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鄂 《领导广角》2000,(8):30-32
知道梁晓声是通过读他的文章和许许多多有关他的新闻采访,去采访梁晓声是因为近期他致信彭佩云副委员长为云南打拐解决了一笔经费,引起记者对其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的景仰。  相似文献   

2.
黄志杰 《决策探索》2008,(19):68-71
“一些局长常常把政府和部门并列甚至对立,有一次,我去协调一个事情时,那局长说:‘这个事要你们政府来办的!’我大发雷霆,部门只能是政府一个部分,他居然用‘你们’把政府和部门分开了。我们谁跟谁啊?”无论是在内部会议还是接受记者采访,徐文光总喜欢引用这个例子。  相似文献   

3.
老陈小传     
老冀 《决策探索》2009,(15):86-86
显然,老陈追名著的热情远胜追女人的热情,据说他毕业之后还千里迢迢坐火牛去武汉买了《剑桥中国史》。  相似文献   

4.
早就听说郑也夫个性强,言辞犀利,被称为“学术圈的刺头”“超龄愤青”,据说曾有摄影记者请他在接受采访时换个姿势,配合照相,他一口回绝:“我就这样坐着,边聊边拍,我不表演。”  相似文献   

5.
纪委接二连三地把王局长找去谈话,据说是局里有人写了举报材料。在此期间,王局长虽然还照常上班,照样问事,但只要稍微留神一下,就不难发现他的脸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愁云。他的举止不像以  相似文献   

6.
报社的记者采访今年的就业情况,发现很多大学生并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那些工作他们不喜欢.作为不喜欢的原因当然很多了,总结起来无非三条,第一嫌钱少,一个月2000元,怎么过呀?第二嫌工作重要性不够,让我去做一个干事员?我得做有创造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河之洲     
《领导科学》2012,(33):32-33
回答正确与行动正确15年前在上海,我采访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刘金宝。当时正是他意气风发的时候,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他总会在午夜时分,驱车穿越灯火辉煌的上海,感受自己的人生与这个璀璨都市的关联。这位少壮派金融家已经上演了很多为业界惊叹的带点儿传奇色彩的故事。在采访中,我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权、钱、名都是有力量的东西,你更喜欢哪一个?"刘金宝几乎没有思考,爽快地回答:"我喜欢权力。权、钱、名,这些东西都是中性的,不好也不坏,关键是看在谁的手里。你不觉得让它在有理想的人手里更好吗?"  相似文献   

8.
张帆先生同我说,他写了一本向小孩子谈钱的书,邀请我作序. 至于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书,张帆说本来只是想写给自己的孩子,想作为他孩子10周岁时候的生日礼物.我很喜欢这个理由,是那种还淡淡地带有一点校园诗人痕迹的理由.这一点我倒是有点类似,我本来不太喜欢接受电视采访,但是我孩子很好奇刚刚还站在面前的父亲,是怎样进入到电视中的,因此我常常接受一些采访,并且先告知孩子我会去电视台录节目,让孩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我想我在摄像机前的目光应当有淡淡的父亲的慈爱的光芒. 给自己的孩子读的书,应当说少了浮躁,多了诚恳,也不再为了一点稿酬,虽然都已经人到中年,应当已经没有当年学校时期写诗时的激情了,但是,一个在经济界打拼多年的、正在老去的校园诗人,给自己的孩子谈钱,本身难道不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吗?给孩子看这本书,也算是间接请这位人到中年的校园诗人给孩子当了一回家教吧.  相似文献   

9.
2001年6月初,笔者采访了具有传奇色彩的百万富翁黄飞鸿。这位由大学生小老板到打工仔,并最终“炼”成百万富翁的西部汉子,谈起他开公司失败后闯荡上海滩的坎坷经历,不由让人肃然起敬: 我毕业于西安一所名牌大学,在办公司失败后的1996年春天我去了上海。当时想自己才23岁。有的是机会,但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头脑发热了。眼下要做的是去打工,在生活的底层磨砺自己。同时积累社会经验并拓展人际关系。之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那里有大批经营管理十分先进的外资企业,据说那里“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中,近半数在那里有投…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女入住白宫。面对媒体的采访,奥巴马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以后,他还会回去居住。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几年前,比尔曾和人打赌,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未实现。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和奥巴马做邻居而身价百倍。因此,他满怀希  相似文献   

