衡发展大国关系,深化地区安全合作,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和领海争端,化解潜在冲突,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成为海上强国。  相似文献   

15.
地缘政治理论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支柱理论之一。对其涵义和作用,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已。本文重新审视国内外学者对其涵义形形色色的解释后,对其涵义给予科学的界定。并在研究地缘政治理论历史嬗变轨迹的基础上,对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进行历史的、客观的剖析。世纪之交,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与探讨旨在为外交家、政治家们提供一个观察国际关系的现实框架  相似文献   

16.
车辚 《学术探索》2007,(1):114-118
清末民初的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中心、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近代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起,云南作为中国地缘战略区,其地缘政治地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导致二战后德国和平外交的各种因素中,德国外交思想的延续性是相对而言更为深层次的、结构性的原因.德国外交思想的延续性蕴含了德国外交中长期不变的战略基础和基本构想.德国要在战略上避免"他国结盟的噩梦"的困境,就必须正确对待自身地缘政治的特殊性,并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上认知其影响和价值,从而趋利避害,实现德国的安全与欧洲的和平.这便是德国在二战后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8.
自新地缘政治学复兴以来,中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地缘政治学做总体的评价和研究,意在尝试建构新型理论模式来重新焕发它的生命力,但是地缘政治学并没有实现本质的进步,也没有在理论上形成潮流,只是在原有基础上静静的重复和翻新.而实际上造成地缘政治学低迷状态的本质原因来自于冲突性的地缘政治观念,为了使地缘政治学在新时代下得到新的发展,就必须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探求以联合性的地缘政治观念的和平与合作思想为指导去建构地缘政治理论,这是地缘政治学获得生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探讨国际政治和国际法之间的裂隙和联系,是我们深入研究国际法或国际政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视角。二战后,美国实力日益强大,成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它的国际法实践直接、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发展。本文试图以美国当代对待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态度、立场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影响美国国际法实践的主要因素及隐藏在这些因素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地缘政治是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中叶 ,以美国马汉的“海权论”、英国麦金德的“陆权论”、美国斯拜克曼的“边缘地带”等思想为基础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国际政治学理论。它主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与政治因素相结合的角度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和研究。这种理论一经问世 ,就得到西方学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冷战结束后 ,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格局均发生巨变。俄罗斯为顺应时代潮流 ,不断调整其国家政策 ,地缘政治也就自然成为其制定对外政策的理论基础。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 ,北起俄罗斯 ,东邻中国 ,西接伊朗、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