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在社会历史活动中,不仅以实践方式现实地改变世界,以理论方式在思维中认识世界,而且以实践精神方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搭起一座桥梁,促使二者之间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2.
人作为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只有依赖于外部世界,人才能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人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方式又是根本不同于动物的,它实际上依赖于人对外部世界的掌握,而不是本能的适应。这既同“人在适应外部世界的过程中相对缺乏本能的调节”有关,也与人的需要相关联。由于人对外部世界的掌握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人对外部世界的掌握也包括对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掌握。  相似文献   

3.
搞清马克思关于掌握世界的方式,无疑将对我们从事学术理论研究的思想方法有很大启示。 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通过“人的历史发展”总结人们掌握世界的方式说:“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2页),主要是说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写道:“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的。”这个思维着的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是指政治经济学掌握世界的方式,它不同于从艺术上、宗教上、实践一精神上对世界的掌握的方式。从德文原文看,“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是三个并列成分,作为形容词共同修饰名词“掌握”的。而政治经济学掌握世界的方式,同哲学、理论及其他社会科学对世界的掌握是一样的。因此这里谈的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思维方式,即哲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指出,人类对世界的掌握有科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四种方式。这一论断为我们研究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性和联系,也为我们研究艺术掌握世界方式的特殊性及与其他掌握的方式的联系,指明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对认识形式的划分,既可以依据不同认识客体的特点进行,也可以从主体观念地掌握现实世界的不同方式出发。笔者曾根据不同认识对象的特点,将认识形式划分为自然认识(以自然客体为对象)、社会认识(以社会客体为对象)和道德认识(以伦理客体为对象),对以不同客体为对象的认识活动的理论反思便分别形成自然认识论、社会认识论和道德认识论。本文试图从主体观念地掌握现实世界的不同方式出发将认识形式划分为科学认识(以理论的方式掌握世界)、审美认识(以艺术方式掌握世界)和道德认识(以实践——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提出了关于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的问题。对此,近几年来许多同志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有一种说法认为:"由于在书中缺乏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人类掌握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式、多层次和多维度的。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类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一般有宗教的、实践——精神的、艺术的和哲学的四种基本类型。我们是不大容易理解数千年前我们的先人是用什么方式去掌握和认识世界的。在《周易》用什么思维方式掌握世界的问题上,传统的观点认为,《周易》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不言而喻是用辩证哲学思维方式掌握世界。近年来,学术界对此进行很多的有益探讨。有论者提出,《周易》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取象思维”和“整体思维”;有的则认为是“实  相似文献   

9.
以工艺美术或工业设计来指称设计 ,其局限性在于未能对设计及其历史文化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设计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 ,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表现 ,其产物便是设计文化。从这个角度去认识设计有助于消除设计认识和实践上乃至设计教育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人的活动是人类历史产生和发展的特定方式。人的物质活动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的精神活动方式是物质活动的产物;人的决策活动是从人的精神活动方式中分化出来并相对独立的一种活动方式。人的这三种活动方式紧密联系,交互作用,作为“合力”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在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建立起商州艺术世界 ,形成浑厚拙朴、精光灵秀的艺术风格 ,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中国传统表现手法与现代派手法、商州民情民俗与心理刻画相融合等多维的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12.
论人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郭安(安徽机电学院社科部)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外在世界。外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部分。人来自于自然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人也是社会的产物,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人除了有自己的外在世界以外,还有自...  相似文献   

13.
四史写人能选择典型事件,写出矛盾冲突,重视语言描写,显示心灵深处,描绘生活细节,注意场面描写,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记载人物作品,力求将写人、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从而逼真地塑造了历史人物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后现代主义艺术存在方式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艺术是工业社会发展中后现代意识的产物.作者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艺术含义的阐释以及后现代主义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多元化的存在方式,从而进一步理解后现主义艺术这种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16.
恩斯特.布洛赫的独特人格魅力在于,他既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又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恰恰在人类文明的五光十色的希望现象中,布洛赫卓越地揭示了人的本性的深远意义。通过对希望现象的敏锐而深刻的分析,他精辟地阐明了时常被掩盖的纷繁复杂的人类表现的特殊意义,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从而为解决"人性"这一人的永恒问题和任务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解释学的角度论述了语言与理解力、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指出了理解力是语言的灵魂,是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合点。由于理解力的作用,语词世界呈现出现了动态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8.
一席勒于1794至1796年与成的《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现在被我们认为是一篇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总结从古代至当时的文学创作方法上的两大倾向的美学著作。但是,“创作方法”这个概念却是本世纪20年代与30年代之交才由苏联的“拉普”理论家们提出来的,它指的是用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某种原则。这个从哲学中借用来的术语,由于它词义上的宽泛性,涵义有些模糊,因此就造成了它的涵义在苏联学术界常常变化不定的情况。尽管如此,“创作方法”这一术语还是流传了开来,现在不仅苏联和我国的文艺理论中使用“创作  相似文献   

19.
“人”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身体而缺乏精神;第二阶段身体与精神并重。现在人类则正在向第三阶段即“新概念人”阶段发展,未来的“人”本质上是精神的“人”。人的身体已经不再适应世界的发展,人类现在最需要解决肉体的局限性问题,最需要解决精神的延伸和承传问题。人类应该改变“人”的观念,应该进行“人”的思想革命,发展人,从而建立新人,也建立新的人类社会。建立现代新人应该着手两方面:一是解决身体的再生或长生的问题;二是解决精神的延传问题,要让精神以活体的方式继承。“人”的精神应该是累积性的、持续性的不间断的发展,而不是循环式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  相似文献   

20.
超现实主义艺术以人类非理性复杂体验的无意识精神内涵为对象,通过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隐喻,最终构建出实现其形而上哲思趋向澄明的符号世界。这一独特的言说符号体系在艺术求新求变的自为性机制、两次世界大战所带给人类的幻灭感等心理机制和人类无意识功能与内容的矛盾调节机制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