11.
清颖 《领导文萃》2008,(5):96-99
德国“第一先生”“在家是我说了算”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丈夫绍尔.为人严肃认真.在学术领域颇有成就。但他平日沉默寡言,不喜欢在公众场合露面,对媒体采访也是敬而远之。即使在默克尔当选总理之日,绍尔仍然沿袭了他一贯的低调作风——通过电视观看了选举过程。  相似文献   

12.
河之洲     
<正>下山才算成功中国人喜欢把登上巅峰当做成功的象征,然而在登山家看来,登顶只算实现了目标,却不能叫成功。记者采访登上珠峰的运动员:什么算成功?他说,下山才算成  相似文献   

13.
沧州市佟家花园小区的王黎,今年45岁,中学时他就喜欢发明,近几年先后申报和获得的专利有5项,但从1993年他获得第一项专利起,他的专利一项也没有卖出去。最近王黎到上海参加“奇思妙想”大赛,获得优胜奖,本文作者对其进行采访,并对许多发明人守着专利“讨饭吃”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王敬瑞是个高调做官低调出书的人。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联系采访他,希望他能谈谈自己的《芝麻官悟语》。"喜欢当官,但做个好官并不容易"环球人物杂志:之前您曾说过喜欢当官,为什么?您认为当一个好官最大的难处是什么?您觉得自己是个好官吗?  相似文献   

15.
《决策探索》2010,(4):89-89
纪委接二连三地把王局长找去谈话,据说是局里有人写了举报材料。在此期间,王局长虽然还照常上班,照样问事,但只要稍微留神一下,就不难发现他的脸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愁云。他的举止不像以前那样洒脱、自然。局里上上下下议论纷纷,一致认为王局长肯定要出事了。  相似文献   

16.
名刊导读     
《LinkedIn的生财之道》 LinkedIn的首席执行官杰夫·韦纳很少讨论FacebooK,在采访中他说:“我不喜欢和Facebod〈进行计较。”韦纳起身走到一块白板前,在上面画了些图案,这些图案所传达的经营理念会让世上任何一家社交网路公司汗颜。  相似文献   

17.
彼得·杜拉克曾说过,你不必去喜欢和尊敬你的上司,你也不必去恨他,然而你确实必须去管理他,这样,他才会成为你达到目标、成就和个人成功的资源。 无论是在企业、政府,还是在其他别的机构里,我们经常听到一个领导者这样说:“我管理我的下属没有多大困难,但我怎么能管理  相似文献   

18.
史密斯先生在华盛顿出名是因为他的许多社交洋相。他总是喜欢出席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极力想要扩大他的朋友圈。应邀时,只要不生病,他就去。 一次,史密斯先生收到一份上流  相似文献   

19.
曾经有这样一位企业老板,他总是喜欢到公司附近的一个在销楼盘的售楼处转转,实际上他并不是去买房子,而是到售楼处去体验一下置业顾问们的服务热情、接待技巧和谈判能力。为此,他感想颇多,并且去的次数越多,感想也就越多。为此,他多次在公司例会上向员工发出号召,要求自己的员工也要抽空到售楼处去看看,向那些置业顾问学习学习。不仅如此,在私下里他也常常跟朋友感叹:“自己怎么就遇不到那么好的员工?”  相似文献   

20.
女人的征服     
2000年,我在新闻单位做记者,采访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伙同情妇受贿丢掉性命的新闻,发现这句沾染着浓郁的封建色彩的古老的西方谚语,在皇帝早已退位的古老中国同样适用,一个女人一旦征服了一个有权势的男人,就等于征服了他的"领地"。说到成克杰的倒掉,喜欢花边新闻的人们,总不忘提起一位小他21岁的女性,他的情妇。出于同情、悲悯和尊重,请允许我隐去这位尚在服刑的女性的姓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